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說個我親戚的故事。我有個表哥,今年42歲,在30歲以前都是在工廠打工,30歲以后自己出來做義烏小商品生意。
這些年有過窮困潦倒的日子,也有過無比風光的時候,我曾經問他:“哥,既然做生意如此不穩定,你為啥還要選擇繼續呢?回到工廠打工現在收入也不低,且更有保障不是更好嗎?”

表哥笑笑說:“道理我也明白,但做生意10多年,已經變得很油膩啦,真的回不去了。”
對表哥的話,我起初不理解,后來還是老婆給我做了分析(她以前曾經也做過生意),我才有了幾點認識。
一、做生意的誘惑大,就像一種“癮“,讓人難以自拔
我們平時經常說什么煙癮、酒癮,卻很少有人說工作也會成癮。

實際上工作還真可以讓人上癮,比如做生意就是這樣。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職業。如果你的產品好、渠道廣,能夠大賣,那么賺錢就好像流水一樣進了你的口袋。
但是要碰上不好的條件,比如遭遇詐騙者,做生意可能就讓你血本無歸。
正是這種充滿誘惑,又容易大起大落的生活,對許多生意人來說才顯得更有魅力,并且難以自拔。
也許我的表哥就屬于這一類人,他很清楚自己內心的欲望是什么,繼續回到工廠打工也許根本無法滿足其對生活的需要。

所以,做生意可能已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難以割裂。
二、做生意的人更加自由,沒法忍受打工的約束
做生意對比打工,除了賺錢效應強以外,還有一個很顯著的優勢,就是更加自由一些。
還是拿我表哥的例子來說,因為生意是義烏小商品,除了平時的進貨和攤位管理以外(他請了人去照看生意),多余的時間他可以騰出來做自己的事,比如照顧小孩和家里的老人等,無論白天或者晚上,都很機動。

但是到工廠里頭上班就不是這樣,每天朝九晚五是最理想的了,更常見的是領導要下達各種生產任務指標,布置加班。
還有就是上班時應對的人際關系,往往更加被動,對著刁難的領導要忍氣吞聲,同時還要提防嫉妒你能力的同事,是不是感覺更累呢?
表哥說的“油膩”一詞,我想更多表達意思就是“自由”兩個字,他享受了這十多年自由自在做生意的生活,一想到要回去按部就班地打工,內心一定是一萬個不愿意了。
三、做生意讓人更有自我效能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企業做普通員工,往往很難短期內就取得大的成效。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當初從一個人事助理到專員,再到主管、經理,甚至后面做總監,至少持續有十年之久。
對應的薪資也是一樣,增長比較緩慢,你得忍受很長一段時間低薪的日子。
而做生意就完全不同,如果想要賺大錢,實現人生的成就,機遇好可能幾年就能成功,30歲前實現了“財富自由”。
當然,做不好也可能傾家蕩產。
但是,對一些曾經生意成功過的人來說,過往成功的案例已經讓他建立起了一種高自尊的自我效能感,這種自我效能感會驅使他往更好的路去發展。
我的表哥大概就屬于這類人,所以深層次分析來看,確實也理解他內心的想法。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62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