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工資低但喜歡的工作(喜歡的工作總是996)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作者|大禾 編輯|欣欣
0111月下旬的北京冬夜,一個女孩在生日當天,回家的半路上被叫回去加班,在網約車里崩潰大哭。此前女孩已經連續加班半個月,而生日當天,只有聯通和銀行祝她生日快樂。
我,也包括大部分的你都太能和女孩共情了,成年人都在日常崩潰的邊緣掙扎,就看那條導火索是不是出現的正是時候。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現在加上一句,沒有經歷突然崩潰,你就還沒有體會到生活最真實的捶打。
有人覺得女孩大哭很矯情,說自己經常加班1個月都不休息的;還有人說加班就是常規操作,沒必要喊苦,更沒必要崩潰;還有人說,一看就是沒吃過什么苦的小女孩,多歷練幾年就習慣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當渾濁成了一種常態,清白就成了一種罪惡”。這句話用在如今的職場簡直不要太合適,我們可以將其改編一下“當996成了一種常態,按時下班就成了一種罪惡。”
身在職場,趕項目加班也許是人人都會經歷的事,但別以此為榮,別秀什么優越感。經歷過的崩潰越多,更應該和女孩產生共情才對。
偌大的城市,一個渺小的打工人,生日當天的晚上回公司加班,自己為工作為項目所做的那一點犧牲,領導能get到嗎?為什么我落到如此凄慘的境地,每天的生活只有工作,這到底什么意義?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于是眼淚奪眶而出。我和女孩共情的點在于被叫回去加班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孤獨。

前段時間公司接了一個項目很緊急,要和外部兩個團隊對接資料,很多事情都沒捋清楚,而領導只管拉群,一個又一個微信群,每天都在群里被奪命連環艾特。
寒衣節我需要回河北老家給媽媽祭掃,正好也是一個周末,但領導告訴我,周末我也需要待命,合作公司需要我們提供一系列資料審批存檔。
回家本來打算坐高鐵,但一想高鐵速度快,下了高鐵回家后家人親戚都在,亂哄哄的,也無法靜下來心來工作,索性坐綠皮火車,時間3小時,差不多交出去一份產品PPT。
火車上,抱著電腦,皺著眉頭,咔咔敲鍵盤,回消息,聽到后面一個小姐姐說“看,她的PPT做的真好,太神了。”
在火車上還忙忙碌碌,顯得自己很牛的樣子,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只是一個慌里慌張的小蝦米。
領導不會管你在哪里完成的工作,不會知道你為此付出多少努力,甚至這個項目的額外獎金,我也拿不到一分錢。獎金會給技術和產品,而我只是支持人員。
下了火車,回到家里熱熱鬧鬧很開心,家人都以為我放假了,可以輕輕松松,其實晚上我還要工作。
那一刻,雖然不至于崩潰大哭,但我卻感覺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孤獨,說不上來哪里不對。

看到有知乎網友Riko小姐說:“資本其實不吃人,它壓根沒把你當人。你是工位里那顆兢兢業業的小螺絲釘,你是大數據里眾多標簽的集合,你背著自己的KPI,同時也是別人的KPI。”
我沒有覺得領導不近人情,實際上我不會和公司講太多個人情分,我知道他也被項目追著跑,我們都是其中的一環。
記得去年奇葩說有一個辯題,叫“喜歡的工作總是996,要不要886?”。(886是拜拜辭職的意思)。我也試著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當時的答案是:不要。我問了自己3個問題:
第一,你的存款多不多?銀行賬戶余額是多少?
第二,886之后,脫離公司這樣的組織或集體,你有什么技能可以維持一個較不錯的生活嗎?或者,你找到了自己可以自由的干點什么的工作方向了嗎?
第三,你愿意不愿意去做一個比你現在的薪水要低,或者,不用996的朋友做的工作你愿意不愿意做?
如果以上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還是不要886了。
我當時的答案全是否,如李誕所說:“人生總有些屎,你不得不吃。”在你沒有可以向老板隨時提辭職的能力前,不要886!
其實現在的答案也是一樣,可是現在必須要迫切考慮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你的身體不再支撐你去996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現在的商業環境風云詭譎,風口隨時變化,以及互聯網公司的35歲 現象,橫亙在每個人的頭上。
一旦“公司人”成為對個人身份的唯一界定,年齡帶來的階段性焦慮會因為職位、薪水和晚輩的參照而變得格外顯著,還要隨時擔憂著,自己是不是馬上就要被淘汰了。

總會想起萬青的一首歌。歌名叫《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里面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
傍晚六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
生活在經驗里直到大廈崩塌
一萬匹脫韁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
......
這首歌詞一定程度表現了北方重工業城市在經歷過了時代變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的變軌給人們帶來的陣痛。
個體是渺小的,常常是要被時代和所處的環境裹挾前進。即使你還沒到35歲,也有可能遇到公司因為戰略失誤,導致大裁員,一下子丟了飯碗。
不要一直生活在經驗里,直到大廈崩塌。打工人在職場努力工作的同時,更要未雨綢繆。
現代職場流行斜杠青年,說的就是在正職之外的額外時間還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自媒體作者、攝影師、插畫師,還有的是民宿房東、婚禮主持人、瑜伽老師等等。
而這些工作往往能帶來一定的收入,甚至發展成主業。慢慢的職場打工人成為了需要更加自律,但更自由踏實的自由職業者,或者創業變身成了老板。
我初入現在這家公司的直屬領導,是一個很年輕的94年男生,文案寫的一流,文案作品被多家廣告媒體收錄。

我一直認為他會在文案這個工作上做下去,直到成為文案大師,而現在他是名宿房東,在重慶有很多網紅民宿,事業做的風生水起。
最初他是邊工作邊經營民宿,做民宿的機緣是聽說同公司的同事把自己家多余一間臥室出租當民宿,收益還不錯。
他和另外一位朋友合伙租了2套房,運營一段時間發現收益可以,于是開始收更多的房,那個時候記得他經常在午休的時間去給房客送鑰匙,周末常去的地方是宜家。
后來索性辭職回到他讀大學的重慶,專職搞起了民宿。盡管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但隨著國內情況逐步穩定,他的民宿生意也紅火起來。
他說他不想再進入職場的原因是:期待可以更加自由且有自尊的依靠自己的智力解決面對的問題,以此來證明自己在這個社會的存在,并以此為樂。

看到一句話,“你讓老板給你加薪,加500塊錢老板可能都不樂意;但是你做點副業,是很容易多賺5000的。”
相信有讀者也遇到過加薪的難,像是要讓老板脫一層皮。當今社會,死守一份工資,會讓人越來越焦慮,除非你可以確保自己職場一路順利從基層到中層,再順利到高層。實話說,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做到。
職場人要時刻想著將舒適圈一步一步擴大, “離開舒適圈,習慣了不舒適就會重新舒適,舒適圈也就更大”。
這也是我為什么參加小米的寫作訓練營,強迫自己開始靠感興趣的文字賺取工資之外的收入,任重道遠,但也是行動的開始。
工作有時候很忙內心也焦躁,下了班或者沒工作的時候也想大腦放空,但就像我做民宿的同事一開始周末也忙自己事情的時候,難道不知道躺在床上刷刷劇有多輕松嗎?
更何況,他工作還做的出色。可現在他拓寬了自己能力的邊界,做著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的工作。
努力增加“公司人”身份以外的身份認定,已經是當今每個打工人的必修課,這才可能讓我們手頭寬裕,更有尊嚴和自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