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余秋雨當過什么校長(余秋雨官至正廳級)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從最年輕的教授到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只用了一年。
這個人,就是余秋雨。

在文革結束之后,余秋雨就回到了上海,1985他得到了上海學術前輩王元化、蔣孔陽、伍蠡甫等資深教授的聯名推薦,就此直接當了正教授,在當時他是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文化部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了三次民意調查,這幾次他都排了第一。
于是他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這也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當了一年校長之后,文化部的教育司表彰他為“最有現代管理能力的四名院長”之一。

但是他終于干不下去了,于是,余秋雨就在辭職這條道路上準備一條路走到底,但是他在下這個決定之前,就已經規劃好了辭職以后的生涯。
余秋雨辭職,一不是為了經商,二也不是為了玩,他只是在完成他心中的夢想。
對余秋雨來說,當不當官無所謂,他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做出來什么文化成就。

于是他辭職了,辭職的時候他是正廳級,而且還有好幾個省部級職位等著他。
但是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從1989年到1991年,他連續遞交23次辭職報告,幾乎是一個月想要辭一次。
辭職報告先后遞交23次后,終于在1991年7月辭掉了所有行政職務,還有其他榮譽職務和掛名的職務。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當官的時候沒有批判的聲音,辭職之后反倒招來了許多非議、誹謗,甚至是痛罵。

辭職之后他從西北開始游歷,但他不是為了散心,也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考察。
根據考察的結果和感受,他最終寫下了那本暢銷全國的《文化苦旅》。從此之后雖然身無官職,但聲名鵲起,不斷地作為公眾人物出現在電視機前。
然而秋雨無過,只因名太高。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名聲帶來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許多毫無根據的罵聲,有罵他私生活混亂的,有罵他沽名釣譽的。
沽名釣譽尚可理解,管他私生活干什么呢?他娶了比他小16歲的馬蘭也不過是因為才情罷了。

他遭到如此多的罵聲只因這兩點。
1、文人相輕。
自古以來,文人之間避免不了互相嫉妒,對于余秋雨來說更是這樣。余秋雨進行文化考察之后影響很大,國內的一些媒體為了熱度發起大規模誹謗。
這些人對余秋雨很不屑,認為他的文章寫的很一般,但那些人,卻幾乎沒發表過什么文章,而余秋雨可以說是著作等身。
所以,恨不得萬般批判他,好來彰顯自己的才氣是多么的出眾,亦或者是為了顯示自己不予眾人同流合污,自己才是正派之人,所以也就下場痛罵余秋雨。
其實說白了,一則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二來則是為了沽名釣譽罷了。

2、跟風從眾。
不論是“詐捐門”還是“石一歌事件”,都有很多網友和不出名的文人對他進行批判,比如那次“石一歌事件”。
只是北大的一個學生誤信了謠言對他進行批判,把他在文革時參與的教材編寫組說成是“文革寫作組”,這樣形成了十余年沒有任何證據的批判大潮。那些誹謗文章多達1800多篇。
余秋雨沒有作任何反駁,他說:“馬行千里,不洗塵沙。”
好像對他進行抨擊與苛責,才能借此讓自己榜上有名一樣。在這件事情上,跟風者不計其數,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但在時間的洗滌下,還是留下了《文化苦旅》這樣經典的書。
那些責罵的聲音,反而再次鑒定了這本書的經典。《文化苦旅》可以算是開了暢銷書的先河,它被稱為“印刷量最大的現代華文文學書籍”。
余秋雨由此成為國際間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
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我感受到了鋪天蓋地襲來的大氣與磅礴,每篇文都沒有必然的聯系,卻又有著共同的聯系——那就是文化。

沉浸在其中的時候,我跟著他一起感受,看他去過的地方,翻到下一頁,講到的也一定是文化相關,沒有愛情的描寫、現實的雕刻,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靜靜感受純粹的文化描寫,著實過癮。
余秋雨說他“不滿足于文本鉆研而寄情于現場感悟”,正是因為這一路的旅行與考察,才能寫出底氣十足的文字吧。

《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發生了一個寫作面向的變化,從精英寫作轉向了大眾寫作,“他是為大眾階層寫作,不是為學界寫作。
大眾需要煽情,大眾很喜歡他的東西,所以他的書每本都能賣得好,那么帶來的另外一面,精英就對他就是一片批評聲。”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說: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讀者和名家的評價足以說明余秋雨散文的價值。

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獲了無數榮譽:
它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
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錢鐘書先生曾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一個郵差。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苦旅?
現在這本《文化苦旅》,只需49.8,是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但是我們收獲的,卻不只是一場電影的觀后感受。而是真真正正存在著的文化。
想要閱讀的伙伴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