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古玩地攤買青銅劍(專家地攤見戰國寶劍)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近代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中國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或是藏于民間收藏家之手,許多秉持著一份愛國情懷的人士為了將這些寶物尋回花費了許多的代價,在眾多事件當中有一件事令人映像深刻,一個文物專家用200萬港元的代價為中國換回了市面上價值10億的寶劍,而其真正的考古價值不可估量。

在我國古代,冷兵器一直是我國軍隊的主要配備武器,其他的還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等,而劍在中國有著不同的意義,它不僅僅是戰場山使用的主要武器,后來還引申出了很多新的含義,作為君子德行的顯示中國古代君子是一定要配劍的。
劍直來直去視為正直,收劍入鞘視為仁義,劍還可以用來保護主人被視為忠勇。君子佩劍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出使列國,到了徐國的時候徐國國君很喜歡季札的佩劍,但是礙于邦交禮儀兩人都沒有開口,但是季札在心里面已經默許給了徐君,后來季札再次來到徐國的時候,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札于是將劍放在了國君的墓碑上面。

我國出名的劍有越王勾踐劍,是在1965年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墓出土的,這把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寶劍剛一出土就割傷了工作人員的手,被人戲稱為要找尋其真正的主人,勾踐的這把寶劍是鑄劍名師歐冶子歷時數年精心打造的,勾踐死后,其子鹿郢繼位。
勾踐生前于公元前473年滅掉了吳國,鹿郢想要在此基礎上創建一番更大的功業,既然有著這樣的志向和抱負,那么佩劍也就不能太寒酸,于是鹿郢也請了歐冶子為他打造一把寶劍,和越王勾踐劍一樣,這把劍在歷經了兩千多年以后依舊鋒利如舊,吹毛可斷,是文物中的極品。

關于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的發現還有這一段故事,這也是它為什么會保存在浙江博物館中的原因。1995年,上海博物館館長、青銅研究部主任馬承源被派往香港執行公干,作為文物專家,馬承源也會留意一些散落于民間的很多物件,雖然真真假假多有摻雜,但是里面也有很多稀世珍品,如果說發現了就能為國家挽救回許多珍貴的文物。
這一次他來到了香港的文物攤,在眾多虛假的文物之中馬承源一眼就發現了這把寶劍,寶劍異常鋒利,而且纏緱完整,由于歐冶子的高超工藝,鐫刻在劍身的幾個大字,正面的“戉(越)王戉(越)王”和背面的“者旨於睗”清晰可見。

這個發現令馬承源激動不已,他馬上向老板詢問價格,攤主開口要價200萬港元,這在九十年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經過了討價還價,老板將錢降到了150萬,一分都不能少了,于是馬承源趕緊打電話回去籌錢,上海博物館這邊希望馬承源好好確認文物的真偽,馬承源斷定這一定是真貨,于是上海博物館那邊就計劃著籌錢。
過了幾天后,上海博物館就打來了電話通知馬承源錢的問題已經搞定了,浙江杭州鋼鐵集團愿意出資將寶劍買回來,不過寶劍要放到浙江博物館,只要能買回來這算什么問題,馬承源當場答應了,馬承源帶著這150萬港元來找到了攤主,地攤老板看到了這150萬以后立馬將寶劍交給了馬承源,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這把劍的真實價格至少是10億。

將寶劍買回來的馬承源還不是十分確定,他把劍帶回上海博物館以后與一眾專家們一起研究后最終確定這就是歐冶子打造的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文物的回歸也讓眾人歡呼雀躍,在研究完以后,這把寶劍也轉交給了浙江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收藏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120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