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職場>3000畝地種水稻一年收入多少(90后藍領辭職回家種水稻)

3000畝地種水稻一年收入多少(90后藍領辭職回家種水稻)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導讀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4日訊(記者胡銳)娃娃臉、皮膚黝黑、健談,這是90后農民戴勝給記者留下的印象。兩年多前,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工作回家種起了水稻....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4日訊(記者 胡銳)娃娃臉、皮膚黝黑、健談,這是90后農民戴勝給記者留下的印象。兩年多前,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工作回家種起了水稻。與父輩不一樣,戴勝種田遵循“能用機器的地方,絕不用人工”的思想,并先后添置了無人機、旋耕機、收割機、烘干機等現代農業設備。

3000畝地種水稻一年收入多少(90后藍領辭職回家種水稻)(1)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戴勝已成為他們村規模最大、最成熟的種糧大戶,不僅提高了自家的經濟收入,也改變了村民對種田人的看法。

決定:“先斬后奏” 辭職回家種田

5月1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長沙市岳麓區坪塘街道白泉村,戴勝正駕駛一臺履帶式旋耕機作業。在他嫻熟的操作下,黃色的旋耕機在田間時而前進,時而后退,時而轉彎,一丘丘長滿綠草的水田就被耕整一新。

1991年出生的戴勝中專學的機電一體專業,畢業后成為長沙某國企的一名藍領工人,負責機械產品下線前的最后調試,一做就是八九年。結婚、生子,生活波瀾不驚。

2017年,《“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戴勝覺得機會來了。

“那時我爸在家承包了六七十畝田,買了一些簡單的農械,我休息時也會回家幫忙。”戴勝多次向父母提出要辭職回家種田,每次都遭到反對,“父母還是那套老觀念,什么讀書出來就是要跳出農村。”

2018年,戴勝決定“先斬后奏”,瞞著父母辭了職。回到老家,戴勝擴大了家里的種植規模,添置了收割機、烘干機、無人機、旋耕機等現代農業生產設備,積極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并獲得證書。

3000畝地種水稻一年收入多少(90后藍領辭職回家種水稻)(2)

創新:無人機打藥、自制開溝機

“能用機器的地方,不用人工。”戴勝說,他種田一要高效,二要省力。

種水稻需在田里開排水溝,人工開溝一畝田耗時1個小時,不僅慢,而且累。為了省力,戴勝四處求購開溝機,卻發現“市面上根本就沒有開溝機器賣”,便決定自制一臺。

2019年,戴勝將家里閑置的收割機拆下底盤,再從市場上買回油缸、傳動換向器等零件,一番倒騰后,一臺開溝機下線了。“現在開溝就只要坐在上面,一畝田只用10分鐘就輕松搞定。”

俗話說,莊稼長得好不好,三分靠種,七分靠管,除蟲、除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村里人以往除蟲、除草,都是人工打藥,戴勝卻在他們村開啟了無人機打藥的先河。

“無人機主要由我老婆負責開。”戴勝的老婆周寧比他小兩歲,在家人都反對他辭職回家種田時,老婆全力支持他。購置無人機后,周寧很快就學會了無人機的操作方法,擔負起無人機的駕駛重任。

3000畝地種水稻一年收入多少(90后藍領辭職回家種水稻)(3)

效益:“年入二十萬 只是起點”

今年是戴勝辭職回家種水稻的第三個年頭,他的種田方式改變了不少村民對種田的觀念。相比在企業上班,戴勝回家種水稻的收入究竟如何?

“上班每月工資五六千,種水稻去年掙了二十萬。”戴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平均每畝田可產1000斤優質水稻,創收1300元,扣除成本后,2019年他在種植水稻上凈掙了12萬元,再加上利用家里農械幫別家干活的收入,年收入達20萬元。

“去年,全村近3000畝農田打藥都是我們的無人機完成的。”周寧告訴記者,相比傳統人工背壺打藥和拖拉機撒藥,無人機效率更高,一天作業約170畝,作業效率是人工打藥的19倍。此外,無人機打藥還可減少人直接接觸藥物而更安全,打藥時無人機的旋翼產生氣流,使撒藥更均勻,從而節約20%以上的農藥用量。

今年,戴勝一家承包了280畝田,比去年多40畝,又增購了一臺更大的旋耕機,預計年收入還會有所增長。“幫別人耕田和收割,可獲120-180元/畝,無人機打藥收取10-15元/畝。”戴勝表示,未來要找一條更科學的種田模式,“年收入二十萬只是起點。”

觀察:觀念在變仍缺人才

戴勝所在的白泉村位于長沙市岳麓區坪塘街道最南端,村里不僅有稻蝦養殖基地、楠竹山等特色產業,還正在申報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隨著戴勝等一批返鄉、留鄉創業者的加入,村里原本不看好農民、農業的觀念開始慢慢轉變。

記者采訪發現,缺乏人才仍然是當下白泉村發展的重要瓶頸。

“雖然觀念有所改變,但真正在家里當農民的卻不多,其中年輕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戴勝介紹,每到農忙想雇人干活時,這一問題就更加凸顯。

[責編:胡元媛]

[來源:三湘都市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73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