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工作中要學會未雨綢繆(工作要揚長避短)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到怎樣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市面上的書籍一般會告訴你三種途徑,包括自己過往取得的成就,身邊人對我們的評價,還有科學層面或專家角度的評估與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工作中要學會未雨綢繆?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工作中要學會未雨綢繆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到怎樣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市面上的書籍一般會告訴你三種途徑,包括自己過往取得的成就,身邊人對我們的評價,還有科學層面或專家角度的評估與分析。
但是我想告訴你,這些方法都是不一定好使,為什么呢?這一講,我會問你三個問題,隨著這三個問題的解決,你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好,我們進入正文。
一、一筆財富與三道箴言先跟你分享一則寓言故事:公元前91年,羅馬與其他城邦之間產生了嚴重分歧,戰爭蓄勢待發,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座羅馬城,許多羅馬人宛如驚弓之鳥,擔憂總有一天城池會被攻陷,吞噬他們在羅馬安居樂業的愿景。因此,許多人開始紛紛拋售名下的房產,導致房屋數量供大于求,不久房屋價格就持續暴跌,靠出租、販賣房屋為生的土地主一夜之間失去了經濟來源,財產暴跌。
一位年邁的土地主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溘然長逝,留下兩個年輕的兒子。兩兄弟決定離開羅馬,向西走,尋找經商的新出路。在路上,他們遇到過兇猛的鱷魚、粗暴的野人、嚴峻的雪崩,就在他們筋疲力竭地越過荒漠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兩塊透明的石頭。當他們撿起石頭,好奇地把石頭舉過頭頂,烈陽的光芒穿過了晶瑩的石頭,就在這時候,一位神出現了。神說可以幫他們完成一個人生愿望。其中一人迫切地說道:“我想擁有能夠滿足我一生的金錢財富。”另一位思考了一下,說道:“我想你告訴我可以改變人生的智慧。”神滿足了他們的愿望,給了前者一筆財富,給了后者三道箴言,箴言是這么說的:“去改變能改變的事,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用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兩人感謝了神的幫助,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荒漠。
故事講到這里。可以說兩兄弟因為自己對世界認知的不同,而向神許了不同的愿望,進而獲得了不同的答案,或者收獲了不同的優勢。而在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影響下,你覺得兩兄弟的人生,誰會收獲成功呢?答案先不表,我們看看身邊的故事。
二、別人眼中的人生有一名學生,在數學課上,總能第一時間寫出答案,有時候,甚至比老師給出的解答步驟還要簡單。不過,他的語文和英語就很一般了,他的老師和同學都覺得他是偏科型人才,如果以后上高中、大學都選擇理科為專業,并且從事理工科的工作肯定大有錢途。
有一名電視臺的主持人,記憶力好,平時能說會道,突發狀況發生時應變能力迅速,別人得花兩個小時背稿,現場講解時還偶爾卡殼,他只要粗略看一下稿子,開機錄制時金句信手拈來,比原來的稿子還要有趣,常常惹得觀眾拍掌叫好。他的同事和領導都覺得這份工作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制的。
還有一名國企高管,平時人緣很好,無論是與上級還是與下級發生意見分歧時,總能圓滑地解決沖突,不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其他公司的管理層在各種場合相遇時也總能博得對方發自內心的敬意,交際能力突出。他的家人、朋友、領導、合作伙伴都覺得他天生就有與人打交道的優勢。
從以上三個人的事例看,里面有你的影子嗎?我請你思考一下,這些別人根據你現在的表現,來判斷你的優勢與人生,但是,這樣的預測真的準確嗎?
三、矛盾的觀點回到開頭的兩兄弟的故事,按照寓言故事的一般邏輯,故事的結尾大都是告訴我們,得到箴言的那個兒子肯定比得到一筆財富的兒子,要過得更幸福,仿佛知道一些道理,比只拿到錢要有用得多。但我們也來假設一個完全相反的情景:
獲得一筆財富的兒子和獲得三條箴言的兒子在一個全新的大陸定居了,兩人就開始分頭
維生。獲得財富的兒子利用金錢在當地請了手腳靈活的工人建起了一棟棟的房屋,仿照父親生前的經商模式,一輩子的生計問題解決了。沒有為生存煩惱的他閑時釣釣魚、打打獵、養養花草樹木、和同道中人切磋學識、和喜歡的人一同生兒育女、周游世界,并在這個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滿足地過了一輩子。而另一個兒子日日琢磨箴言,卻發現這些箴言對于當前管飽肚子毫無作用,后來他找到了一份在富人家里做馬廝的工作,靠微薄的薪水維持生計,平日受到了上等階級的歧視和羞辱,對生活漸漸失去了信心。
你大概我想表達的意思了吧,那就是優勢之所以稱之為優勢,和劣勢之所以稱之為劣勢,都是人們以原來社會的認知為參考。優勢只有在所屬優勢的甜蜜區才是優勢,不在所屬優勢的區域就變成了劣勢,優勢與劣勢是相對的。
另外,目前社會上對于“優勢和劣勢”,有人提出“揚長避短”,也有人提出“取長補短”。我們知道了,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單靠分析出優勢和劣勢行事,對于做出正確選擇毫無幫助,因為你可能會被優勢限制了想象,你的優勢會成為你的劣勢,你的劣勢會成為你的優勢。打個比方,你的優勢是英語很好,你找工作卻只找和英語相關的專業,老師和翻譯,你為了維護并發展這份優勢,去做了這份工作,任務重經常加班,私人空間少,每天的生活和英語高度融合,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當初并非出于自身熱愛而選擇的工作,你開始感到厭煩,工作幾年后發現唯一的優勢還是英語好,跳到別的高薪行業做別的工作幾乎沒了可能。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的今天,現在的優勢,三五年后可能就一文一值。
同一件事,社會上有很多觀點,而往往這些觀點都是完全矛盾,相反的,這時候我們應該聽從誰的意見?小燈塔告訴你一條鮮為人知的方法。
四、最小阻力之路《了不起的比爾蓋茨》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保留正常的行事能力。”
這里的“保留正常的行事能力”,在本講中指的就是運用創造力化解成長阻力,塑造出結構性張力的能力。 這是羅伯特·弗里茨,世界著名的創造力研究大師提出的理論,總結了如何從“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化為“創造”的思路。
我們大部分時間的思考方式都是發現問題、尋找原因、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思維只在一個框架內進行重復,比如平日花費很大,你采取行動解決問題,出去打工賺錢并且嘗試省錢,你口袋的錢漸漸多了起來,打工的熱情可能就漸漸沒了,心底想花錢的欲望又變得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循環之中,就會感到越來越無力。
羅伯特·弗里茨道出:“能量總是沿著最小阻力之路流動的,我們的行為都趨向于阻力最小的道路,簡單地說,我們想要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創造出全新的行為結構,以最省力的方式實現目標。”
而這種全新的行為結構就包含一個理想愿景以及對現狀有清楚地認識。“一個理想愿景”是指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對現狀有清楚地認識”指的是能客觀真實地評估現狀。愿景可以給你提供巨大的拉力,鞭策你去作出行動,而現狀與愿景的落差同樣能驅動你作出行動,讓你更有可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應該是以終為始,想像終點是什么,然后創造出全新的行為結構,走最小阻力之路去實現它。而不是以現在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任由其發展,這種做法,大多最終的結果越發展越迷茫,很可能收獲了一個“英雄無用舞之地”的人生。
最后總結一下:優勢與劣勢是建立在人們以原來社會的認知為參考,因此二者是相對的,并沒有什么明確的優勢與劣勢的分界線,你自己、身邊的人、社會專家、科學研究都不能做出評判。要收獲一個成功的人生,關鍵不在于現在你有怎樣的優勢,或受限于什么劣勢,而是在于找到理想愿景與現狀之間的最小阻力之路,也就是想到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創造出全新的行為結構。這種行為結構才是能否成就人生的關鍵。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416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