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從上學以來,我們只知道司馬光砸缸救出了一個小男孩,可是這個小男孩是誰我們卻一直都不知道,老師也未曾提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故事背后的原因。

學習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后,老師告訴我們要和司馬光一樣,有著冷靜的頭腦,勇敢,聰明,并且智慧。不得不說,這對教育小時候的我們來說講的很有意義,容易在心中種下正義的種子。
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重新溫習一遍。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春節。春節是一個熱熱鬧鬧的日子,那天大家都走親戚,小孩子也能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當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在院子里你追我趕時,這時候傳來了一道清脆的水聲。眼尖的小伙伴就發現,原來是有人落水了!
“有人掉進缸里了!”
這句話一經喊出,很多小孩都慌了神,開始哭了起來,稍大一些的小孩子才趕忙跑到前院里尋求大人幫助。
只見司馬光眼睛左右觀看,不時便拿來一塊大石頭,開始用力砸缸!
隨著水缸的破裂,里面的積水流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當大人聞訊敢來時看到的就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這一幕。
就這樣,大家都對司馬光的冷靜和智慧而感到驚訝。
一傳十,十傳百,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在坊間傳開了,司馬光也成了一個名人,這個故事也被收錄到教科書中成為教育中小學生的典型事例。

那司馬光砸缸救人,就的是誰呢?為什么老師不說?
他就是上官尚光,也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是很陌生的,上官尚光小時候和司馬光是很好的玩伴,對于司馬光救他的事情一直感恩在心,搬到城西龍堤南坡,并在那里修建了一個叫做感恩亭的亭子,不僅可以報答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也能供人乘涼。
雖然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被寫進課本里,但關于上官尚光大家卻知道得不多,老師也沒有告訴我們后來發生了什么。
究其原因有這幾方面——
第一,大家接觸這故事的時候還是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老師講多了反而不容易聽懂。
第二,這個故事在宋史上也不過寥寥幾句的記載,并沒有交代后來發生的事情。
第三,老師講這個故事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告訴大家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伸出援手。
但是………
司馬光砸缸救他,而他為了銘記住司馬光的救命之恩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上官尚光,那個光字就是從司馬光的名字中得來。兩人也因此事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上官尚光原名叫上官尚。
上官尚的家境十分優渥,他們家是光州地區有名的富裕家庭,他自己也是有名的富二代。
倆人長大后,司馬光順利進入朝堂之上為官。與司馬光不同的是,上官尚書的官場之路十分忐忑,幾次科舉之后才得志,在之后他才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北宋宰相之位。
但在宋朝歷史上對于上官尚光這位宰相的記載卻微乎其微,也只有在一些野史和上官家譜上面才有和他有關的記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660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