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巴士ipo被中止(坐擁全球上億用戶)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自從二胎開放,國內呱呱墜地的新生兒是越來越多了。2019年,我國足足增加了1465萬個新生兒,其中就有將近60%是二孩。面對如此盛景,父母們或許會感到喜悅,但大多數人在感到喜悅的同時也浮現出了深深的焦慮——自己的孩子,未來會比其他孩子差么?
于是,早教之風悄然在家長群中刮起,為了“贏在起跑線”,寶媽寶爸們不惜節衣縮食也要為孩子購置最貴的早教課和早教產品。最終,高漲的需求催生了包括網易有道在內的數家上市公司,就連那些還沒上市的早教品牌也紛紛打起了上市的算盤。例如正要奔赴美股的美術寶、火花思維,近日剛向創業板遞交招股書的寶寶巴士,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圖片來自寶寶巴士官網
低調九年的寶寶巴士:坐擁上億用戶的出海早教巨頭中國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寶巴士”)已經在6月29日提交了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發行保薦人為中信建投。本次上市,寶寶巴士申請擬發行數不超過41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01億股,計劃籌集資金18.48億元。
提到寶寶巴士,很多熱衷于讓孩子聽兒歌的寶爸寶媽們會更耳熟,而孩子們對這四個字的記憶,或許更多停留在視頻中那幾只搶眼的熊貓(寶寶巴士的logo,也是IP之一)身上。但在這背后,寶寶巴士絕不只是一家制作兒歌的內容公司那樣簡單。
根據公開信息和招股書,寶寶巴士的運營主體為福州智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面向0-6歲嬰幼兒制作App和動畫視頻。當前,它已經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兒童內容,包含音視頻、游戲等,旗下App超過200款,全球月活9902.28萬,YouTube各頻道訂閱用戶合計達1.36億。毫不夸張的說,國內還沒有多少教育品牌在出海上能和寶寶巴士匹敵。
寶寶巴士能在出海這件事上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為當了“頭個吃螃蟹的人”,先發優勢導致競爭對手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海外早教內容產業的大片市場空白。
以美國為例,其早教行業在2011年還是由玩具供應商和早教機構作為主導,迪士尼、尼克這樣的公司當時還更多地依托電視臺等傳播方式,專注在移動端上輸出兒歌等早教內容的公司極少。正因找到了這條無人問津的賽道,寶寶巴士才得以在數年里快速崛起。
在這期間,寶寶巴士曾獲得兩輪融資。首輪融資由雷軍旗下順為資本領投,融資金額為百萬美元;2015年,它又獲得了來自好未來的4000萬元B輪融資。

圖片來自寶寶巴士官網
如今,通過旗下諸多App和數個IP,寶寶巴士已經在寶媽們的背后建立起了巨大的商業王國,其財務數據看起來也要比那些年年虧損的教育公司亮眼。2018-2020年,寶寶巴士營收分別為2.54億元、5.26億元和6.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1億元、2.67億元和2.61億元。
但在這亮眼的數據背后,寶寶巴士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或許更值得投資者們關注。
靠什么賺錢?首先,我們從寶寶巴士的營收結構看起。
從招股書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寶寶巴士的收入包括App合作推廣、音視頻授權分成以及“其他收入”三項。這其中,App合作推廣一項主要來源于其在百度、谷歌等門戶平臺上投放的廣告,音視頻授權分成代表著寶寶巴士將原創內容授權給媒體所帶來的收入,而“其他收入”則包含了玩具之類的兒童啟蒙衍生品,以及用戶付費下載和訂閱等收入。
按照寶寶巴士的主營業務看,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將音視頻授權分成當做它的收入頂梁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2018-2020年,寶寶巴士音視頻授權分成收入分別為6655.20萬元、1.39億元和1.30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26.21%、26.54和20.04%;相反,它同期的App合作推廣收入分別為1.85億元、3.83億元和4.97億元,占比分別為72.70%、72.87%和76.76%。

圖片來自寶寶巴士招股書
如果僅看寶寶巴士的收入,就算說它是一家廣告公司似乎也不為過。并且,寶寶巴士還有著高度依賴頭部客戶的風險。2018-2020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分別為89.39%、90.29%和88.98%,其中又以百度、谷歌兩大門戶平臺為主。
寶寶巴士并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創始人唐光宇早就表示,商務上的薄弱是專注產品的寶寶巴士“最致命的缺點”,近幾年來,寶寶巴士也在IP商業化的道路上做了不少探索。
然而,寶寶巴士旗下雖然有熊貓奇奇&妙妙、超級寶貝JOJO等IP儲備,其強化IP的道路卻走的不甚順利。2017年寶寶巴士在南京開設的線下樂園,如今在地圖App和大眾點評上皆無蹤影,而超級寶貝JOJO這一IP還被網友指稱抄襲美國ABC KIDS TV兒歌。
此外,寶寶巴士的研發支出似乎也不算高。2018-2020三年間,寶寶巴士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28.85%、20.15%和23.85%,考慮到2019、2020兩年間其收入有了不小改觀,研發投入卻沒有相對增加,這對于一家以內容為導向的公司課不是好事,對它的IP戰略也非常不利。
在招股書中寶寶巴士表示,本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有4.64億元用于動畫產品,4.49億元用于App產品研發、9245.9萬元用于兒童故事研發,另有1.7億元將用于玩具等衍生品開發。可以看出,寶寶巴士還是對研發有所重視的,當然,這些投入能否轉化為更強大的內容矩陣,進而吸引更多用戶,仍然值得投資者們后續關注。

圖片來自寶寶巴士官網
寶寶巴士,還能“巴適”多久?這幾年間,寶寶巴士似乎更多地將重心放在了國外市場,對于國內市場的宣傳顯得略有不足。
首先,它鮮少在主流媒體平臺上做宣傳,主動的媒體公關行為極其罕見,不帶娃的人可能只有在B站鬼畜區才能一睹寶寶巴士的“芳顏”;此外,寶寶巴士官方賬號在各大視頻平臺上的關注度也遠不如海外。一個例子是,截至今年3月,其騰訊視頻官方賬號僅有156.2萬粉絲,優酷、愛奇藝官方賬號則分別為390.8萬和369萬粉絲。
寶寶巴士對國內市場的“怠惰”并非沒有道理。一方面,和寶寶巴士站在同一賽道的品牌都相對弱小,例如小伴龍、貝瓦等品牌,它們短期內對寶寶巴士造不成威脅。
另一方面,即使寶寶巴士不在國內的營銷上花大力氣,它仍然自信能夠通過優質內容吸引目標用戶的注意力。而在這個基礎上,它的名聲還能通過寶爸寶媽們的社交圈以及寶寶樹這樣的專業母嬰社區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傳播,自然是不愁用戶增量問題。
但寶寶巴士的“巴適”日子不能一直這么過下去,在它后方,許多國內早教平臺已經開始奮起追趕。2020年,像美吉姆、金寶貝這樣的線下機構已經將業務延伸至線上,推出“美吉姆啟蒙”、“金寶寶啟蒙”App搶占用戶;另一方面,也很難保證字節跳動這樣對教育虎視眈眈的巨頭不會強勢跨界入局,尤其是在它的瓜瓜龍已經非常強勢的情況下。
在國外市場上,寶寶巴士的地位較為穩固,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挑戰。首先,它需要面對日趨強勢的海外早教品牌們,例如日本的巧虎——這家公司屬于教育巨頭倍樂生(Benesse)旗下,已在日本扎根多年。目前,巧虎已經形成了從動畫到商業化的成熟鏈條,甚至在中國也有相關業務;此外,Lovevery、KidiSchool這樣的新晉玩家同樣值得重視。

圖片來自Pexels
當然,最值得重視寶寶巴士重視的可能不是專業的教育公司,而是迪士尼。在國外,迪士尼旗下米老鼠、白雪公主等低齡IP可謂是盡人皆知,而它近些年上線的流媒體服務Disney 則抹平了它在移動端上的劣勢。可以想見,迪士尼將成為寶寶巴士未來難以跨過的一道坎。
不過,寶寶巴士并非毫無機會。畢竟Disney 和奈飛一樣以收費內容為主,這意味著它只會在高收入人群中搶走寶寶巴士的一部分客戶,在下沉市場中,寶寶巴士仍然會很吃香。如何利用好“內容免費”這張牌,可能是寶寶巴士在國外繼續保持霸權的關鍵。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7822.html
上一篇:可愛的空客a3(落寞的寶寶巴士)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