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釋義:甘做天下的有水山谷,恒常德性就不會離失,“恒德不離(按帛書本)”,就會回復到嬰兒那樣(不用智卻合自然之智,即儒家所謂赤子之心),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
釋義:甘做天下的有水山谷,恒常德性就不會離失,“恒德不離(按帛書本)”,就會回復到嬰兒那樣(不用智卻合自然之智,即儒家所謂赤子之心)。
探究:儒家講格物致知,“格物”是為善去惡,“格”的是私欲,“致”的是良知。與老子“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完全一致。老子在此,以“谿”喻“恒德”處世之狀態,具體形象,以“復歸于嬰兒”形象地作結,循循善誘。
邏輯:老子此章,開篇即提出“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的修身處世之法則,為什么用“復”?暗合“敝而不成”、“濁以靜,安以動”、“反者道之動”等一貫思想。“嬰兒”渾然天成,后天私欲雜念漸生,則有了“樸散為器”,所以強調“大制不割”。
感想:老子講“復歸于嬰兒”,與儒家講的“赤子之心”,是何其一致。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80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