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嬰兒的五種嬰語(嬰兒啼哭不是作)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襁褓里的嬰兒“干著”五件事:吃、拉、睡、醒、哭。在這五件事中吃、拉、睡是生理本能,余下是醒和哭,我們觀察到嬰兒啼哭的時候其實比安靜地睡著的時候多。心理學認為,嬰兒啼哭有原因,細心的母親應該能察覺嬰兒不同的哭聲所表達的意思和訴求,應盡可能迅速滿足嬰兒的需求,解除嬰兒啼哭的原因。一般來說,嬰兒啼哭常見的原因有:

1、餓了
吃是生的本能,嬰兒感到肚子餓了就哭了起來。由于嬰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有規律地一日三餐,嬰兒要一日多餐,每隔兩三個小時吃1次奶,隔多少時間吃,吃沒吃飽,吃的時候睡著了,不吃又醒了,吃得太快嗆著了,吃不出奶來餓極了等等,嬰兒都會用哭來表示。

2、冷了
嬰兒在母親腹中時,那是一個恒溫的地方,既不冷也不熱,出生后則對寒冷非常敏感,如果室內溫度低于26度就哭了起來,若是包得暖暖的就安靜多了,但又不能捂得太緊太熱,室溫在22-24℃比較適宜。

3、濕了
嬰兒拉了屎、拉了尿,都是用哭來訴說,如果母親及時給嬰兒把小屁股洗干凈并抹上油油,嬰兒便馬上安靜下來。如果是在半夜哭了好長時間也不見父母理睬,嬰兒會傷心地哭上一陣子,怎么“勸說”都不行。

4、倦了
嬰兒除了吃奶、換尿布、洗澡等之外,大多時間都是躺在床上,想動一下又不會翻身,固定的姿勢使他感到周身不適,于是哭了。

5、無人搭理
有時候嬰兒吃飽了,屎尿也拉干凈了,包得暖暖的,可他還是要哭,因為他耐不住寂寞,需要有人理睬他,撫摸他,摟抱他等情感交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68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