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一直生病身體很差(寶寶病一場脾氣長)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在帶娃的過程中父母不怕苦,不怕累,最怕就是孩子生病了。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會很心痛,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來“遭罪”,會在這個階段對孩子極盡愛護之情。
可等孩子病好了之后卻發現,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脾氣不好了,頤指氣使,稍微不順心就大哭大鬧,有的家長覺得這是自己慣的嗎?其實并不一定是這樣……

沐沐8個月大的時候被媽媽從南方帶回了東北姥姥家。或許是因為水土不服,沐沐剛來沒幾天身上就開始出“痘”了,家人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確診為水痘。媽媽對此感到非常愧疚,她想如果不是自己帶著孩子返鄉,或許沐沐就不會出水痘吧。

水痘長得很快,一天的時間就蔓延了全身,從腳趾頭到頭發絲里面,身體上,臉上,布滿了水痘。怕寶寶撓破,姥姥給孩子的手上套上了襪子,防止抓傷。可是沐沐太小了,他感到很不舒服,總是一次次地拽襪子,這讓家人更難過了。
晚上的時候,沐沐癢的睡不著,家人就輪流抱著孩子溜達,從前不讓他多看電視怕傷害視力,現在為了轉移注意力也開始看上了《萌雞小隊》和《小豬佩奇》。
看到孩子難受,姥姥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干脆拿來了紙抽,任由孩子一張張地抽出來玩,只要孩子高興,怎么都行。
在家人精心的護理下,沐沐的水痘終于退下去了,只在后背處留了一個小疤,并不起眼,算是大獲全勝。媽媽心里的一顆石頭剛剛落地,卻發現孩子再也回不到從前了,變得非常“矯情”和霸道。
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如果你不讓他看就會大哭大鬧,一直到家長屈服為止。睡覺必須得抱起來悠著,奶睡那一招根本不好使了。這可真是“寶寶病一場,脾氣大大漲”!

很多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從“天使寶寶”到“惡魔寶寶”之間只差一場病,甚至只是一個小感冒而已,就會讓孩子性情大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
其實,這既和寶寶的身體情況有關,也和家長在寶寶生病期間的教養方式改變有很大的關系!!!
1、 通過發脾氣引發父母關注
小寶寶生病后身體不舒服,但是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能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很難說出來哪難受,他會變得焦躁不安,這種情況下發脾氣很正常。
一旦孩子發出了“我不舒服”的信號,家長就會及時過來,想盡各種方式來緩解寶寶的痛苦。
發脾氣能吸引父母的關注,這在以前并沒有被寶寶所發現,但是現在不同了。即使在病好了之后,孩子也抓住了父母的“軟肋”,以此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2、 特殊時期滿足娃特殊需求
比如孩子發燒時,醫生會叮囑家長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水、吃奶,只要能讓孩子多喝水,不拘泥形式,這樣有助于快速退燒,也就不用給孩子打針那么遭罪了。
得到了“特赦令”的寶爸寶媽,趕緊給孩子在奶水中加糖、蜂蜜,甚至有的還會給孩子喝飲料。
通過各種補充水分,孩子退燒了,父母終于能松一口氣了。但是麻煩的在后面呢,寶寶已經嘗到了“甜頭”,就可能厭奶,不愛吃口味平淡的輔食,而只想吃“人間美味”了。
如果家長不滿足就會大吵大鬧,甚至用“絕食”來抗議。孩子還小,分不清“生病特殊時期”和平時,所以就會脾氣大變。
3、 心疼孩子壞了規矩
看到孩子生病的時候那么難受,家長就想著順著孩子來,平時不讓孩子做的現在都會默許,比如允許孩子長時間看電視,不愛吃飯就叫外賣等等。多數家庭都是在以往嚴厲約束孩子的,不允許有出格的行為,會立規矩講道理。
但是生一場病后就會回到“從前的從前”,孩子又會變得沒規矩了。而且壞習慣的糾正都很難,會有一個過程,所以就會出現孩子生病后特別“難伺候”,動輒發脾氣的現象。
寶寶生病時,家長的這兩種做法不可取
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出現之前講過的情況,過分寵溺孩子,孩子說啥是啥,即使是不對的也因為心疼孩子而不好說什么,結果給孩子留下了“后遺癥”,在病愈后脾氣大漲,大有和家長唱反調的趨勢。
還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就發覺孩子“脾氣古怪”,一時沒忍住和孩子大發雷霆,但是孩子本來就不舒服,遇上家長脾氣暴躁,自己的情緒更加失控了。
等到病好之后和父母的對立情緒也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了,這也是造成孩子在病好后脾氣暴漲的原因之一。
孩子生病時有情緒,家長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既不能一味順從,也不能點火就著,和生病的孩子較勁。如果家長情緒失控,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再來處理孩子的事情。
家長怎樣做,才能預防孩子生病不生“氣”?
1、 生病時不要過度“關心”
生病時對寶寶和顏悅色,有求必應,過分關心,等到孩子病好了家長又變了一副模樣,你覺得孩子能接受嗎?孩子不但不理解,還會認為家長不再愛自己了。
家長自己“雙標”,也會讓孩子變得“雙標”,將以往的規矩拋得一干二凈。生病期間,家長的關心應該是適可而止的,該關心的關心,但是不要過度了。
2、 讓寶寶保持樂觀的態度
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因為身體不適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過度緊張的現象。
家長應開導孩子,使其保持樂觀的態度,告訴他生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每一次生病都是在激活寶寶的免疫系統,不要讓孩子在悲觀和難過中走不出來。
父母還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來詢問寶寶的感受,比如用手勢在自己身體上比劃,或者父母先和寶寶來描述難受的詳細情況,是感到酸要吐,還是疼,然后再讓寶寶回答。
畢竟小寶寶的詞匯量有限,如果家長反復問“哪里不舒服”,孩子也會感到十分厭煩,并進一步爆發不良情緒。
3、 允許孩子有“行為倒退”
很多時候寶寶生病讓家長上火,孩子不好受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孩子在病好后會出現一系列的“倒退行為”。比如從前都是自己吃飯,病好后卻讓媽媽喂,從前都是自己背書包,病好后哭著喊著讓父母給拿。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過渡期,不能在生病前和生病后立刻“變臉”,那樣會讓孩子感到困惑。應給孩子一個適應期,讓他從生病狀態時的心理轉化為日常狀態。事實上很多孩子在病好后一段時間內自己就會在行為上恢復如初了,家長不必過于焦慮。
最后,寶寶生病爸媽不僅要與疾病作斗爭,還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設,這樣才能做到娃生病不漲脾氣!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006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