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袋鼠媽媽的成長故事(袋鼠寶寶成長記)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點擊上方“藍色微信名”可訂閱哦!
“郭護士,豆包今天1歲了,20斤,72厘米,活潑好動,可愛笑了。郭護士,您還記得嗎?剛入院那會兒,他的胳膊只有大拇指那么粗。”
郭立濤,首都兒科研究所新生兒內科護士,這是她收到的一條患兒家長發給她的信息。在她15年的職業生涯中,護理過很多危重癥新生兒,但是這個叫豆包的寶寶給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LOVE

豆包是孕26周 5天早產,出生時體重只有680g,郭立濤把他抱進新生兒轉運車時,手上幾乎感覺不到重量,看到他紅彤彤近似透明的小身體,因為經常停止呼吸要用呼吸機輔助,郭立濤和同事的手心都涼涼的。豆包是新生兒病房收治的年齡最小、體重最輕、病情最危重的早產兒,能不能活下來,會不會有神經、視力發育的問題,所有人心里都沒底。
豆包住進監護室后,醫護人員嚴格控制病室里的光源和分貝,因為一點點刺激都有可能導致他顱內出血。為了減輕因為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出現肺支氣管發育不良、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護士們反復嘗試撤離呼吸機,每天采取俯臥位幫助豆包鍛煉呼吸功能。為了增加他的抵抗力,促進消化系統的發育,入院后第5天,郭立濤用棉簽沾上母乳擦拭他的口腔,慢慢過渡到可以自己吸吮乳汁,整整用了30天。
LOVE

豆包一天天的長大,但是守在病房外的媽媽卻出現了產后抑郁。“讓豆包試試袋鼠護理吧。”從感情上,郭立濤贊同主任的提議,但理智上卻想拒絕。因為一般情況下,寶寶需要達到生命體征平穩、或使用呼吸支持時生命體征平穩才能做袋鼠護理,但豆包還間斷有呼吸暫停,風險很大。為此,郭立濤和同事們為豆包進行了3次評估和討論,終于在他滿月時,讓他們母子見面了。
袋鼠式護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或者Kangaroo care,KC)又稱皮膚接觸護理,顧名思義,就是媽媽像袋鼠媽媽一樣把寶寶放到自己胸前的“袋子”里。對早產兒而言,袋鼠式護理能穩定
寶寶的生命體征,促進各系統發育,有利于維持早產兒呼吸、心率的穩定,這對于嬰兒
終身都將產生有利影響。對母親而言,能減輕產后抑郁和焦慮,減少產后出血,促進母乳喂養。
LOVE

媽媽初次抱寶寶,
緊張的身體都僵硬了,大氣也不敢出。相反,豆包卻像小袋鼠一樣,懶懶的趴在媽媽的胸口,感受著熟悉的心跳,踏實地睡著了。短短一個小時,他的嘴角上揚好幾次,像是做了一個甜甜的夢。通過對豆包奶量和體重的觀察,發現經過袋鼠式護理后豆包的奶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且體重增長良好。
豆包住院期間,病危3次,使用呼吸機45天,袋鼠護理60次,從680g長到1960g用了86天。像豆包這樣的體重低于10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新生兒內科一共收治了31例。
2016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都兒科研究所成為首批北京市危重新生兒轉運中心單位,每年轉運早產兒450余人次。2017年,病房開設了袋鼠式護理,幫助早產兒穩定生命體征,促進生長,讓家長參與到治療和護理中,減輕母親的產后抑郁和焦慮,幫助早產兒更安全的回歸家庭。現在,新生兒內科開始著手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體驗,走進早產
寶寶的家里,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指導。這與20年前,收治的第一例體重
1700克的早產兒相比,整體的早產兒救治水平和健康管理有了質的飛躍。
來源:新華網
編輯:宣傳中心
首都兒科研究所
服務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