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還記得小時候養蠶的經歷嗎?
棉布包好蠶卵,等待孵化時的心心念念;
紙盒子扎出針眼,鋪上新鮮的嫩桑葉;
蠶寶寶在手臂爬過,癢癢的冰涼的觸感;
白白胖胖的蠶吐絲后,結出白的黃的繭;
等待蠶蛾破繭鋪上報紙,一粒粒的蠶卵又是一生……
養蠶是我們童年生活中津津樂道、難以忘懷的經歷。從蠶卵到幼蟲,從蠶繭到蠶蛾,看著蠶寶寶一步步的蛻變,作為孩子的我們第一次對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草長鶯飛的四月里,蠶寶寶開始蘇醒萌動,相信有心的老師定不會錯過這個絕佳的教育機會。怎樣通過養蠶這件事帶給孩子們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呢?下面小編推薦一節《億童主題學習包-科學》中的活動“養蠶日記”,給老師們作為參考借鑒哦——

養蠶日記
科學·生命科學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飼養蠶的活動。
2.能細致觀察蠶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3.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和養蠶的作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知道或見過蠶。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課件,按小組數提供若干盒子(每盒裝兩只蠶),桑葉。
幼兒用材料:《億童主題學習包-科學》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蠶,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探究活動
1.將幼兒分組,每組提供一個裝蠶的盒子,引導幼兒觀察蠶的外形特征。
教師:蠶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幾只腳?身體的兩側有什么?它是怎么爬的?蠶是怎么吃東西的?你可以學一學它吃東西的樣子嗎?
小結:蠶的身體白白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每一節的兩側各有一個黑點。它有14只腳,前面有6只,后面有8只。爬行時分為兩個步驟,頭不動后尾前移中間拱起,然后頭前進身體放平,如此循環往復前進。

2.討論蠶的飲食習慣,每組分發桑葉引導幼兒認識桑葉。
教師:蠶最喜歡吃什么?請你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桑葉有什么特點?
3.討論照顧蠶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幼兒學習飼養蠶,然后將蠶集中放到自然角。
教師:蠶需要大家的關心和愛護,養蠶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小結:養蠶時,保持桑葉的新鮮很重要,每次喂完后要把裝桑葉的塑料袋口扎緊,及時放回冰箱的保鮮柜中保存。如果桑葉較干,可以在塑料袋中灑點水,保持桑葉的新鮮。從冰箱中拿出來的桑葉要先放置一會兒,待其恢復到自然溫度,并擦干葉片上的水再喂食。如果桑葉不干凈需先進行清潔,有病蟲害的桑葉不能喂給蠶吃。

4.播放課件“來探索”,引導幼兒了解蠶的一生。
教師:現在的蠶是什么樣子的?請你在第11頁的表格中寫下日期,并畫出蠶的樣子。
三、拓展活動
播放課件“玩游戲”中的視頻2,引導幼兒了解養蠶的作用。
四、結束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整理活動材料,有序地擺放到收納處,活動結束。
活動建議
1.教師可提前觀看課件“玩游戲”中的視頻1,了解照顧蠶的步驟。
2.教師還可以自制教具“蠶的一生”,在探究活動中幼兒觀看完課件后,引導幼兒對蠶各個階段的圖片進行排序,加深幼兒對蠶的生長過程的認識。
活動延伸
幼兒可使用億童活動區-科學區大班“有趣的昆蟲”中的清理網和動物生長盒養蠶,教師鼓勵幼兒分組照顧蠶,引導幼兒堅持寫養蠶日記,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養蠶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同時,它也是一個充滿變化的過程,能夠帶給孩子無窮的驚喜。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很多環節為孩子創造思考與探索的機會。例如:
隨著蠶寶寶一天天長大,它們的大小長短各不相同,怎樣測量蠶寶寶身體的長度呢?教師可以就此組織幼兒展開討論,然后請他們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來進行試驗,通過比較選出最安全、便捷的測量方法。在以后的日常生長記錄中,可以請幼兒分別測量每只蠶寶寶的身體長度,選出當日最大蠶寶寶、長得最快蠶寶寶等。
春蠶到死絲方盡,留贈他人御風寒。蠶寶寶開始吐絲造繭時,教師可以圍繞“蠶絲作用大”這一主題,向幼兒介紹蠶繭是如何經過加工被制作成絲巾、衣服、蠶絲被等絲織品的。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帶幼兒去實地參觀蠶絲的加工制作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幼兒講述“絲綢之路”的由來,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園共同的努力,在養蠶這件事上當然也少不了家長的參與。除了在幼兒園開展各類豐富的活動外,教師還可以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家養蠶寶寶,講一講自己小時候養蠶的故事,玩一玩億童家園共育課程《古立古豆學習盒》中的小游戲等。相信通過這些有愛的親子互動,孩子一定會有更多認知、情感上的收獲,對自然與生命也會更加熱愛和珍惜。


(圖片來源:《古立古豆學習盒·游戲樂園》4月3歲齡)
知識鏈接
1.蠶的生長過程
蠶的一生有5個階段: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40多天的時間,屬于變態發育中的完全變態發育。
蠶卵經過孵化成為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稱為蟻蠶。蟻蠶出殼后約40分鐘即有食欲,這時就要開始喂食了。蠶寶寶不斷吃桑葉后,身體會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后便開始脫皮。脫皮持續約一天,這期間不吃也不動。
幼蟲共要脫皮4次才能成為熟蠶,熟蠶經過兩天兩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可以抽到長達1.5千米。蠶在繭中進行最后一次脫皮成為蛹,約10天后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
出繭后,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后也會慢慢死去。
2.孵化蠶卵
將蠶卵放置在動物生長盒中,然后將生長盒放在陽臺等溫暖的地方,保證溫度不低于20℃,等待蠶卵孵化出來。蠶卵孵化后,再將生長盒放置在通風避光處,持續投食干凈桑葉并定時清理生長盒,觀察蠶的發育生長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選擇投放蠶卵或已經孵化好的蟻蠶。
3.彩色的蠶繭
教師可以購買蠶寶寶專用的彩色飼料,用這種飼料喂養蠶寶寶,會讓蠶結出彩色的繭。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億童活動區-科學區使用手冊》《幼兒園種養活動指導手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314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