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場營銷脫口秀標準(工作中不會跟人客套)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2)
上個周末,我讀了一本書,叫《說笑》。
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關于說話】的書,作者是《吐槽大會》卡司、“脫口秀女王”思文。

說實話,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思文并不太熟悉。畢竟平時看書的時間,遠遠多于看綜藝。
本是想著周末沒事拿來讀一讀,了解點“脫口秀”技巧,藝不壓身嘛。
可誰知,這一讀,不僅沒停下來,竟然還幫我解決了n多職場溝通難題!
比如說,平時在單位我就怕遇見領導。尤其是和老板一起坐電梯,要么尷尬地冷場,要么閑扯兩句:今天天氣不錯……簡直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再或者,明明不喜歡同事們的閑聊,可為了“合群”,還得在人前裝出很感興趣的樣子:是嗎?后來呢?實際上心里默念上著:關我毛線事……長期表里不一,弄得我都快人格分裂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上了好幾年班,還是不會跟人客套,見人就語塞、害羞的話,不妨找個周末,讀一讀思文的這本新書。
因為,它真不是一本講脫口秀的書!

王思文,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個百分百的工科女,修得一手好電腦。
畢業后的她,進了國企,成了眾多朝九晚五白領中的一員。
原以為此生就此了了,泯然眾人矣的她,從不曾料到:一次偶然的活動,徹底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在一次脫口秀俱樂部活動中,她作為“來賓”發表了一番“感言”,不僅瞬間引爆全場,更是得到俱樂部主持人程璐的贊賞。
后來,程璐成了思文的夫君,而思文也跟著做“脫口秀編輯”的丈夫,一起簽約了笑果文化。7年普通白領的生活,就此終結。而簽約這事,經常被她拿來自嘲是“買一贈一”。

作為“贈品”的思文,就這樣跌跌撞撞地走上了脫口秀舞臺……最終在兩年后,拿下了《脫口秀大會》決賽季軍。
隨后由于家庭的變故,她蟄伏了一年多,才又重返舞臺。
這次事業上的輾轉,為她的才華,加上了一層生活的沉淀。也讓舞臺上的思文,多了幾分“一姐的氣場”。
“脫口秀女王”的綽號,就此叫響!

別看臺上的思文,侃侃而談,口才了得。書中她自曝:生活中的自己,依然是個害羞、話不多的人。
“我學過送禮,學過主動跟領導說話,但都沒學會,反而顯得極其笨拙和可笑。”
“索性放棄吧,愛咋咋!”
但是,思文這里的“愛咋咋地”,并不是破罐破摔:既然不會說,干脆就把自己封閉起來。
而是一種理念:溝通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掌握幾個技巧,就可以在各種場景中游刃有余。
而且在思文的技巧中,并不包括你我都不擅長的“刻意討好、曲意逢迎”。
如果你什么都干不好,拍馬屁是沒有用的。
領導喜歡的是,業務能力強的人。跟領導溝通,把業務說清楚,比刻意討好重要的多。
因此,解決職場溝通問題的捷徑,就是“把業務說清楚”。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

要做到高效溝通,【準確、舒服、有邊界】是必須的。
今年復工后,部門大調整。我的工作要交接給小P,同時接小Z的活。
先不說這么輪換有什么意義,就說這輪交接,讓我深深感覺到,工作中的高效溝通機制,有多重要!
“你需要上這個系統,然后導出兩個表。之前,這個系統根本不支持,就是最近才有的功能。我找了多少次開發,還跟XX溝通了n次……balabala”
“所以,導出來表格了,下一步呢?”
“偶,后面這么做……(具體操作)。之前你得把這個結果發給XX、XX和XX,他們用這個……balabala”
“額……那現在要發給誰?”
“這個,我梳理下,回頭發給你吧。”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工作中的對話,你會發現非常多的水分,絕對能媲美夏季最暴的大暴雨。
因此,在《說笑》中,思文提出高效溝通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準確簡潔。
很多人在描述一件事時,會習慣性地增加很多無關緊要的細節,這就大大削弱了表達的效果,讓對方抓不到重點。更有甚者,兩人一起跑題八百里,等回過神兒來,已經到下班時間了。
啰嗦,對于脫口秀演員來說,就是冷場沒人笑;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浪費大量的溝通時間成本,忙了一天回頭卻發現沒干成幾件事。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給信息提純】。
思文給出的方法是先將要表達的內容列出來,再刪去無關的信息。最后把剩下的內容,按照有序的方式,說出來。
對于演員來說,這就是打磨劇本的過程。
那對于職場人來說,我建議區分簡單問題和復雜問題。
能用1-2句話說清的,直接用語言溝通;只要超過3句話的事,就用郵件、文檔溝通。在編寫的過程中,你自然會篩選出最重要信息,從而節省下大量無效的溝通成本。

下面我們接著說高效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有來有往,舒服地接受信息。
除了說不到點上、浪費時間,在日常溝通中,還有一個更讓人頭疼的問題:要么你balabala說了一堆,對方毫無反應;要么對方的話讓你覺得“沒法接”,想續上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這些,都是因為少了第二個高效溝通的要素——舒服。
要避免這種情況,思文又給出了兩個技巧:
一是避免使用反問句:這個事,你自己還沒想明白嗎?
二是避免評判對方,給他貼標簽:你總是這么干,只管自己方便,自私!
所以下次,當你張口要用反問詰問對方時,不妨換一個說法:這件事,我覺得你還得再想想。
或者當你要給對方下定義時,不妨換個角度,只說事實,不講感受:你這樣做,雖然自己方便了,但會讓我工作復雜了很多。能說說你這么做的理由嗎?
讓對方覺得,你是跟他一伙的,是理解他的,你們之間的談話就更容易順暢地進行下去了。

最后,我們來說說高效溝通的第三個要素,邊界感。
所謂“邊界感”,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寫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是整體的一部分。”能根據不同場合,把握住說話的分寸,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才是高手!
比如說,你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老板又安排你去處理新任務。這時,有邊界感的人會委婉拒絕,因為對方已經侵犯了自己需要休息的底線。而沒有邊界感的人,則會因為怕得罪對方,一味地應承下來,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又突然爆發。結果活干了,還不落好。
那怎么能分清自己的邊界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叫——課題分離。
說白了就是:分清什么是別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只有將你我的課題分割開,才能確定自己的邊界。
分割的標準也很簡單:看行動的直接后果由誰來承擔。
還說領導叫你加班這件事,如果這件事耽擱了,受責備的是老板,那就是他的事,你完全可以表明自己已經很忙,無力再幫忙了。這樣即使最后還是由你做了,對方也會心有感激。而不是:這都是你應該做的!
但如果后果是由你負責,那不管多忙,你也得答應下來。然后再看手上的工作,有多少是自己負責的,有多少是替他人承擔的。把他人的換給對方,從而為自己劃清界限。
適時地把自己和他人分開,還能恰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充分理解他人處境。這時,你就開始成熟起來了。

在《說笑》一書中,思文不僅傳授了【如何有效說話】的技巧,更是將【有范兒表達】的方法,一五一十地傾囊相授。
今天,我們只說了第一部分,也就把話說清楚、說舒服、說得體的方法。
掌握這些方法,就足以解決職場溝通中90%的難題了。
千萬別覺得,用技巧說話,都是玩兒心眼,不實誠。
羅曼羅蘭曾說:在認清現實后還能熱愛現實的人,都是勇士。
看完本書,即使你沒學到脫口秀的精髓,至少能知道:即使不那么努力讓自己受歡迎,你也一樣可以活得快活自在。
因為,作者思文,就是這樣的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58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