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象形字解題技巧(以肖為例)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肖”是個會意兼形聲字,從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曰肌,鳥獸曰肉。”),從小(《說文》:“小,物之微也。”),小亦聲,“肖”的本義就是小肉塊。引申之,則作細小、細微講,《方言》卷十二:“肖,小也。”《莊子·列御寇》:“達生之情者傀,達于知者肖。”王念孫雜志:“肖與傀正相反,言任天則大,任智則小也。”肉塊再小也是肉,二者同源同構,故“肖”又引申出相像相似的義項,《說文》:“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段玉裁注:“謂此人骨肉與彼人骨肉狀兒略同也。”“惟妙惟肖”“畢肖”“酷肖”用的都是此義。“不肖”指子不如父或不孝,如不肖子孫,亦可作不才解,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的作者向愷然是湖南平江人,他的筆名便是“平江不肖生”。
凡從“肖”取義的字皆與細微、細小、輕薄等義有關。
名詞方面,“稍”指禾麥葉末端漸小處,引申義為小。后作副詞,義為逐漸、只、暫且等。“稍”與“微”同義,“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時間不長或程度不深。“艄”指船尾漸小處,“艄公”指站在船尾掌舵撐篙的人。“霄”為云端,云的最高、最遠的頂端,以目視之,愈遠則愈小。“宵”為夜的深處。“宵”是時間維度,“霄”為空間維度。“蛸”古代指蟏蛸,即黃縣話所說的“喜蛛兒”,細胳膊細腿的。

“蛸”后來也指烏賊科和章魚科的部分動物,如“筆管兒蛸”“八帶蛸”,身體也是細長的。“梢”指樹木或其他植物的末端漸小處,如樹梢、月上柳梢頭。后引申為條狀物的較細的一頭,如眉梢、眼梢。“梢道兒”即小道兒,與大路相比,梢道兒往往走的是捷徑,是“近便道兒”,比如:要兒是走梢道兒,上城里有兩個點兒就夠嘍。“邊來梢去”指邊邊角角,比如:你掃地嘞時候邊來梢去嘞地方都要掃到嘍。也有零零碎碎的意思,比如:他揀兒邊來梢去嘞活兒干點就夠過兒嘍。“梢”還可引申作事物的末端或一段時間的結尾,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說這么一句收梢,倒像唱戲的好好一出正戲,卻借著科諢下場。”“收梢”即收場、結尾。黃瓜、蕓豆、眉豆等長在藤蔓上的蔬菜,果實隨摘隨向末梢上長,隨著天氣變冷,這些果實是長不大的,用黃縣話說就是“上兒梢(sào)嘍”,這時候就快要“掫(zōu)蔓(ǎn)兒嘍”。


鞭鞘
“鞘(shāo)”指皮鞭的頂端細小處,“鞭梢”與“鞭鞘”不同,以黃縣農村趕大車的鞭子為例,鞭桿是用幾股竹子的枝條編成的,柔韌而有彈性,其末端即為“鞭梢”。拴在鞭梢上的是幾股皮條編成的繩子,其末端系有一根牛皮做的細皮條(用牛皮做是因為牛皮厚而堅韌,也有用狗皮做的,狗皮上沒有汗腺,更為結實耐用),過去雜貨鋪里有賣的,幾分錢一根,黃縣話有個專有名詞叫作“鞭兒鞘(sào,“梢”“鞘”在普通話中都讀作shāo,按黃縣話的發音規律讀作sāo,但在“上兒梢嘍”“鞭兒鞘”中,二者都讀作sào)”。“鞘”讀qiào時,指用皮革做成的用于裝刀劍的東西,不管劍鞘還是刀鞘,都是比較細長的。“哨”指從口發出的細狹尖銳的聲音,后引申為鳥叫,比如:這只雀兒哨嘞真好聽。也可指能吹響的器物,如竹哨。再進一步引申,指游離于主力部隊之外的、起警戒作用的士兵,可以像哨兒一樣把眾人喚醒和報警。“綃”是一種輕薄透明的絲織品,常用來制作夏服,杜牧《宮詞》:“蟬翼輕綃傅體紅,玉膚如醉向春風。”輕綃薄如蟬翼,玉膚若隱若現。唐代還有一種特別輕的紗稱為“龍綃”,又叫“鮫綃”(陸游的《釵頭鳳·紅酥手》中“淚痕紅浥鮫綃透”指的就是這個),不但質地極薄,一件龍綃衣只有一二兩重,而且顏色鮮亮,透汗性好,成為進獻皇室的貢品。“筲”,竹編器具,古人用以盛飯食,容量不大,和“斗”差不多,所以形容一個人氣量狹小或才識短淺,會說他是“斗筲之輩”。后來編得細密的筲也可以用來作水桶用,黃縣話至今稱水桶為“水筲”。
形容詞方面,“俏”指樣子好看或動作靈活(用黃縣話說就是“夠兒俏嘍”),癡肥爛胖的肯定不行,必定要身材苗條身手矯健才稱得上“俏利”。“峭”指山勢又高又陡,最陡峭的地方也是最尖細之處。“悄”,《說文》:“憂也。”《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心小則憂,心寬體胖。后“悄”引申為沒有聲音或聲音很細微,因為憂心忡忡之時是不可能言笑晏晏、談笑風生的。“逍”,走起來步子小,腳底下輕快,故“逍遙”喻指沒有什么約束,自由自在。邁著夸父逐日般的大步子是逍遙不起來的。
動詞方面,“誚”為責備、譏諷,其語言必定是尖酸刻薄的。“睄”為略微瞄一眼,不是用心盯著看。“捎”是順帶的意思,不管是捎東西還是捎帶著做什么,這都不是主要任務。“消”是水分蒸發,也就是使水漸漸少起來。“銷”是金屬镕解,也就是使金屬漸漸消融。“削”是用刀斜著去掉物體的表層,越削越短越細。“潲”不是大雨直泚,而是風吹時斜著落一點屋里。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王圣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這在文字學上稱為“右文說”,是北宋王子韶(字圣美)第一個明確提出的。右文說認為形聲字聲符有表義作用,并試著從聲符探求字義,因為形聲字的聲符大都在字的右邊,故得此名。當然并不是所有聲符都有表義作用,如果過于穿鑿附會,也是過猶不及的。在文字學中,由初文漸漸繁衍進化而產生的文字稱為“孳乳字”,就像母親生一堆孩子一樣,漢字的孳乳在形聲字中可以找到一些標記,形聲字的有些聲符兼意符具有提示孳乳字來源的作用,可以把同源字聯系在一起,方便大家的認知和記憶,也讓學習漢字變得妙趣橫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22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