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哺乳期可以吃野蘑菇(謹防吃了會躺板板)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每年炎熱多雨7、8月份都是野生菌生長的季節,但在這些山珍美味背后卻暗藏不少“致命”隱患。小朋友作為體質更弱的群體,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中醫師蘇愷提醒,一方面要加強對兒童監護,另一方面也要教會孩子識別常見的有毒物質,不采摘、不食用野生植物、蘑菇等。

據相關報道,2021年我國25個省級行政區共開展研究蘑菇中毒事件327次,涉及923例患者,20例死亡,總死亡率為2.17%。野生菌菇究竟可能帶來哪些危害?據了解,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是野生菌中毒的主要表現,同時還可能有精神神經癥狀,如幻視幻聽,攻擊性行為等,以及引起全身多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對有毒野生菌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那么有毒野生菌能辨別嗎?記者了解到,鑒別蘑菇是否有毒,民間有一些說法,但其實并不可靠。比如依據顏色是否鮮艷、長蟲、有沒有酸臭味,煮后是否使大蒜和銀器變黑來判斷有沒有毒,這都是不科學的。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征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因此,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
暑期戶外活動多,兒童便需格外注意。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中醫師蘇愷針對防范誤食野生菌中毒的問題,提醒廣大家長,一方面要加強對兒童監護,另一方面也要教會孩子識別常見的有毒物質,不采摘、不食用野生植物、蘑菇等。“兒童天性喜歡探索,但識別和防范能力差,尤其是低齡兒童,容易接觸毒物。因此,尤其是在暑期必須加強照看,必要時教孩子一些簡單易會的中毒急救知識。”
蘇愷指出,一旦發現誤食,應第一時間進行催吐,令患者飲用大量的淡水或淡鹽水并刺激咽喉部,進行催吐。在催吐后,可少量飲用鹽糖水或運動飲料,糾正脫水和輕度的電解質失衡。同時,采集殘余的野生菌樣本,并及時聯系就近的醫院進行洗胃,導瀉,解毒等進一步的救治措施。

那么對于孕媽媽來說,無疑要做到對不明野生菌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但是普通養殖菌類孕媽媽能不能食用?對身體有沒有益處呢?
“普通菌類如香菇,金針菇,口蘑等富含菇類多糖和優質的蛋白質,可以提高孕媽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該院營養科主任戴永梅介紹,菇類是一種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有益食物,可以防止孕媽媽的便秘,對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調控也有一定的輔助的作用。
因此,對孕媽媽來說,每天在餐桌上可以有一道菌菇類的食物(個別對菌菇類蛋白質過敏的孕婦請勿食用)。菇類是在所有的植物性的食物中為數不多的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維生素D的來源。
通訊員 王凝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呂彥霖
圖源 視覺中國
校對 王菲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427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