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一年懷孕2次流產(女子10年懷孕4次每次都流產)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3)
孕育一個新生命
對所有女性來說皆是不易。
在37歲的劉女士身上,
這事就更艱難了。
上周,她在朋友圈曬出自己新生寶寶的照片:
“我等他十年。”
知情人都為之側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
讓劉女士的懷孕經歷如此坎坷呢?
妊娠期糖尿病兇險
她4次懷孕4次流產
記者了解到,劉女士家住象山偏遠農村,和丈夫兩人以務農為生。在過去10年里,劉女士4次懷孕,又4次流產,原因都是同一個,難以控制的高血糖。
劉女士告訴記者,第一次懷孕后,體重增加很快,出現了口干、多飲、多尿的癥狀,被診斷為Ⅱ型糖尿病,雖然也有打針吃藥,但血糖控制始終不好,兩個多月后寶寶沒了。
后面幾次懷孕,劉女士一家人都很緊張,但血糖每次都高得嚇人,而且隨著月份的增加血糖越來越高,胰島素用量也越來越大,“我害怕,醫生也害怕,最后那么多藥用下去,寶寶還是沒保住。”回想起過去10年經歷的一次次打擊,劉女士哽咽起來。
去年10月,在一家人幾乎絕望的時候,劉女士再次懷孕。“剛剛確認懷孕的時候,我的心情不是高興,而是憂愁,怕這個孩子也像之前一樣保不住。我都覺得我可能這輩子就不會有自己的孩子了。”劉女士說。

專家冒險決定 成為農婦的“私人醫生”
懷孕不久,在象山紅十字臺胞醫院,劉女士找到了在該院出診的高危妊娠專家——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孫潔。鑒于復雜病情,孫醫生將她轉介給了同樣在當地幫扶坐診的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學博士毛玉山。
毛醫生發現,劉女士的妊娠期糖尿病很重,“腎臟受損,蛋白尿陽性,血肌酐升高。雖然接受了胰島素治療,但餐前血糖仍然高達11.7-12.9mmol/L,超過孕期正常值的兩倍。”
劉女士屬于極高危妊娠,理論上是要住院治療的。但鑒于經濟、交通等原因,她實在無法住院。毛醫生最終做了一個極具風險和挑戰的決定:當她的“私人醫生”。
去年10月24日,兩人互加了微信。“4.4-4.9-6.5-6.0”,“102-17-13-30”,患者匯報血糖,醫生指導用藥,這是醫患雙方才看得懂的“密碼”。這場特殊的對話持續到劉女士孕37周,剖宮產的前一天。


醫患間的部分聊天記錄
“如果再懷下去,風險太大了。”這種憂慮毛醫生并沒有傳遞給劉女士,相反,在整個孕期,他經常鼓勵她、肯定她,也會在她偶爾沒管住嘴的時候批評她、提醒她。毛醫生既是醫生,更像是兄長和諍友。
孕期醫生全程陪伴 終于迎來健康寶寶
毛醫生為劉女士制定的治療方案是大劑量胰島素注射。
今年3月3日,劉女士差點兒注射不了胰島素,最終也是毛醫生伸出援手。“那天我到寧波辦事,忘了帶胰島素,晚上才想起來,可醫院晚上都不讓配胰島素,我愁死了,試著聯系毛醫生。”劉女士回憶。
毛醫生立即聯系值班醫生,從醫院“借”了2種胰島素和配套的胰島素針頭給劉女士,次日又代為掛號,先行墊付了藥費。

一支胰島素普通患者能用一個月,劉女士只能用兩天。記者 童程紅/攝。
有了專家一對一指導,劉女士的血糖始終穩穩控制在空腹3.8-7.3mmol/L,餐后4.9-9.2mmol/L的范圍。6月上旬,她剖腹產下一名近5斤重的健康男寶。
劉女士一家對毛玉山醫生滿懷感激。毛醫生則希望,劉女士的經歷能給更多“糖媽媽”們信心,只要積極治療,一樣可以生出健康寶寶。
專家介紹,妊娠期間的糖尿病可分兩種,一種是妊娠前已確診患糖尿病,稱“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種為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劉女士是后一種情況,80%的“糖媽媽”是這一種情況。
但無論是糖尿病合并妊娠,還是妊娠期糖尿病,當事患者都要高度重視。尤其是到了孕中后期,要遵從醫囑敢于加藥。毛醫生解釋,胰島作為一種蛋白質大分子,無法通過胎盤屏障,對胎兒沒有影響,相反血糖是小分子,可以自由出入胎盤屏障,影響胎兒神經系統、肺和胰腺等器官的發育,導致流產、早產、難產、畸形、巨大兒等嚴重后果。
真不容易!
母親真的很偉大!
也要為認真負責的醫生點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78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