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讀博是不是比工作好(讀博客觀來說也是一份工作)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0)
01為什么讀博是一種自我投資
?讀博是另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有機會接近和聆聽另一層面的聲音,并與之相處;
?讀博可以積累一些資源,博士期間會遇到很多名師,也會有很多優秀的同學;
?讀博后有了博士學位是人生發展當中的“基礎設施”,是探索未知的基礎條件。

02成績好才可以讀博嗎
1、至于研究生畢業之后讀博士,現在好一點的學校都不興考試了,而是申請讀博制。如果要申請外校的博士,加之研究生學校不是特別好,那么就需要有突出的研究成果(一篇二區以上的學術論文),自然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讀博士。
2、但對于名校而言,其博士生源主要來自校內的“碩轉博”,“碩轉博”的話,大多數時候就是個人意愿的問題,只要你愿意,老師有名額,一般老師沒理由不讓你轉的,畢竟是自己人,而且研究生在組上已經待了兩年,好歹算個熟練工。至于轉博的初衷,固然大部分是出于學術和事業的追求,但也不乏碩士暫時畢不了業,借轉博把學習時間加長的。

3、因此,如果本科畢業就有讀博的打算,最好考名校的研究生,通過“碩轉博”來實現,真等到研究生畢業再去申請,難度還是挺大的。而且,“碩轉博”的學制通常為五年,比起研究生畢業再讀博,可以節省一年的時間。
4、愿意不愿意讀博是一回事,適合不合適讀博又是一回事。總體而言,讀博肯定是需要一定的天分的,也需要對專業或者說學術有一定興趣。盡管現在有相當比例的博士生,讀博的目的是為了謀一份更穩定或者說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比如進高校當教師,但在博士畢業越來越難的情況下,選擇讀博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也有不少人是基于對學術的興趣,而這,恰恰是讀博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03讀博需要面臨哪些壓力
◆讀博之路看似光鮮,實則布滿荊棘
? 提到博士,人們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是“光鮮亮麗”令人羨慕的一面:學歷好、薪資高、工作穩定、受人尊重,似乎你有了博士學位生活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 但是實際上,攻讀博士的道路并不簡單,甚至可以用“道阻且艱”來形容,特別是想從博士生順利畢業更是難上加難。
? 首先,現在設立了博士研究站點的大部分高校采取的都是“申請考核制”,這就要求學生想上岸要經歷一層層嚴格的選拔,沒有漂亮的“簡歷”是實現不了的;
? 其次,理工類專業的博士生常年都是“長在”實驗室里一般,面對各種試驗的反復失敗、論文開題被駁回、修改等情況,如果學生抗壓能力比較差,心態又不能保持平衡,那么他的求學之路很可能會半途而廢;另外,即使攻讀博士生的過程是一步一個坎,但是到了最后也不能保證會很快、很順利的畢業,很多人即使學習多年仍要面對“延畢”的局面。考慮到“延畢”成為常態,多所高校均宣布逐漸延長學制,其實“延畢”在博士生中不是個陌生詞,雖然這種做法不太合適,但是大家又不得不正視這種常態。

? 為了解決博士生“延畢”的問題,不少高校均已宣布會將博士的學制逐漸延長。像中科大、哈工大決定把博士學制從三年延長為四年,這樣學生們可以有更多時間安心地去搞科研。其中,中科大更是人性化的把碩博連讀也從五年延長到了六年。延長學制,除了保證大家可以專心做實驗以外,還可以緩解博士生們焦躁的心情,減輕一些心理負擔,從長遠來看是利好之舉。
04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博士學位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一個人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力。
◆心態的調整
?之所以把心態放到第一位,是因為不少博士都會提及自己的博士讀起來苦不堪言,心態幾近崩潰。讀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三四年,多則五六年,在這期間,一方面會擔心課題進展影響自己的順利畢業,另一方面,博士少的可憐的工資,讓他們幾乎成為同齡人中“最窮”的群體。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 做科研,不管是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我們都在和一個全新的領域打交道,不斷的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既然是全新的領域,有成功,必然就有失敗。而且一般情況下,失敗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要成倍的增加。當我們不斷的面對失敗的時候,很容易對研究課題、對自己的學術能力產生懷疑。曾經不止一次聽過有人抱怨,“假如我不讀博,興許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好手”。讀博確實困難,但是也并非不可逾越。讀博是一種挑戰人類高層次認知的歷練,當我們經歷了這些并成功走到對岸之后,后面的人生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坦然面對了。
? 這些年,我們時常會聽到博士抑郁甚至自殺的消息。所以,希望大家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科研,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接觸的都是全新的領域,失敗是常有之事。我們不能讓自己被科研支配,勇于做自己的主人。
? 關于如何調整心態,一些同學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通過運動緩解自己的壓力。或者適當放松心情,外出旅游等等。
每一位成功畢業的博士,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戰士!

(二)訓練文獻閱讀與總結的能力
閱讀文獻,這對于博士甚至是所有研究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閱讀文獻,能讓我們緊追研究領域的前沿,對科研創新點保持敏銳的嗅覺,提升自己的科研素養。縱然做不到每天都閱讀文獻,可以以周為單位,每周都要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獻。
閱讀文獻也講究一定的方法,一個領域的文獻數量是巨大的,所有的都閱讀完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對文獻進行分類,不是所有的文獻都需要精讀的。在了解領域研究進展的時候,對于一些文獻,看一下標題和摘要,瀏覽一下插圖就可以了。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比較重要的,標記下來留作精讀。做實驗、閱讀文獻需要我們掌握總結的能力。平時閱讀文獻、看新聞、聽報告,甚至是自己無意中冒出的想法靈感都要及時整理總結,這樣保證自己能夠有不斷創新的思維,處于自己研究領域的最前沿。
幾年下來,閱讀的文獻能夠有幾千篇,精讀的也不下幾百篇,就能夠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科研進展了如指掌。適當的時候,將自己的總結歸納整理,書寫一篇綜述性論文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結果。
(三)學會學習的能力
學習都會,但是如何學習,并不是所有人都掌握。學會學習,聽起來好像非常寬泛而且虛無縹緲,但是學會學習,或者說學習力,確實是一種能讓我們快速認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泉靈說,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個再見都不會說。這是一個發展迅速、變幻莫測的時代,與世隔絕的思維方式想再有出頭之日是極其困難的。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博士來說。博士期間做研究課題,需要無數次面對全新的領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懂得應該如何找到突破口,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這個領域的信息。
學會學習,其實就是時刻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與開放包容的態度。遇到問題,要摒棄“我沒學過,我做不了”的思維方式,樹立“正因為不知道,所以我才要去學習”的信念。
我遇到過太多的學生,讓他們去完成一項工作,首先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從來沒學過,肯定做不了。有的問題確實沒有學過,可是從出生到現在,除了你眨眼、喘氣的本能之外,連走路都是后天學習的。牛頓三大定律你學過,難道我還讓你證明一次?“沒學過,所以做不了”,這絕對不是一個研究生該有的態度。
(四)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
讀博,寫文章、發表文章是常規操作。一個報道說,一名科研人員的全部科研時間中,寫作與期刊發表的時間占據了60%。對我而言,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靠譜的統計。作為博士,科研工作做的再好,不能很好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表達出來讓世界閱讀了解,就不能完全體現你的價值。良好的寫作能力,是連接你和同領域其他研究人員的橋梁,同領域人員通過文獻閱讀互相交流,才能不斷碰撞迸發出新思路新方法,促進這個領域不斷前進。
寫作能力,包括英語和漢語的表達。與國際接軌的研究,英語寫作能力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我們要學好英語,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學術型寫作,有自己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方式,需要后天不斷培養,在反復的閱讀文獻中提升。剛開始接觸寫作,肯定苦不堪言,甚至被導師批注Chinglish (Chinese-English)也毫不新奇。多讀,多摘抄,多總結,用心去做,保持學習的能力,肯定會有所建樹。
(五)數據處理與相關軟件的使用和作圖能力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軟件,當然還有多學科交叉的通用軟件。我們應該能夠熟練掌握自己研究領域內的數據處理軟件以及繪圖能力。數據處理軟件,是最為基本的操作。小到我們日常總結課題進展,大到小論文發表、畢業論文的書寫,都要用到這些,是我們必須盡早學會的技能。
繪圖能力,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能。一篇好的文章發表,有創意且優美的繪圖必不可少,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設計并將設計的圖可視化處理。掌握這些技能,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更大的引用與曝光率。
(六)獨立設計研究課題的能力
在前面我們提及的閱讀文獻之后,博士應該掌握如何設計研究課題以及執行研究計劃。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對自己的課題了解程度有多少,以及知道為了完成課題需要的實驗等。
有很多博士,完全唯導師是從,導師讓做啥做啥,讓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為什么這么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完全沒有自己的一套思路。這和本科生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動手操作,還需要博士來完成嗎?
其實老板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要做啥。所以,自己的獨立能力很重要。看足夠多的文章,有想法會很大程度上讓導師跟著你的思路走,就算導師有意見沖突,你也可以盡快做出東西讓導師折服。很多時候導師是有想法但是并不夠細節化,所以如果這個時候學生也沒啥想法,就會出現實驗沒少做,寫文章的時候很多實驗都寫不進去同一個文章的狀態。然后又得補實驗。所以說,不停為問自己為什么,增強對課題的理解能力是能盡快做完的前提。
?總體而言,讀博,需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技能。畢竟,博士需要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才襯得起博士帽。不斷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能力,才是王道。博士學位只是一種短期的“硬實力”,獲得長期的軟實力,才是我們不會被輕易取代的保證。
天空不曾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
致所有個日夜默默努力的你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轉載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