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出汗多補什么好(寶寶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8)
家長們,你們有寶寶多汗的煩惱嗎?
寶寶汗多怎么辦?
中醫認為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為盜汗;白天無故出汗,為自汗。盜汗多為陰虛、血虛,自汗多為氣虛、陽虛。
#健康2022# #健康明星計劃#

1、氣陰虧虛
如果你家孩子以盜汗為主,也時常伴有自汗,那可能是氣陰虧虛。
主要癥狀:汗出遍身,汗出比較多,神疲乏力,手足心熱,舌質淡紅,苔少或見剝苔,脈細弱或細數。
病癥分析:熱病或久病之后,氣陰兩傷,氣虛不能斂陰,陰虛而生內熱,追津外泄,做盜汗,自汗;
汗為心液,汗出則心血暗耗,故心煩少寐,神疲乏力:口渴喜飲,手足心熱,舌質淡紅,苔少或剝苔,脈細數,均為陰虧之象。
治法:益氣養陰。
主方:生脈散(《醫學啟源》)加減。
常用藥:太子參、麥冬、五味子、浮小麥、煅牡蠣、生地黃。
加減:面色少華、乏力者,去麥冬,加黃芪、白術;
低熱,心煩,少寐者,加知母、酸棗仁、柏子仁;
汗多不止者,加麻黃根、煅龍骨;
低熱口干,手足心灼熱者,加白芍、地骨皮、社丹皮。

2、表虛不固
主要癥狀: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頭部、肩背汗出明顯,動則益甚,神疲乏力,面色少華
平時易患傷風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指紋淡。
病癥分析:素體肺脾氣虛,腠理不密,表虛不固,津液不藏,故汗自出:頭為諸陽之會,
肩背亦陽之所,表氣虛,故見頭及肩背汗出明顯;表氣虛,衛外不固,故易感外邪而反復感
冒;面色少華,納呆,神疲乏力,舌質淡均為氣虛之象。
治法:益氣固表斂汗。
主方:玉屏風散(《醫方類聚》)合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黃芪、防風、白術、煅牡蠣、麻黃根、浮小麥。
加減:氣短乏力、便溏者,加山藥、炒扁豆; 納呆者,加焦山楂、麥芽、炒萊菔子。

中醫講究一人一方,具體用藥用量,要主治醫生根據孩子的情況辯證加減,寶爸寶媽切不可隨意用藥,以免傷害孩子健康。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