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2歲3個月“寶寶的樣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1-2歲幼兒發育指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2歲幼兒發育指南
2歲3個月“寶寶的樣子”
2歲3個月能夠獨自上下玩滑梯,他能把小一點的東西放進大一點的容器里,例如:把小玩具放進小盒里。寶寶能說出至少七個身體部位的名稱,自己知道冷、餓、渴,如:覺得渴了,會自己要水喝。
男童生長發育指標  | ||||
內容  | 體重  | 身長  | 頭圍  | 胸圍  | 
第27個月  | 9.47-18.36kg  | 80.5-102.5cm  | 45.0-52.8cm  | 49.4cm  | 
?
女童生長發育指標  | ||||
內容  | 體重  | 身長  | 頭圍  | 胸圍  | 
第27個月  | 9.10-17.63kg  | 79.3-101.2cm  | 44.0-51.7cm  | 48.2cm  | 
兩歲3個月預防接種
本月無預防接種針
兩歲3個月潛能開發
大運動:
寶寶現在能單腿做金雞獨立了,可以不扶東西單腳站立2秒以上。
能從最后一級臺階上跳下來,也能雙腳同時做立定跳遠。
寶寶可能會把一只腳先向后伸,然后向前使勁對準球把球踢出去。
認知:
感知覺——家長帶著寶寶去戶外,觀看季節變化植物的變化,讓寶寶用手去觸摸。
認識數——家長可以在吃飯的時候,和寶寶一起數碗,數筷子、勺子;給寶寶扣紐扣時,邊數邊扣;給寶寶餅干時,一起數數。
語言:
能熟練背誦簡單的唐詩。
能認識“大、小、山、水”等筆劃少的字,可以跟隨錄音機哼唱3個音階以內的歌曲。
生活交往和情感培養:
心理發展趨勢:表現高度的理智;
情緒表現:已經開始為了照顧環境和周圍的人說謊;
注意力方面: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了。
兩歲3個月喂養指導
早餐時不要讓寶寶吃油煎的食品,如油條、油餅等,而要吃面包或餅干、雞蛋、牛奶等,每天的奶量最好控制在250毫升左右。
每天要給寶寶吃兩次點心,時間可以安排在下午和晚上,但不要吃得過多,否則會影響寶寶的食欲和食量,時間長了,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
點心可以是蘋果、雪梨等水果,也可以是餅干、烤紅薯等,當然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營養需求自己制作,樣式會更多樣化。
鮮茄肝扒的做法
原料:豬肝,紫心番薯,番茄
制作方法:
1.番薯連皮洗干凈,壓成泥狀,加入豬肝粒、面粉,攪拌成糊狀,用手捏成厚塊,放進油鍋中煎至兩面呈金黃色。
2.番茄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剝去外皮,切塊,放進鍋中略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在肝扒上即成。
愛心提示:豬肝性味甘、苦,溫,歸肝經。豬肝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較多的維生素A、B1、B2、C,菸酸等,能補肝明目,養血。
芝士焗馬鈴薯
原料:土豆1個、黃油1小塊、胡椒粉1/2茶匙、鹽少許、奶酪適量
制作方法:
1.將土豆洗干凈,放入蒸鍋中蒸熟。。
2.將蒸熟的土豆取出,對半切開,挖出土豆肉放入碗中,壓成土豆泥。
3.土豆泥中調入胡椒粉、鹽和軟化的黃油,充分攪拌均勻。
4.將土豆泥倒入烤箱可用的碗中,上面鋪上一層奶酪碎。
5.烤箱預熱200度,中層上下火烤十分鐘左右,當奶酪融化并呈現金黃色即可取出。
愛心提示:土豆淀粉含量豐富,淀粉顆粒大,糊化溫度低,易于被人體所消化,土豆中還含有除維生素B12以外的B族維生素、較為豐富的維生素C,且不易受熱破壞,所以營養保存得較好
兩歲3個月重點關注
如何培養寶寶的思維能力
1、2~3歲兒童的思維特點
2~3歲是由感知運算階段向前運算階段過度的時期,兒童剛完成動作協調性的發展,喜歡在玩兒中認識和感知世界。這一時期的兒童在思維加工能力上以認知、記憶為主,思維加工材料以圖形為主。這里所說的圖形指幼兒通過感官能感知到的一切具體事物,如物體的大小、顏色、重量、軟硬、香臭等,以及聽到及自己說出的單詞、句子等。
這時期的兒童喜歡玩弄、摔打、觸摸物體來獲取直接知識,并通過自言自語、重復他人話語等方式來發展詞匯。有研究指出,兩歲左右的孩子出現詞匯快速增長現象,經常能在接觸單詞一次后就大致掌握該詞的準確意思。
在認知物體時,2-3歲孩子大多以興趣為主,容易注意到新鮮、有趣且運動的物體;在記憶物體時,以無意義記憶為主,也就是說,他們的記憶是沒有預定目的,也不會采取一定的記憶策略,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記憶,這樣的記憶帶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這一階段兒童另一顯著特點是“自我中心認知解除”,兒童不再以為自己是整個客觀世界的中心與主體,其它物體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2、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小方法
理解學習分類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某些相同特點被歸為一類,如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幫助引導寶寶找到分類的根據,即事物的相同點??梢远嗤ㄟ^舉例子的方法,讓寶寶逐漸認識到同一類事物的共同點。
了解順序概念
事物按照大小、硬軟、胖瘦等會有一個順序,如小朋友們有時候會按高矮站隊,這些訓練有助于寶寶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時間概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立刻”、“等會兒”之類,理解其含義,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寶寶的表達更為準確并且更容易理解別人的話。
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寶寶并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的,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導寶寶掌握這些概念,比如說“請把勺子放在碗里”。
理解基本的數字
不少寶寶,有的在兩歲時,就能從1“數”到10或者更多,但更多的是“背數”。可以教寶寶背兒歌數數,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寶寶計數。
了解各種形狀
對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圓形、方形、心形等形狀,有必要慢慢教寶寶認,這種形狀的分類也有助于提高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
了解簡單的因果關系
寶寶雖然還小,但是邏輯思維中最初簡單的因果關系就會在身邊出現了,媽媽讓寶寶吃飯,寶寶也許就會問“為什么要吃飯呢”,這些都是媽媽需要解答的,并借此幫組寶寶逐步理解這些簡單的因果關系。
愛心提示:幼兒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進入到童年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所以幼兒在解決問題時,思維經常帶有具體性和形象性;對于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思維時,往往是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而對于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是不會動腦筋思考的,思維的積極性是很難調動起來的。
兩歲3個月爸爸學堂
孩子體格發育,還需父親影響
國外有研究顯示,跟父親接觸很少的兒童與父子經常接觸的兒童相比,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不及后者,患有營養不良和傳染病的概率也較前面高。和母親相比,父親與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通過身體運動方式、觸覺、肢體運動游戲,給孩子以強烈的大動作身體活動刺激,促進其身體發育。據統計,這類活動父親占70%,而母親只占4%。
兩歲3個月寶寶健康小貼士
孩子有齲齒應該及時修補
齲齒就是俗稱的蟲牙、蛀牙,一般情況下,齲洞最容易最早在牙齒的窩溝處出現,當牙齒表面發黑,有時只是黑色素沉淀,但是,如果當用牙簽去扎這些地方,只要稍微有“阻滯”,有被卡住的感覺就代表存有齲洞。如果發現你的寶寶有食物塞在牙齒洞里,這就是明顯的齲洞了,一定要及早帶寶寶上口腔科做牙齒填充。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牙齒,必要時每隔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
嬰幼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1、手足口病的傳播渠道
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絹等物品?;疾≌呓佑|過的公共健身器械等。
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飲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吃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2、手足口病的特征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臨床特征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癥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
3、手足口病的治療
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治療。
4、手足口病的護理
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或涂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涂0.5%碘伏。
愛心提示: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兩歲3個月安全防護
嬰幼兒撞傷及碰傷
2、3歲的寶寶好奇心特別強烈,喜歡到處探索,難免磕磕碰碰,家長平時要加強安全防護防止孩子撞傷,也應掌握碰傷后的應急處理方式。
碰撞后的急救處理
當寶寶發生碰撞后,家長應首先檢查寶寶撞到的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藥品止血。
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風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狀況更嚴重。
用干凈的紗布輕壓傷口以止血。
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
出血嚴重或寶寶傷到頭部應立即送往醫院。
需要觀察的情況
寶寶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臟或弄濕,家長要注意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以免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
家長應及時換藥及干凈的紗布。
觀察48小時,如果有意識不清、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癥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如何避免寶寶碰撞受傷
讓寶寶盡量在軟的地面玩耍,比如草地、沙地或鋪了塑膠的游樂場所。
硬的墻壁、門窗最好不讓寶寶直接碰到。
不要把寶寶放在任何沒有保護措施的床上。
別讓寶寶去有鋼鐵設施或其他危險場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35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