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過了厭奶期奶量會增加嗎(哪有那么多厭奶期)
發(fā)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最近有寶媽留言問道:“北辰媽,小北辰兩個月的時候有厭奶期嗎?自家女兒兩個月了,這兩天老是不正經吃奶,是不是厭奶期到了?”
看到這個問題時,北辰媽先是一愣:厭奶期?厭奶我能理解,總有那么幾天,寶寶突然不像從前那么愛喝奶了。而“厭奶期”的“期”是指什么呢?所謂孕期、哺乳期、假期,這些都是有一定時間范圍的,可這“厭奶期”,北辰媽看了很多家長的反饋,有的說自家孩子厭奶期就三四天,有的說一個星期,有的說一個月,還有的說自家孩子厭奶7個月了,從3個月一直到1歲……再看看很多育兒公眾號闡述“厭奶期”的開始時間,有的說是從3、4個月開始,有的也說是6個月,還有的說是在添加的了輔食以后。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為了消除各位寶媽內心的疑惑和焦慮,今天北辰媽就來說說寶寶傳說中的“厭奶期”吧!
一、醫(yī)學角度上來講,不存在“厭奶期”
其實,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講,實際上是沒有“厭奶期”這個詞的。北辰媽翻遍大大小小的中外論文網站,并沒發(fā)現有權威的醫(yī)學論文發(fā)表過關于“嬰兒厭奶期”的主題,而僅僅找到類似的表達如:“幼兒喂食困難”,“Anorexia in an Infant(嬰兒厭食癥)”。從最近北辰媽搜集到的所有資料來看,“厭奶期”僅僅是網絡流傳的說法,更多強調的是寶寶厭奶這一表現。而對時間范圍基本上是忽略不談的。這一不嚴謹的構會存在誤導,讓家長們錯誤地認為這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時期,隨著年齡長大就會自己過渡,這可能會導致有些家長不去分析寶寶不愛喝奶的原因,從而錯過了寶寶某些疾病的信號。
細心的媽媽總有著敏感的神經,一旦寶寶吃奶的表現和平時不太一樣,媽媽們肯定要本著“事出必有因”的探究精神去鉆研一番。而當媽媽們知道了“厭奶期”這個聽上去有點專業(yè)的術語時,心里受到了暗示,所有問題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寶寶吃奶煩躁、愛咬奶頭?厭奶期到了。
寶寶吃奶總分心,一有動靜就張望?厭奶期到了。
寶寶白天不吃奶,晚上頻繁醒來吃?哦,還是厭奶期到了。
哪有什么厭奶期,說白了就是不愛吃奶。如此一來,上面的問題與答案就變成了:為什么寶寶不愛吃奶啊?因為寶寶不愛吃奶。

1.這樣不是厭奶
①以前要吃半小時,現在可能只吃十分鐘。
真相:寶寶吮吸和吞咽能力更強了,更短的時間就能吃進同樣的量。
②以前兩個小時就要吃一次,現在三到四小時才吃一次
真相:寶寶胃容量變大了,吃一次可以撐更長的時間。
③吃奶時很容易因為對其他事情感興趣而停下不吃了。
真相:寶寶感官發(fā)育越來越完善,對世界感知越來越清晰,好奇心使然。
④吃奶前會推人、扭頭、打自己、橫抱不配合,但仍然會吃奶且吃奶就安靜了
真相:寶寶暫時還不想吃,也可能是困了或者是對抱姿不舒服的抗議

2.這樣是真的厭奶了
當寶寶餓了的情況下,下面四條可以作為參考判斷標準
①嘗試喂奶的時候哭
媽媽一將乳房送到寶寶嘴邊是,寶寶就哭了,或是對吃奶很抗拒,將乳頭放在寶寶嘴邊不肯主動吮吸,塞在嘴里又往后退,或是明顯暴躁地拉扯乳頭后,以大哭發(fā)泄自己的不滿。
②每天每次喂奶都要間隔五個小時以上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來說,母乳是極易消化的,五個小時,寶寶肯定會覺得餓的。如果這時候寶寶寧愿選擇吃手也不愿吃奶,那寶寶可能對吃奶這件事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不愛吃奶了。
③寶寶沒有乳頭混淆,可是很少有認真用力吃奶的表現
總是一吃奶就閉眼,只在奶陣來的時候才順勢大口吞咽,沒有奶陣的時候總是沒有認真嘬嘬期待下一個奶陣的表現。
④給乳房不吃,給奶瓶就吃
當寶寶對“媽媽用乳房喂奶”這件事留下不好印象時,可是又確實餓了的時候,奶瓶作為另外一種沒有牽扯負面情緒的吃奶方式,就很容易為寶寶所接受了。
如果寶寶對吃乳房沒興趣,對奶瓶也沒興趣,但不哭不鬧只是推開,那有可能是寶寶暫時還不想吃。

1. 成長速度放緩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胃只有葡萄大小,一次裝不下多少奶,餓得也快。所以就只能不停的吃,再加上前3個月是猛漲期,所以小寶寶前3個月吃奶需要非常頻繁。
而三個月后寶寶的生長速度趨于緩和,同時這個月齡的寶寶大部分時間仍然是躺著的,運動量沒有太大的增加,消耗量小了,自然吃的也不會多。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媽媽發(fā)現寶寶兩個月時一次喝奶150ml到了四個月的時候還是喝150ml。

三個月后成長速度緩和
2.強迫進食導致心理上的厭奶
新手爸媽特別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過于在意奶瓶刻度線,如果寶寶有幾頓沒有吃到平時的量,就會很焦慮,然后就可能會哄著騙著的喂,甚至把奶嘴硬往寶寶嘴里塞,或者按住寶寶的頭防止他把乳頭吐出來。
明明寶寶已經吃飽了或者是吃進空氣太多,導致脹氣不舒服吃不下,如果這時候仍然強迫寶寶喝奶,會給寶寶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長期下來甚至覺得吃奶是很難受的一件事,從而形成厭奶。
所以,家長們要尊重寶寶的食量,說不定下頓就會多吃點。喝奶是寶寶生存的本能,他們自己是知道飽和餓的。

3.好奇心
寶寶從4個月起,身體感官功能逐漸成熟,無論是視力還是聽力都大大提高,因此對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吃奶時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這個時候味覺開始發(fā)育,長時間母乳/配方奶喂養(yǎng),使寶寶厭倦奶味,對吃奶這件事情降低了興趣。
這時候媽媽們要注意保證喂奶環(huán)境的安靜平和,屋內光線可以調暗一點,喂奶時別玩手機,減少外界在寶寶吃奶時的刺激。

4.奶的流速問題
媽媽的奶陣如果太強,母乳的流速會太快,寶寶便容易嗆到;而如果流速太慢,寶寶則會吃的費力,這些都可能成為寶寶不愉快的回憶。特別是嗆奶!那呼吸不上來的感覺真的難受。
5.肚子脹氣
如果寶寶在吃奶時吸入了大量空氣,會導致還沒吃幾口,寶寶原本就小的胃被部分空氣漲滿,寶寶也就不愿意吃了。
媽媽可以在寶寶表現出不滿的時候給寶寶坐著拍拍嗝,再看看寶寶是否愿意繼續(xù)吃。

6.添加輔食
在添加輔食以后,寶寶的飽腹感會大大提高,消化的時間增長,寶寶也就沒那么餓了,對奶的需求開始下降;再者嘗過了味道更豐富的輔食后,奶便失去了最原始的吸引力了。

7.長牙
長牙會讓寶寶牙齦不適,有的寶寶還會煩躁,變得不愛吃奶。這時候媽媽多給寶寶磨牙的牙膠,多用干凈的紗布幫助寶寶按摩牙床即可。

8.媽媽乳汁味道的變化
如果媽媽吃了改變母乳味道的食物、服用藥物、劇烈運動、乳房發(fā)炎等,都會使母乳的味道發(fā)生改變,而寶寶不能接受改變后母乳的味道,開始抗拒吃奶。另外,一些敏感的寶寶還會因為媽媽換了沐浴液、香水等不適應味道,也會變得不愛喝奶。
9.身邊環(huán)境或喂養(yǎng)方式改變
比如因為媽媽需要上班了,從親喂換成瓶喂,照看的人發(fā)生改變,吃奶環(huán)境變化等等,都可能讓比較敏感的寶寶降低安全感。

10.病理性原因(特別需要注意):
①嚴重胃食管反流
有小部分寶寶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發(fā)育不太好,胃中的奶液容易回流到食道中,嚴重的會燒傷食道,讓寶寶在吃奶時感覺疼痛,從而厭奶。所以容易吐奶的寶寶要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
②缺鐵
長期缺鐵也會導致食欲下降,一般說來,媽媽孕期貧血的寶寶和早產、雙胎多胎寶寶會比較容易缺鐵。
③生病
生病時寶寶食欲下降很正常,比如感冒鼻塞讓寶寶在吃奶時喘不過氣,鵝口瘡會讓口腔疼痛;耳部感染會讓吃奶時耳朵壓力增加等。
如發(fā)現寶寶因為生病而導致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媽媽要馬上送寶寶去醫(yī)院檢查。

④過敏
有的寶寶對蛋白質不耐受或者過敏,吃奶后可能出現腹部不適、腹瀉等情況,所以會拒絕吃奶。
對于有蛋白質過敏的寶寶,要及時更換水解奶粉。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建議寶媽飲食注意忌口,避開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海鮮等。
四、增加寶寶食欲的辦法1.加大運動量
消耗量大了之后,寶寶對吃的需求自然會提高。讓寶寶多趴、多翻身,多帶寶寶出去玩,做撫觸,洗澡等這些都是消耗寶寶能量的方法。

2.適當延長喂奶間隔
這個間隔到底多久還是要看寶寶自身,月齡越大,間隔可以越長。發(fā)現寶寶存在不是出于病理性原因的厭奶時,可以試著比平時延長半小時喂。

3.少喂迷糊奶
因為很多時候寶寶在清醒的時候是堅決不肯吃奶的,但是在困了迷糊的時候就可以吃(不是指夜奶),所以很多媽媽就會趁著這個時候給寶寶喂奶。但寶寶吃迷糊奶并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吮吸習慣,強迫吃奶的話,就會讓寶寶的消化系統(tǒng)得不到休息,會拉長厭奶期。
而且如果長期喂迷糊奶的話,寶寶就會認為,吃奶就是應該在困了的時候吃,其他時間壓根就不是吃奶的時間,于是在清醒的時候就更不喜歡吃奶了。隨著寶寶越來越大,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一旦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寶寶7、8個小時都不吃一次,嚴重影響寶寶體重增長。

4.借助促進消化的藥物
比如西醫(yī)的胃蛋白酶合劑、胃蛋白酶散,中醫(yī)上治療積食的小兒雞內金顆粒之類的幫助寶寶消化的藥物都是讓寶寶切切實實感受到“餓”的良方,一旦寶寶餓了,求生的本能會讓他胃口大開的。但是北辰媽還是建議,如果能夠不用吃藥,盡量不吃。

寫在最后,對于寶寶的厭奶行為,媽媽們要仔細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不要再籠統(tǒng)地說一句:“只是寶寶厭奶期到了。”媽媽們也要密切留意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曲線,一旦身高體重因為厭食而發(fā)育滯后,要盡早前往醫(yī)院,咨詢醫(yī)生意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827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