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10)
又一例!給子宮里的孩子做手術!
繼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宮內手術治療后,4月1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胎兒宮內診治多學科團隊又完成了一例先天性肺動脈閉鎖胎兒的宮內治療。
這標志著,新華醫院胎兒先心病介入治療范圍已趨完整,有望令讓一些患有嚴重心臟病的胎兒贏得一次“活得更好”的機會。
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小兒心血管學科帶頭人孫錕教授說:先天性心臟病的醫學技術團隊已經具備后治愈80%以上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能力。一些極重度的先心病已成為國內醫學團隊致力于攻克的新目標,而胎兒期治療技術的豐富為解決這些出生后即病危的極重度心臟病的孩子找到了提前干預的可能。
這位媽媽在孕22周的時候,產檢發現胎兒心臟畸形轉診至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
經過胎兒超聲心動圖結果提示胎兒肺動脈瓣重度狹窄,趨于閉鎖、三尖瓣重度返流。
但是,一家人都不愿意放棄這個寶寶!
寶寶的病情仍然在不斷進展!到了孕26周,寶寶的肺動脈瓣已經完全閉鎖,到孕30周已經發展成極重度三尖瓣重度反流、右心房極度擴大,心胸比0.45以上,并出現4毫米心包積液,皮膚也有輕度水腫的表現。
由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產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組成的胎兒宮內診治多學科團隊會診后,決定進行宮內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
4月10日上午,小兒心血管科孫錕教授、陳筍主任、產科王磊副主任醫師、麻醉科張成密主治醫生等牽頭聯合對這位孕婦實施經皮超聲引導下的胎兒宮內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
由于肺動脈瓣呈完全閉鎖狀態,肺動脈瓣下的流出道也明顯狹窄,手術中必須將穿刺針通過幾乎和胸骨平行的流出道,刺穿只有4毫米的肺動脈瓣,對胎兒體位和醫生的水平都有極高的要求。

術中還一度出現險情,擁有一定宮內治療經驗的新華手術團隊當機立斷,積極干預,解除危象。
30分鐘后,術中心臟超聲提示,胎兒已經閉鎖的肺動脈瓣被成功打開,前向血流增加,三尖瓣反流程度減輕,返流峰值流速也明顯下降。術后一天,胎兒再未出現心包積液,心跳穩定有力,產婦無并發癥。
手術獲得成功。
胎兒肺動脈瓣狹窄是在東方人當中相對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大多數愈合良好,出生后通過經皮的介入治療就可以獲得根治的效果。
但部分重度的肺動脈瓣狹窄甚至閉鎖會導致右心室發育不良,嚴重的右心室發育不良導致出生后只能進行單心室修補,遠期預后欠佳,少數胎兒會逐漸出現心衰,甚至胎兒期夭折。
孫錕教授說:“胎兒在宮內是否適合治療需要經過嚴格而科學的產前評估,既要保護好胎兒,更要保護好孕婦。這一技術的發展最終會令更多嚴重的先心病孩子有治療的機會,或是生活質量更高的機會。”
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主任陳筍說:“在中國,治療先心病患兒的方法及預后效果都越來越好了,希望懷孕家庭在聽說胎兒有先心病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348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