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脖子歪向一側睡覺怎么糾正(寶寶常常歪著脖子)
發布時間:2024-06-23閱讀(11)

育兒過程中,有的寶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常常向同一個方向歪著脖子,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嬰幼兒期,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寶寶身上。寶寶為什么會“歪脖”呢?是否需要治療?有哪些危害?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醫師李金香進行了詳細介紹。
什么是“歪脖”?

“歪脖”在醫學上稱為“斜頸”,是小兒常見的姿勢畸形,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根據發病情況有先天性斜頸和后天性斜頸之分。
先天性斜頸是一出生就有頸部向一側偏斜的表現,其中因肌肉原因所導致的稱為肌性斜頸,因骨骼脊柱發育畸形所導致的稱為骨性斜頸,還有因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神經性斜頸。
后天性斜頸常見的有痙攣性斜頸、代償姿勢性斜頸、習慣性斜頸等,這一類斜頸都發生在較大年齡段,且有其特殊病因和表現,一般不難區分。
斜頸患兒具有以下特征:
頸部向一側偏斜
頭頸部向患側歪斜,顏面部向健側旋轉,頸部活動度受限。
頸部可觸及腫塊:
半數以上的患兒在偏斜一側的胸鎖乳突肌內可以觸到腫塊,腫塊形狀多為梭形或橢圓形,皮色正常,質地較硬,手壓無痛感,出生后十多天即可發現,也有數月后才出現者。
另一部分患兒雖然無腫塊,但觸診時可發現偏斜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緊張、僵硬,兩側比較感覺不對稱。
兩側面部不對稱:初起時可能不太明顯,但如果未及時發現和治療,隨著患兒逐漸長大,頸部偏斜和面部不對稱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如何治療“歪脖”
針對小兒肌性斜頸,寶爸寶媽需要尋找專業治療,同時通過培訓,學習家庭護理方案,幫助寶寶康復。
注重姿勢管理
家長應控制患兒保持頭部歪向健側、面部轉向患側的斜頸對抗體位姿勢。寶媽在哺乳的時候,應讓患兒取患病一側臥位;并注意調整睡姿,將燈光等光源置于患病一側;或讓患兒俯臥,健側面部貼于床面,使面部保持向患側旋轉的姿勢。
每天可讓患兒保持這種俯臥位糾正姿勢2-4次,時間每次約5分鐘,如果寶寶哭鬧或強烈抵抗則不宜勉強。平時寶寶仰臥位時,可在頭部兩側各放置一個沙袋,以幫助糾正頭部不正常姿勢。
誘發主動運動
將有聲玩具、發光玩具、電視機、錄音機等聲光來源放置在患病一側,以玩具或聲音吸引患兒仰頭,并向患側旋轉,次數不限。寶媽以坐位橫抱患兒時,要使寶寶患病的一側在上面,這樣患兒抬頭就可以鍛煉頸部的肌肉。
利用孩子喜歡的搖晃游戲,讓孩子坐在家長的膝上,向前、后或向左、右搖動寶寶,誘發寶寶主動伸直頭部以保持平衡,寓康復于游戲中。
局部熱敷 按摩準備一盆溫水(40攝氏度左右),小毛巾一塊。將小毛巾浸濕后擰半干、不滴水,敷于患側胸鎖乳突肌部位,以局部微微發紅為度,每天1~2次,每次時間約為5分鐘,熱敷之后進行柔和的按摩。
寶媽可用雙手掌捧住患兒頭面部,緩慢地讓頭偏向健側,下頜轉向患側,旋轉頸部至正中位,同時向健側牽伸頸部,每次操作大約5~10分鐘,切記手法輕巧,盡量讓寶寶保持良好的情緒,如果操作過程中孩子哭鬧或抵抗則立刻停止。

李金香主任醫師特別提醒,在家庭康復干預過程中,以上方法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糾正姿勢或牽伸肌肉應當循序漸進,不能盲目追求治療效果而操之過急。
每次按摩最長不超過15分鐘,并使用爽身粉、滑石粉等作為推拿介質,減小刺激強度,防止損傷嬰幼兒的皮膚,寶寶出現任何病情變化或不適表現,均應停止操作,然后密切觀察,及時就診。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針對兒童斜頸,有專業的醫護團隊,通過中醫手法,進行專業治療。
END

李金香: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副主任,針灸推拿康復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穴位敷貼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委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小兒推拿專委會副主委;湖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康復評估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中醫藥適宜技術分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康復醫學會老年康復專委會副主委;湖南省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國家中醫學術流派(湖湘五經配伍針推流派)主要傳承人;湖南省干部保健專家;湖南省醫學會醫學鑒定專家。
從事中醫針灸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6年余,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40余名,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規劃教材2部,編寫專業著作10部,主持及參與科研課題10余項,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
擅長:運用中醫針灸技術治療各種腦病、運動障礙、疼痛病癥、抽動癥、面癱、腦癱、慢性婦科雜病、慢性蕁麻疹、濕疹、帶狀皰疹等皮膚病、慢性胃痛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病癥及針灸養生保健、減肥美容、亞健康調理。
門診時間:周一、三、五上午,周四下午

供稿:李金香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王鑫
校對:陳雙
審核:黃娟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10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