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19)
今天周末,外面很冷,想著下午被窩里瞇會,卻是冷到非開空調不可。習慣中按了26℃,不由自主間,想到了上面這個問題。
這里,想和大家探討交流一下,談談對此問題的一些認知和體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一、人體就是一個能量體。
以前打仗時,我軍的優良傳統就是摸黑行動、搞夜戰突襲,特別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更是把這一優點發揮到了極致。這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軍裝備的劣勢。
但是,現在俄烏戰爭中任何一方搞夜戰突襲根本行不通了。為什么?就是因為各種先進的探測武器能夠通過熱成像系統、及時發現人的行蹤,部隊行動靠夜色掩護已經根本行不通了。
熱成像系統所以能夠發現人的軌跡,就是因為人體無時無刻不在和外界進行著能量的交換,這個交換的過程中,人體周圍的能量波就會不停地變化,人走到哪里,能量波的變化就進行到那里,這些變化,熱成像系統能夠準確地捕捉到。
二、空調的26℃不一定是房間真實的溫度。
空調的功能就是通過不斷的空氣循環,將室內溫度調節到理想溫度。
這個過程,在夏天,就是吸入室內空氣中的熱量,經由制冷劑的循環轉換為干燥的冷空氣送入室內。在冬天,就是通過發熱的電阻絲不斷地將經由的冷空氣加熱后送入房間。
我們設定的26℃,只是空調通過不斷地工作想要將房間維持的目標溫度。

實際上呢,以家用氟系統中央空調為例,在夏天,它的出風口溫度一般在7℃到12℃之間,人在附近自然會覺得很冷。同樣,冬天出風口的溫度一般在30℃左右,人在附近自然就覺得很熱。
也就是說,雖然空調都是打的26℃,但在夏天和冬天,個體感受到的出風口實際溫度差距很大。
三、室內溫度和體感溫度完全是兩個概念。
剛才說了,人體本身是個能量體。實際上,這個能量體,不是只會接收外界熱量的溫度計,作為恒溫動物,人體是在與外界不間斷的熱量交換中維持著穩定的體溫。
這樣的情況下,人體對房間內冷熱的感知,不僅單純對室內溫度的感知,還有對體表熱量流失的感知。熱量流失的越快、越容易感覺到冷,反之亦然。
例如,同樣的26℃的空調房里,披了毛毯的人比只穿短袖的人會覺得溫暖,就是因為披了毛毯的人的體表熱量更不容易散發的緣故。
例子中的這個情況,不管夏天還是冬天,人體都是一樣的感覺。這是因為人的溫度一般在37℃度左右,在26℃的房間里面,人體實際一直處于散熱的過程中。
換句話說,如果在超過37℃的房間里面,人體就會感覺悶熱,溫度越高越明顯,這是因為此時人體更多的是吸收熱量、不是散熱了。

小時候,看到賣冰棍的,一直不理解,冰棍怎么用棉被包裹起來才賣呢?實際現在就很明白了,棉被的作用不是包裹,而是阻止外界的高溫向冰棍散熱、以融化冰棍。同樣的,制冰廠的工人之所以穿著厚厚的軍大衣干活,就是為了防止工人的熱量大量流失罷了。
題外話
同樣的一個房間,在夏天或冬天,其溫度也受到不同的外界環境的影響。
夏天,室外溫度比室內溫度高,本身室內處于不斷吸收熱量的狀況,空調的作用只是阻止或者說抵消著室外熱量的涌入,人體與墻壁間的熱量傳播交換過程中,屬于吸收熱量的一方,所以,哪怕脫了衣服,在26℃的室內人不會感覺冷。
冬天,室內溫度比室外溫度高,本身室內處于不斷流失熱量的狀況,空調的作用只是阻止或者說抵消著室內熱量的流出,人體與墻壁間的熱量傳播交換過程中,屬于流失熱量的一方,所以,哪怕蓋了被子,在26℃的室內人不會感覺熱。
以上個人淺見,貽笑方家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913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