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清代官帽為什么是斗笠(歷代官帽那家強)
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11)

在2017年的一場拍賣會上,清朝一品官帽上的頂珠,一顆紅寶石,拍出了一百一十萬的高價。當時震驚了整個會場。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與"便帽"相對。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個官僚體制的外化。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時,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黑紗制成的帽子,叫"烏紗帽"。 后來,南朝宋明帝時,有一位叫劉休仁的,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扎邊的帽子,亦稱做"烏紗帽"。這種帽子很快在民間流行起來。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無論貧富,都戴這種式樣的帽子,只不過顏色不同而已。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
最早的紗帽并非全是黑色,晉朝時的高筒紗帽,貴族們是用白紗制作,品職低下的官員才用黑紗。
宋朝的官帽最為特別,在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據傳,趙匡胤一次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事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中不悅,但沒露聲色。
退朝后,他傳旨屬官,在幞頭紗帽的后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的鐵翅各穿出一尺多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并不戴。因為戴上它,在外面行走很不方便。

戴上這種帽子,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并排坐著就無法私語,因帽翅礙事,側臉說話十分困難。自此以后,官吏們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保證了朝堂的嚴肅性。
元朝的官帽與其朝代名字差不多,也是圓的,也許這與他們便于行軍打仗有關,快馬飛馳不容易讓帽子飛出去。而且元朝的官帽是最實用的,還可以用來裝食物和水。
元朝皇帝的帽子叫做“鈸笠冠”,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發明,風格不同于以往的中原漢人王朝,這種帽子鍋蓋一樣,不過弧度更大,像半個雞蛋殼,帽子頂端還有一個金屬的尖狀物,鈸笠冠是元朝貴族的喜愛之物。

清朝官員的帽子是最豪華的,在帽子頂部總是點綴著一顆大大的珠子,很是漂亮。根據官員的品級不同,頂珠也不一樣。有紅寶石、藍寶石、水晶、黃金等。

一品官員的紅寶石是最貴的,就是我在文章前面寫的,拍賣出了一百一十萬的高價。
總之:宋朝的官帽最特別。明朝的官帽最清廉,這可能與朱元璋一生都在追查貪官有關系。元朝的官帽是最實用的,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走到那里就把鍋背到那里。清朝的官帽是最奢侈、最繁華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99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