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郫都團結鎮十大最美鄉村(莽莽興安嶺中的璀璨明珠)
發布時間:2024-07-30閱讀(6)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著,勇敢的鄂倫春……”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講述的是古老的“狩獵民族”鄂倫春人的生活場景。1953年9月,原屬璦琿縣轄區內的14個部落的鄂倫春人下山定居,在刺爾濱河與索爾其干河交匯處建立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新生村,一步跨越千年,從原始社會進入現代社會。
新生村在大小興安嶺的環繞下,如世外桃源一般,是我國最具特色的鄂倫春族聚居村。新生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資源,發展以綠色農業、生態牧業等傳統產業為主的鄉村經濟,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傳承鄂倫春族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形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風景如畫的新生村
“斜仁柱”式的迎賓門、撮羅子造型的特色民居、弓箭式的太陽能路燈、仿白樺的鐵質柵欄……走在寬敞干凈的柏油路上,目光所及皆具濃郁的鄂倫春民族風情。“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再到小康社會,尤其近十年,村里更是大變樣,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比2012年翻了三番,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新生村黨支部書記關春英驕傲地告訴記者。

觀景臺
產業優勢鮮明 業態類型多樣
新生村地處小興安嶺北麓,位于黑河市區西北部76公里的群山當中,平均海拔在300-600米之間。這里自然風光秀美,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小河從村邊流過,空氣清新,四季皆景。春季達紫香花紅遍滿山,夏季綠海林濤浩瀚無垠,秋季五花山色五彩繽紛,冬季冰天雪地童話世界,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新生村的特色傳統村落建筑交相輝映。鄂倫春族在長期的狩獵生涯中創造了特殊的衣、食、住、行文化和以薩滿教為主的宗教文化,在發展原生態民俗旅游方面潛力巨大。
新生村堅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以“多元產業齊頭并進”理念為指引,多措并舉,促進產業融合,就地吸納農民創業就業有力,將鄉村休閑旅游打造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依托古樸的鄂倫春民族風情,新生村正在建設白樺小院民宿,以當地特色植物白樺樹為主題,融合鄂倫春民族建筑特色,四周用石頭墻包裹,更貼近自然融合自然,與山脈交相呼應融為一體,實現景中有院、院中有景的別致美景。小院借助新生原有優質的森林資源、陽光、空氣、水、冰雪資源,結合首都醫療專家資源、道地中藥材資源,形成具有好環境、好醫 好藥的康養好去處。小院設立藥食同源餐廳,為周邊旅游、監測站參觀提供解決餐飲問題。院內設置觀景臺,一年四季的美景盡收眼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白樺小院項目一期已于2021年建成,為村集體每年增收5.5萬元。

村民庭院里種植的赤芍 村民庭院里種植的赤芍
“我家小院里種的是赤芍,不僅花開得好看,根部還可以做藥材,一斤能賣30多塊錢呢!”在新生村村民關國清家的庭院里,不只有赤芍,還有升麻、白鮮皮、蒼術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的芽頭,都是由政府的合作企業步長集團免費提供的。庭院經濟不僅帶動了村民以發展特色產業來增加收入,也為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新生村以發展規模化赤芍等道地北藥種植為核心,培育北藥富民產業,大力支持和引導規范農民擴大中草藥和花卉種植面積,根據自然條件和產業特色,讓零散的種植成片連方,形成獨特景色,實現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
傳承傳統文化 文旅融合發展
“解放軍幫我們蓋木刻楞,教我們認漢字、學唱歌,給我們拿好吃的。”75歲的葛長云老人親眼見證了整個民族由原始社會一步跨越千年過上社會主義新生活,憶往昔依舊感慨萬千:“我7歲以前都是跟著父母在山上住‘斜仁柱’,夏天蚊蟲咬,冬天睡覺都能凍醒。你看現在住的房子,政府出錢給新蓋的,有水有電,冬暖夏涼,多幸福!”
葛長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傳承人。多年來,她心無旁騖地傳承和發揚鄂倫春民族文化,為年輕人傳授鄂倫春狍皮技藝的技巧和精髓,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記錄工作。
新生村經常舉辦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培訓班和鄂倫春族語言、民歌、舞蹈比賽,為民族群眾交流、學習、傳承文化搭建平臺,使鄂倫春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同時,以文化產業化為方向,開發民族文創產業。深化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同豐富鄂倫春族文創產品、旅游紀念品,編排民族展演史詩,將鄂倫春族民風民俗和非遺文化為核心內容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旅游產品中,讓優秀民族文化產生經濟效益。
新生村承擔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狍皮手工技藝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倫春族狩獵文化、口弦琴、斜仁柱及市級3個、區級5個非遺項目傳承保護工作,現有國家級傳承人1名、省級傳承人6名、市區級傳承人15名,建成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傳承人的傳、幫、帶作用,定期舉辦各類非遺技藝培訓班,使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鄂倫春族婦女制作樺樹皮手工藝品
2006年,鄂倫春樺樹皮技藝傳承人張玉霞在鄉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瑟爾魄烏娜吉樺皮手工藝廠,吸納越來越多的鄂倫春族婦女加盟,帶動大伙兒一起增收致富。經過改良加工,張玉霞制作的印有特色云卷圖案和花紋的茶葉盒、筆筒等200余種純手工樺樹皮制品已成為當下最受追捧的鄂鄉旅游紀念品,樺樹皮制品曾遠銷至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等多個國家。
依托傳統文化,新生鄉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近幾年,新生鄂倫春族鄉通過積極爭取資金,建成“瑟爾魄烏力楞”原始部落體驗區和刺爾濱河谷觀光區,形成刺爾濱河流域旅游觀光帶,民俗旅游已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全鄉共有20余處旅游景點可供游客參與體驗、觀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生鄉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打造“鄂倫春民俗文化”“北方游獵第一鄉”兩個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2013年8月,新生村成為黑龍江省唯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受到全省乃至全國的關注。近年來,新生村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特色名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100個值得記住鄉愁的地方、全國生態文化村等多項國家級榮譽及傳承保護項目,成為莽莽興安嶺中璀璨的明珠。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78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