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所有可愛的小老虎 全公主美麗的大老虎
發(fā)布時間:2024-07-31閱讀(17)

全公主,名魯班,字大虎,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quán)與皇后步氏的女兒,她先嫁給周瑜的長子周循,因為周循早死,所以后來又改嫁全琮,故被稱為全公主或全主。她還有個妹妹,名魯育,字小虎,情況和她相似,先嫁給驃騎將軍朱據(jù),朱據(jù)死后,又改嫁車騎將軍劉纂。步氏是出了名的溫良美女,深得孫權(quán)寵幸,相應(yīng)的全公主姐妹也都深受孫權(quán)寵愛。

這對姐妹花在以后的吳國宮廷斗爭和政治舞臺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孫魯班的公公就是周瑜,他出身士族,門第清高,英俊挺撥,風度不凡,而且從小志向遠大,好學有德,胸襟開闊。他還富于浪漫氣質(zhì),琴藝不凡,即使喝醉了酒,都能聽出曲調(diào)中微小的失誤,不過他脾氣很好,從不指責樂人的失誤,至多回頭看一眼而已。人稱“曲有誤,周郎顧”。吳國的名臣程普向人形容說:“與公瑾交往,就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中便醉了。”
有個這么出類撥萃的爹,再加上一位天姿國色的媽(小喬),想來周公子也該是白馬王子型的人物,更何況據(jù)史料記載,周循“頗有瑜風”,文武雙全。孫魯班應(yīng)該還是頗為滿意的。再加上小姑子嫁給了太子孫登,魯班想到不但得了個俊帥丈夫,而且還跟將來的東吳皇帝親上加親,再說孫登又是個厚道人,以后自己的日子可好過啦!
可是天意卻不然。

婚后的小日子沒過很久,周循就病死了。更糟的是妹夫兼兄弟的孫登太子也在公元二四一年三十三歲時就死在了他爹孫權(quán)的前面。孫權(quán)心疼女兒寡居,再次為她選擇了一位丈夫,于黃龍元年(公元二二九年)將她嫁給了“衛(wèi)將軍兼左護軍兼徐州牧”的全琮。
全琮字子璜,他的功名成就遠在短命的周循之上,后來一直干到了東吳大司馬的程度。在迎娶孫魯班之前,全琮已經(jīng)有過妻室,還生了兩個兒子。不過這好辦,妻子消失就是了。孫魯班則為全琮生了小兒子全吳。
公元二四一年,太子孫登早逝,立儲的事情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按照長次順序,就該是老三孫和了(老二孫慮死得比大哥孫登還早)。孫和為人很好,而且文武雙全,對事物見解獨到,加上排行靠前,本來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可是他的同母弟弟老四孫霸卻不甘心。于是東吳朝廷為立太子而分崩離析。
支持太子孫和的都是些正統(tǒng)的君子型人物,包括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長顧譚、驃騎將軍朱據(jù)、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及孫魯班的妹夫、娶了孫魯育的驃騎將軍朱據(jù)(孫魯育因此又被稱為朱主)等,

支持孫霸為太子的,多數(shù)都是皇族中人,孫魯班生母步皇后的族人驃騎將軍步騭、鎮(zhèn)南將軍呂岱、左將軍呂據(jù)、中書令孫弘、孫魯班的后夫全琮、孫魯班的堂侄兒(后來的情夫)孫峻等等。
如果光看派系,恐怕很多人都會認為,孫魯班也該是支持孫霸的吧?
不然。她兩個都反對。
問題出在太子孫和、孫霸共同的生母瑯琊王夫人身上。
不知是什么時候、什么原因,孫魯班與瑯琊王夫人結(jié)了仇。孫魯班唯恐孫和孫霸兄弟任一個做了太子,瑯琊王夫人都會當上皇后,到時自己沒有好日子過。所以她變著法子在父親孫權(quán)那里挑撥,不但不肯讓王夫人當上皇后,更不肯讓孫和兄弟好好當接班人。

孫權(quán)像大多數(shù)男人那樣,雖然對兒子愛得緊,對為自己生兒子的女人卻未見得有多深情。孫魯班眼看直接推翻孫和的太子位不能得手,就轉(zhuǎn)而在孫權(quán)的耳朵邊上吹風進讒,數(shù)落瑯琊王夫人的不是。果然,這些話在孫權(quán)那里很有市場,孫權(quán)非常相信自己嬌寵的女兒,漸漸地對瑯琊王夫人產(chǎn)生了偏見。不久孫權(quán)生了一場大病,孫魯班立即表現(xiàn)出頂級的孝心,時刻不離父親的病榻前,端湯送藥,好生殷勤。
孫權(quán)看著女兒“強忍悲戚”的忙碌模樣,仿佛覺得心愛的步夫人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被感動得一蹋糊涂。
孫魯班覺得機會來了,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向父親哭訴:“哎呀,骨肉連心,您病成這個樣子,我做女兒的自然是傷心關(guān)切呀,哪像外人那樣薄情寡義!”
孫權(quán)感動之余,卻也忍不住冒火:“怎么,我生病了,還有人暗地里高興嗎?”
孫魯班立即把槍口對準瑯琊王夫人:“前幾天您病重的時候,我看見瑯琊王夫人背著人滿臉喜色,她恐怕是以為自己的兒子馬上就要當皇帝了吧!您還一心想立她做皇后,誰知她居然是這種人!本來這話不該我做晚輩的說,可是我想到早死的娘親,實在氣不過啊......嗚嗚嗚......我那苦命的娘啊......你走了這后宮里還有哪個女人真心對父皇好的啊......”
這番聲淚俱下的控訴,正戳了孫權(quán)的腸子。老頭氣得嗷嗷直叫喚,痛下決心,決不能便宜心懷鬼胎的王夫人母子,這一怒之下,似乎病都好得更快些。
孫權(quán)病愈以后,瑯琊王夫人不久便因“權(quán)深責怒”,而“以憂死”。
瑯琊王夫人死了,太子孫和的前途蒙上了一片陰影。他那心狠手辣的姐姐既然讒殺了他的母親,當然更不肯讓被害人的兒子做皇帝來尋仇嘍。
孫魯班決定易儲。她心目中的太子人選是七個兄弟中最小的孫亮。孫亮的母親是孫權(quán)晚年最寵愛的寧波人潘氏。潘夫人出身低賤,原本只是后宮織坊的官奴,因為美艷動人而被孫權(quán)看中,并很快生下了兒子孫亮。孫亮年紀又小又聰明伶俐,很得孫權(quán)的喜歡。而潘夫人則野心勃勃,與孫魯班很有共同語言。
在孫魯班后嫁的全氏家族里,有一位全尚,按輩份孫魯班是他的堂伯母。全尚有一個非常漂亮可愛的小女兒,很得孫魯班的喜歡,每次進宮都要把她也帶進去開開眼界。——于是,潘夫人和孫魯班私下里為孫亮和小全氏訂下了婚約。——金童玉女,倒也是一雙可愛的小人兒。可是侄孫女成了弟媳婦,輩份差了幾截。
孫魯班和潘氏通力合作,不住地向?qū)O權(quán)吹風,想要他廢掉太子孫和,另立幼子孫亮為嗣。孫權(quán)被寵妃愛女這么一倒騰,也很有這個心思。孫和沒有意識到危險在向他走近,他缺乏政治手腕和政治敏感。
早在孫權(quán)重病、派太子去祖廟祭祀祈福的時候,孫和就犯下了一個嚴重的低級錯誤:他的太子妃張氏叔父張休正好就住在神廟附近,聽說太子侄女婿來了,便盛情邀到家里去聚會。孫和不知輕重,居然也就去了。這件事被孫魯班安插在孫和身邊的眼線打了報告,再經(jīng)孫魯班的嘴說到孫權(quán)耳朵里去時,就完全變了味兒:老父病重,去齋戒祭神的兒子居然不守在神廟里,跑去跟自己的外戚見面,天知道他們都在談些什么?——孫權(quán)不禁將瑯琊王夫人事件聯(lián)系起來,對兒子也產(chǎn)生了疑忌之心。
但是廢立儲君畢竟是國家大事,孫權(quán)免不了要拿到朝堂上去與大臣們商議。——不用說,大臣們都極力勸諫反對。全力支持孫和的自不用說;就是那些反對孫和的,也不同意立一個尚未成年的小孩兒孫亮。
孫魯班發(fā)現(xiàn),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還要在朝廷中找到幫手。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孫魯班卻碰上了一個障礙:全家雖然跟孫亮攀上了親家,她的丈夫全琮卻是一坨生鐵,還是鐵桿的"孫霸黨",假使費盡氣力勸得父親廢了孫和,卻又換上了同一個娘肚子里出來的孫霸,這換湯不換藥的事兒怎么做得?
赤烏十二年(公元二四九年)正月,全琮病逝。
與自己意見不統(tǒng)一的丈夫總算是死了,全公主孫魯班松了一口氣。這時她已四十來歲,再嫁高位權(quán)臣的機會已經(jīng)微乎其微,她干脆不做再嫁的打算,而是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情夫。
孫魯班看中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堂侄兒侍中孫峻。
孫峻長得十分英俊瀟灑,作為皇族近親,孫權(quán)十分信任他。這個家伙雖然長了副正人君子的模樣,卻是個斯文敗類、衣冠禽獸。他在東吳后宮出出入入,借機勾引孫權(quán)的侍妾,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只瞞住了孫權(quán)一個。
孫魯班雖然年紀已不輕,卻風韻不減,而且在大帝孫權(quán)處說話很有分量,因此她稍一示意,孫峻立即很識時務(wù)地跟堂姑廝纏在了一起。這對亂倫的男女很快就在廢太子一事上達成了共識:孫峻的姐姐就是全尚的妻子,孫亮訂下的小全氏就是全尚之女。如果孫亮登基為帝,孫峻不但是小皇帝的侄兒,更是小皇帝的外家舅父了,立即鳥槍換炮,晚輩做了大舅爺了。
在切身的家族利益方面,孫峻比全琮要有覺悟得多。
孫峻也開始大肆攻擊太子的過失,并且力主更換太子了。孫權(quán)對同宗重臣的意見十分重視,終于下定了決心。
公元二五零年,孫權(quán)幽禁太子孫和,廢為庶人并趕出京城。同時遭殃的還有孫和的胞弟魯王孫霸——孫霸曾經(jīng)為了與胞兄奪嫡,在朝中結(jié)黨鉆營、坑害臣工。當時孫權(quán)還在寵愛瑯琊王夫人和孫霸,不但不予追究還幫他出頭。現(xiàn)在孫權(quán)變了心意,孫霸的劣跡也就變得令孫權(quán)無法忍受,于是清算舊帳,說孫霸是"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一人得立,安得不亂?"這樣的大帽子蓋將下來,可想而知,孫霸還能有活路?不久便被處死。兄弟相煎,結(jié)果是便宜了別人。
同年,孫權(quán)年僅十歲的幼子孫亮被立為太子,他的生母潘氏成為東吳帝國活著登上后座的第一人,孫峻更當上了武衛(wèi)將軍,升官發(fā)財。
孫亮當上了太子,潘皇后和全公主孫魯班的第一樁事體,就是為孫亮和小全氏完婚。茫然無知的一雙孩童就這樣結(jié)成了夫妻。
潘氏當上了皇后,立即趾高氣揚。她從前身份卑賤,在后宮中經(jīng)常被人嘲弄,現(xiàn)在她終于翻了身,就變本加利地向從前敢于對自己不夠恭敬的宮人報復,宮女內(nèi)侍們經(jīng)常被她借故處罰,不但要受皮肉之苦,還常有性命之憂。除此之外,潘氏對孫權(quán)也不像從前那么柔順了。更離譜的,當孫權(quán)再一次臥病時,潘氏居然喜上眉梢,迫不及待地向中書令孫弘請教呂后執(zhí)掌實權(quán)的手段,想要在吳國也來個依葫蘆畫瓢。
孫權(quán)漸漸發(fā)現(xiàn)了潘氏的本來面目,追悔不及,想要以“侍父疾”的名義,重新召回廢太子孫和。
孫魯班怎么會讓老父親又重彈舊調(diào)呢?孫和要是回來復位了,這位全公主只怕死無葬身之地。于是她再次聯(lián)合孫峻和孫弘,阻止了孫權(quán)的行動。不久后,更通過孫權(quán)的手,頒下了這樣的旨意:廢太子孫和為南陽王,貶居長沙;另一位南陽王夫人所生的兒子孫休為瑯琊王,出居丹陽;還有仲姬所生的兒子孫奮為齊王,出居武昌。
好了,現(xiàn)在所有比孫亮年長的皇子們都被轟遠了,孫魯班和潘皇后的目的也就該達到了:孫亮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準備做吳國皇帝了。
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就在這時發(fā)生了。后宮中的侍叢們眼看孫亮登基已成定局,他們恨之入骨的潘皇后就要臨朝稱制做皇太后了,不禁對未來深感恐慌。怨怒積得久了,總是要爆發(fā)的。一天,侍叢們趁著潘皇后熟睡之機,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將她勒死了。
這個消息極大地打擊了孫權(quán)。老皇帝這時未見得還對潘氏有什么情意,但是奴仆居然敢在自己眼皮底下謀殺自己的妻子,老頭兒不能不感到憤怒悲傷,興起英雄末路之嘆。
潘皇后的橫死,在某種程度上也緩解了孫權(quán)意欲更換孫亮的想法——看在暴亡的少妻面上,老頭徹底打消了再次易儲的念頭。
不久,古稀之年的孫權(quán)真正到了他人生的末路。神鳳元年四月,曾叱咤一時的東吳開國皇帝孫權(quán)去世了。
后人評價三國群英,有這樣的感嘆:"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卻很少有人提及,晚年的孫權(quán)是如此昏庸自大,為后來者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他既開創(chuàng)了吳國,也為覆滅它埋下了炸藥,更把自己的家族和兒孫放在了炸藥引線口上。若是想要家和業(yè)興,像他那樣的兒子,還是不要生的好。
孫魯班終于如愿以償?shù)貙⑿〉艿芗嬷秾O女婿的孫亮扶上了皇帝的寶座,她的奸夫?qū)O峻也當上了輔政大臣。孫魯班更為所欲為了。
孫魯班的同胞妹妹孫魯育,因為初嫁朱據(jù),而被稱為“朱主”,即嫁給朱家的公主也。魯育的為人很像她的母親步夫人,沒有姐姐那么狡詐陰毒,凡事都循規(guī)蹈矩。誰知這種美德到了她的姐姐魯班眼里,卻是罪不可恕,后來更成了她的催命符。
早在謀劃廢除太子孫和的時候,孫魯班就曾經(jīng)向妹妹謀求支持。不用說,孫魯育是不會同意的,不但不同意,還勸姐姐不要目光短淺,只為一些宮闈間的爭風就去擾亂國家大事。這樣一來,孫魯班便將妹妹恨入骨髓,時時不忘找機會報復。
五鳳二年春夏之季,吳國孫氏家族內(nèi)部發(fā)生權(quán)力爭斗,故太子孫登之子孫英、以及孫峻的叔父孫儀,不滿孫峻荒淫殘暴,先后試圖殺掉孫峻,都被孫峻逃脫。
當孫峻誅殺孫英、孫儀時,孫魯班認為報復妹妹的好機會來了。
于是,孫魯班向奸夫舉報,說孫儀的同謀就是孫魯育。
孫峻聽了情婦的話,當然“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立馬就把小姑媽孫魯育抓來殺了。
孫魯育到死,恐怕才算是真正明白,她那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姐,已經(jīng)變得有多么可怕。
同時被殺的孫英,應(yīng)該是周瑜的女兒為孫登生的兒子吧?孫魯班既然要借這個機會將親妹妹坑進去,又怎么可能為從前的小姑子出頭,救她的孩子:蓋只有這樣的機會才能把幾個血親扯到一起——周循如果死而有知,知道自己曾經(jīng)娶過這樣一個女人,可真是要死不瞑目。
孫魯育的枉死,還牽連到她的女兒也經(jīng)歷了一場驚險。
孫魯育和朱據(jù)有一個女兒,由于品貌出眾,被孫權(quán)選為六子孫休的王妃——舅舅娶了外甥女,作主的居然是外祖父,輩份和血緣全亂了套。
孫魯育無辜被殺的時候,朱王妃和她的丈夫瑯琊王孫休正在封地江蘇丹陽。
當噩耗傳來時,朱王妃痛哭失聲,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追查朱公主事件,逼得孫休不得不將心愛的妻子送去前途莫測的京城。臨上路的時候,夫妻抱頭痛哭。
總算朱王妃一向謹慎小心,孫魯班雖想斬草除根,卻找不出外甥女的岔子,孫峻雖然心狠手辣,做事卻比他的情婦要公道得多,他認為朱王妃早已遠嫁,怎么可能參與母親的事呢?于是很快又把朱王妃送回了丈夫身邊。
第二年的秋天,孫峻死在了出征的路上。代他輔佐孫亮的是堂弟孫綝。
不久,孫亮知道了二姐孫魯育冤死的內(nèi)幕。
潘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爭寵奪權(quán)上面,對自己的兒子并沒有多少慈愛之心。倒是孫魯育為人溫良,對小弟弟孫亮十分愛護。孫亮與她姐弟情深,得知二姐的死因之后,憤怒不已,質(zhì)問孫魯班:“你憑什么說魯育謀殺孫峻的?從哪兒聽來的消息?如果是你捏造,我可不會饒了你!”
孫魯班沒有想到,自己的大靠山在短短幾年間就全部倒光了。她早知大事將要不妙,卻沒想到來得這么快。尤其沒有想到第一個找她算帳的就是她一手扶起來的小皇帝。于是她一面眼淚鼻涕,一面在腦子里面轉(zhuǎn)風車,想方設(shè)法要逃脫罪責。
孫魯班最后想到了一向跟自己關(guān)系不錯的兩位外甥:孫魯育的兒子朱熊、朱損。在這性命關(guān)頭,孫魯班信口雌黃起來:“那還能是誰給我的消息?當然是孫魯育的兒子朱熊朱損告訴我的。我怎么知道,他們會誣陷自己的母親呢?”
此話一出,朱熊朱損兄弟完蛋哉!誣陷和迕逆兩大罪狀之下,他們百口莫辯,更何況他們從前也確實經(jīng)常和這位大姨私下獨處,說了些什么又找不到作證的人。因此很快就被報仇心切的孫亮殺掉了。
孫魯班對孫亮扶立有功,孫亮聽信了她的謊話,莽撞地殺掉了兩位朱家外甥,結(jié)果不但沒有為二姐報仇,反而使姐姐的血脈徹底斷掉,正中了孫魯班的下懷。
孫魯班蒙混了孫亮,又逃過一劫,更徹底斷了孫魯育的子嗣,免除了日后被外甥報復母仇的憂慮。
從這起事件之后,孫魯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好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孫亮對她沒有多少好感,她終于開始了小心謹慎的日子。
然而慶幸未已的孫魯班沒有想到,她捅了一個更大的馬蜂窩,她的結(jié)局將比被她坑害的人還要糟糕。朱損的妻子是新任輔政大臣孫綝的妹妹。孫綝因妹夫朱損無辜被殺一事,恨透了孫亮。而孫亮大肆封賞與孫魯班有關(guān)系卻于國家毫無功勞的外戚全氏家族,鼓勵全氏家族公然與輔政大臣作對,更令孫綝感到無法忍受。
太平三年(公元二五八年),權(quán)力斗爭最后爆發(fā),一場軍事政變后,孫綝大獲全勝,全氏家族一敗涂地,十六歲的孫亮也被廢為會稽王,不久后更被黜為侯官侯,被貶居荒涼的福州,小全氏也隨著丈夫凄凄惶惶地離開了皇宮。
同年,孫綝迎瑯琊王孫休即位,他就是東吳景帝,王妃朱氏立為皇后。
孫魯育的女兒成了東吳皇后,害死孫魯育母子三人的全公主孫魯班該有怎樣的下場?
史書沒有詳載,留給后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45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