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7)

盡管這兩年競速碳板跑鞋被跑者談論最多,熱度往往也最高,但實際上,碳板競速跑鞋卻并非跑者穿著最多,跑得距離最多的跑鞋。
隨著跑者專業化水平和訓練成熟度越來越高,將比賽用鞋和訓練用鞋分開使用,比賽穿競速碳板跑鞋助力PB,平時訓練穿著訓練鞋發展腳力和耐力,成為大多數跑者的選擇。
為什么不主張平時訓練穿著競速碳板跑鞋,主要原因有這樣幾個:
一、碳板跑鞋往往大底很厚,對于足踝力量不足的跑者容易產生不穩定感;
二、碳板跑鞋回彈推進感更明顯,比賽時穿著可以錦上添花,但平時訓練穿不利于發展跑者自身腳力,日常訓練就應該穿回彈推進感沒有那么強烈的訓練鞋以更好地發展腳力;
三、穿慣了競速碳板跑鞋,新鮮感會顯著下降,比賽時再穿著也就起不到興奮作用,而平時不怎么穿碳板跑鞋,比賽時穿著或者偶爾穿著會給你帶來非常明顯的“騰云駕霧”感,讓你比賽時更興奮,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比賽發揮。


長距離訓練鞋 VS 競速碳板跑鞋 VS 普通訓練鞋
所謂長距離訓練一般是指10公里以上,10-35公里訓練用鞋,而普通訓練鞋又稱為健身跑鞋,建議的使用場景一般不超過10公里。
你也許會問距離差異真的會對選鞋產生那么大影響嗎?
這其實又涉及到跑鞋中底材料的緩震話題。
緩震是靠中底材料形變產生的,是不是意味著形變越大,材料越軟,緩震效果就越好呢?
從單純緩震上來說,這樣理解基本沒有大問題,但換成跑步運動來說,純粹只是緩震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卸力。
如果一雙鞋太軟,腳如同踩在沙坑里,當你要再次提腳往前跑時,就會非常吃力,所以中底材料絕不僅僅只有緩震性能,還要有一定的回彈復原能力,同時這個恢復原有形狀的時間還不能太長,這就是所謂的回彈。

想象一下,如果你跳進一個由海綿填充的坑里,那么你肯定不會受傷,但你也會深陷海綿坑,因為海綿可以卸力“緩震”但完全不具備回彈能力,但如果你跳入一個蹦床,那么蹦床不僅可以卸力“緩震”,還能再次將你彈離蹦床,因為蹦床不僅可以緩沖還具備良好的回彈性能,所以跑鞋中底不能像海綿,更應當像蹦床。
而蹦床有不同專業級別,有回彈性能一般的那種家用小蹦床,也有專業蹦床館或者專業競技蹦床隊配置的蹦床,他們的回彈性能是當然不一樣,這種差異其實也就代表不同跑鞋中底緩震回彈性能,差的如同家用蹦床,好的如同專業蹦床。

有的跑鞋著地踩下去的時候,形變比較大,再恢復到原有形狀,這個時間比較長,我們稱之為軟彈,而著地受壓形變相對沒那么大,再恢復到原有形狀時間比較短,就稱之為硬彈。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健身跑鞋主要以軟彈為主,緩震更佳但回彈性能不會特別優秀,而長距離跑鞋則是以硬彈為主,在緩震和回彈方面更加均衡,也即在保證良好緩震基礎上,實現更充分地回彈。

軟彈和硬彈除了性能差異,本身還會對跑步帶來哪些影響呢?
由于跑步本身著地和騰空時間都很短,在你結束著地進入騰空階段的時候,受壓變形的中底材料甚至還沒有回彈到原有形狀,你又進入下一次著地了,當然此時你就會感覺著地很硬,缺乏緩沖,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跑鞋在長距離跑步或者馬拉松后程,感覺鞋底變硬缺乏緩沖的原因。
所以健身跑鞋本身通常只適合短距離訓練,在其形變還不明顯時跑步就已經結束了,所以你感覺不到中底因為壓縮變形而緩震變差。

而硬彈型跑鞋,也即長距離訓練鞋不僅形變恢復時間短,中底做功大,并且保證每一次著地前中底材料都已經完全恢復到原有形狀,為下一次著地做好了準備,這樣即便在長距離訓練中,也不會出現后程鞋底變硬,緩震明顯下降回彈也不行的情況。這就是長距離訓練鞋和健身跑鞋的主要區別。

其次,長距離訓練鞋可以在中底內嵌碳板,也可以不內嵌碳板。
關于碳板,我們不要將其神化,跑者也不要認為只要有碳板就會帶來強烈的推進感,推進感不僅僅是靠碳板實現的,中底材料作用也很大,并且只有那種全掌鏟形碳板因為面積寬大才具備蹺蹺板作用而產生推進效果,這是為什么競速碳板跑鞋的碳板往往會從腳跟一直延伸到腳前掌的原因。
而長距離訓練鞋中,碳板往往面積較小,那種X型的位于足弓處的碳板或者小塊面積的碳板通常不會產生明顯的推進作用,其發揮的主要是抗扭支撐作用,目的是限制足著地過程中過度外翻,給予腳更好地支撐穩定作用,所以長距離訓練鞋除了緩震回彈,支撐力往往也比較到位。
當然,為了拉開與競速碳板鞋的價格差異,也有很多廠家在硬質支撐材料方面會選擇更為廉價的TPU材質,從而降低成本,TPU的性能肯定是要比碳板弱一些,但也更便宜,從而將長距離訓練鞋價格更親民。
總而言之,長距離訓練鞋通常不會配置全掌鏟形碳板,但有的會配置X型和小型碳板或者TPU板以強化支撐穩定型,但這種碳板沒有推進作用,因為訓練鞋就是用來發展腳力的,不需要額外更多助力推進作用。

當然,長距離訓練鞋在輕量化方面也比普通訓練鞋要求更高,畢竟太重的鞋是不適合進行長距離訓練的,而健身跑鞋為了緩震往往堆砌傳統中底材料比如EVA,導致其重量較重但成本較低。
所以長距離訓練鞋重量方面可能比競速碳板鞋稍重,但絕對重不了太多,其中底往往也是采用超臨界發泡材料,高級一點的用大名鼎鼎的Pebax發泡。
Pebax發泡材料就是主流競速碳板跑鞋目前采用的最高級材料,稍微便宜一點的用脂肪族材料發泡,只要是發泡材料,在輕量化、緩震、回彈方面就比傳統的EVA強不少,所以長距離訓練的重量也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
至于鞋面、大底,長距離訓練鞋也往往向碳板競速跑鞋看齊,這些都不會明顯成本,廠家索性也就用了,成本大頭還是在中底方面。

綜上所述,長距離訓練鞋與競速碳板跑鞋的主要區別在于往往不會使用全掌鏟形碳板,中底厚度比碳板跑鞋稍薄,中底發泡材料檔次略有差異,但其比健身跑鞋在材料方面往往又要高一個檔次;
長距離處于整個跑鞋的中高檔,緩震好,回彈好但并非最好,輕量化,耐磨,是長距離訓練鞋的主要特點,當然,長距離鞋用于比賽本身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并不絕對。

2022年國內
值得推薦的長距離訓練鞋
1、特步 260 2.0
260 2.0是特步今年上市的新鞋,比旗艦款160X 3.0 PRO上市時間還要更短一些,其定位很明確,是跑者長距離訓練用鞋。
中底采用與160X 3.0 PRO同樣的PISA超臨界發泡技術,緩震回彈性能上佳,中底夾層則是全掌尼龍板,這種硬質結構同樣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撐穩定性和一定回彈性能,但相比碳纖維板成本更低。
鞋面則采用雙層紗架賈卡面料,結合TPEE紗柔軟舒適且透氣。

2、李寧飛電Discovery
飛電Discovery中底仍然是李寧引以為傲的李寧?科技,但不含碳板。
鞋底則采用TUFF RB耐磨橡膠,該款鞋主要應用場景是日常長距離訓練穿著。

3、李寧 絕影
絕影以其獨特靚麗的外觀而被大眾跑者所熟悉。絕影采用了雙層異構碳板結合?中底的設計,除了緩震出色之外,回彈也是非常出色,其稱為弜科技的拱形造型可以充分發揮結構緩震作用。
因此實現了結構緩震和材料緩震的有機結合,加上大底使用GCU大底,在防滑、抓力和耐磨方面也非常出色,全鞋重量也控制得相當不錯。

4、安踏 C100
C100中底采用安踏看家的氮科技,同時提供H型抗扭穩定片,雙層耐力橡膠抓地力優良,該鞋跟趾落差為10毫米有利于滾動著地節省能量。
前掌和后跟都有所加寬從而提升穩定性,這款鞋總體造型簡潔大方,主要針對長距離訓練。

5、喬丹 強風1.0
強風1.0是喬丹才上市不久的新款訓練鞋,喬丹將其定義為跑者長距離訓練或者速度訓練鞋。
中底采用巭-Turbo中底科技,采用新型高性能材料配方,通過物理發泡工藝,兼具輕量和高彈,較傳統EVA的輕量化提升32%,能量回彈性能提升31%,從而產生快速減震回彈的效果。
中底內嵌全掌弧形滾動支撐板,提升觸地滾動性與支撐性,產生有效推進。
鞋面方面,大面材料選用單層工程網布,在鞋身內外側及前掌區域織孔,全方位保證成鞋透氣性;工程網布織孔間隙融入TPU透明絲,在保證透氣同時保證幫面支撐。
鞋底采用一片式CPU大底覆蓋。

6、鴻星爾克 奇彈4.0 Pro
奇彈4.0 Pro是鴻星爾克10月份剛剛推出的旗艦競速跑鞋,其應用場景較廣,競速、長距離訓練、日常訓練都是可以的,其應用場景多也跟其設計有關。
其中底采用奇彈超臨界發泡材料,回彈性能較普通中底提升60%,更軟更彈更輕是這一代中底的主要特征,跟趾落差達到11毫秒,有利于快速滾動著地。
其中底沒有采用慣常的全掌型碳板,而時采用了更為輕巧的碳管設計,這樣可以有效發揮支撐穩定和抗扭作用,同時又非常靈活。
大底采用TUFF RB橡膠大底增強了鞋底耐磨性。鞋面則采用云羅紗幫面,兼具包裹性和透氣性。
全新U型TPU,從腳跟延伸至中足,對于腳跟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保護作用,可以有效預防著地過程中足過度外翻。

7、鴻星爾克 奇彈4.0
奇彈4.0跟奇彈4.0 Pro的主要差別在于中底、鞋面和大底。
其中底采用奇彈中底,較之上一代緩震性能提升10%,能量回彈提升60%。
同樣在中底布置了碳管有效提升支撐抗扭性能,鞋面則采用了夜光紗鞋面,夜光效果很酷炫。
奇彈4.0前掌加寬了6%,更加適合腳寬人群。在腳跟處沒有采用奇彈4.0 Pro那樣的U型TPU硬質材料支撐。這是一款適合長距離訓練的跑鞋。

8、匹克 UP30 2.0
從外觀看,UP30 2.0與UP30 2.0 Elite差別似乎并不大,主要在中底厚度方面存在差異,同時鞋面上下層布局有所不同。
匹克將其定義為無門檻輕松駕馭的碳板跑鞋。其中底也是采用雙密度材料,上層采用名為P-POPUP生物基澎湃科技,也即從天然蓖麻油中提取的物質經過超臨界發泡而成。
下層采用名為PEAK-TAICHI輕量化態極科技,上下兩層之間的夾層則是全掌鏟形碳板,鞋面采用匹克梭織材質,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包裹性。

9、361° 飛燃ST
如果說飛飚主要針對精英或者成熟跑者比賽時穿著的話,飛燃ST主要則是針對更多大眾跑者比賽競速時穿著。
飛燃ST強中底采用了EVA物理超臨界發泡技術,也即361°自主研發的Q3U!KFOAM中底科技,飛燃ST沒有采用飛飚那樣PEBA發泡材料,而是EVA發泡,就決定的其不是“硬彈”材料,而是更傾向于“軟彈”。
飛燃ST本身也有鏟形碳板,提供足夠的支撐抗扭,所以飛燃ST適合全馬330以外跑者比賽的競速跑鞋,而330以內跑者更加推薦飛飚。
飛燃ST在鞋面方面采用了ETPU紗鞋面,包裹性良好,同時透氣輕薄,也有效減輕了全鞋重量,相比飛燃,在細節改進非常多,其腳跟采用了收縮設計,這樣可以更加穩定的鎖住腳跟,解決鞋跟不跟腳的問題。
飛燃ST的大底采用了RPU,其立體紋路有效增強了抓地力,耐磨性也得到有效保證。

10、361° Spire S2
Spire-S是國際線的第五代,Spire-S2則是Spire-S的第二代。
Spire-S2使用QU!KSpring 和BOUNDAIR°的雙密度泡棉組合,上層使用QU!KSPRING ,主要發揮緩震作用;
下層使用BOUNDAIR°脂肪族TPU泡棉,回彈可達70%,主要發揮回彈作用。
全鞋跟趾落差為9毫米。鞋面采用雙層賈卡布,精心設計的孔洞設計有助于鞋面更加自然地隨足部運動,提升靈活性。
鞋頭整片式的大網眼設計,提升透氣性。大底方面,前掌采用輕質發泡橡膠,后跟采用H.A.R.T橡膠提供更好抓地力。

11、必邁 42K 千里
必邁42K千里中底使用Foam4泡棉,Foam4中底比傳統的EVA中底更輕更軟。
在中底上層使用小塊碳板提供支撐抗扭作用,中底下層采用硬質85°的EVA材料,進一步強化支撐。
鞋面采用兩層賈卡布料,并且使用3D立體印壓技術,持久包裹貼合雙腳,舒適透氣。
大底橡膠耐磨系數接近國標3倍,防滑花紋設計為長久奔跑提供良好抓地力。這是一款適合長距離訓練的跑鞋。

12、多威 神行者SE
作為多威次頂級碳板競速跑鞋,其外觀與神行者差不多,神行者SE其更適合普通大眾跑者跑馬,其中底采用多威名為SUDER F2的超臨界發泡材料,這是一種脂肪族TPU材料發泡而成,回彈達到72%,稍遜于PEBAX發泡的神行者中底。
大底則仍然與神行者一樣為CPU大底,同樣內置勺型碳纖維板,鞋面采用的是MONO紗,耐彎折能力強,貼合度包裹性都很好。
材料決定了神行者SE是次頂級碳板跑鞋,其駕馭難度更低,所以適合普通大眾跑者比賽和長距離訓練使用。

13、多威 征途2代
征途2代是多威最受大眾跑者歡迎的跑鞋之一。
全新升級的征途2代采用多威DWMOTE TR輕量化中底材料,相比上一代厚度增加,因此更緩震也更加回彈。
中底內嵌的足弓一小塊碳板主要作用不是推進,而是發揮支撐穩定作用,從而增強全鞋抗扭特性,同時也減少了跑者足著地過程中足過度外翻。
將近1厘米的跟趾落差也非常有利于滾動著地,中底橡膠設計使得耐磨性更強,而本身耐磨耐穿就是多威的特色之一。
征途2帶的鞋面也非常富有設計感和中國文化元素,越來越時尚漂亮在征途2帶體現得淋漓盡致。

14、馬孔多韌勁兒3.0
馬孔多韌勁兒3.0是其推出的第三代訓練鞋,其采用脂肪族中底,回彈達到75%,中底嵌入碳纖維片,起到支撐抗扭作用。
其前掌更寬對于跑者更為友好,大底則采用CPU耐磨防滑大底,鞋面采用賈卡網眼提花設計保證了透氣性,其重量也控制得相當不錯,這是一款很不錯的長距離訓練鞋。


2022年國外值得推薦的
長距離訓練鞋
1、耐克 Nike Air Zoom Pegasus 39
很少有鞋子能像 Nike Air Zoom Pegasus 39 一樣提供多功能性和可靠性,為跑者的每次跑步和任何鍛煉做好準備。
這款值得信賴的耐克主力鞋是一款中性跑鞋,其采用React 泡沫中底,帶來充滿活力和彈性的跑步體驗。
與飛馬38相比,設計師減輕了飛馬39的重量,并在前腳掌上增加了兩個Zoom Air裝置,以便在跑步時提供額外的回彈力。

2、阿迪達斯adidas Adizero Boston 11
阿迪達斯Adizero Boston 11這款跑鞋以波士頓馬拉松來冠名,這款值得信賴的跑鞋專門為跑者進行長距離而設計。超輕盈的鞋面為您提供靈活性和支撐力,同時具有更好的貼合度。
設計師在中底使用阿迪達斯Lightstrike和Lightstrike Pro混合中底材料,讓你在十幾公里乃至更長距離的跑步過程中感覺輕盈舒適。
同時,ENERGYRODS 碳管系統提供強有力的回彈支撐。

3、ASICS GEL-Nimbus 24
亞瑟士GEL-Nimbus從出道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亞瑟士經典系列之一,這是一款可靠耐用的高緩震跑鞋。
GEL-Nimbus 24 比以往更柔軟、更輕便。亞瑟士在中底添加了新的FF BLAST PLUS緩沖材料,使其更具緩震性,同時減輕了整體重量。
Nimbus 24 的中底還采用了額外的 GEL 膠,可吸收沖擊,從而促進跑步時腳跟到腳趾的平滑過渡。
亞瑟士重新設計了 GEL-Nimbus 24 的鞋面,其中 20% 采用回收材料,使輕質網眼朝著可持續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跑者普遍非常喜歡喜歡GEL-Nimbus 24 舒適的包裹性和鎖定腳跟的感覺,這要歸功于柔軟,輕巧的網眼和薄而有彈性的鞋舌。

4、索康尼Saucony Endorphin Speed啡速 3
索康尼Endorphin Speed 啡速是一雙廣受好評的人氣鞋款,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RUNNER’S WORLD》編輯首選獎。
一雙全能速度訓練用鞋,適合進行進階訓練的跑者,可以滿足跑者各種訓練課、提速訓練及馬拉松比賽場景需求。
索康尼Endorphin Speed啡速3全新升級飛翼S型尼龍纖維板,使跑步時的側向穩定性增強,加強對雙足的保護,有效防止過度外旋,穿著穩定性更高;
中底采用索康尼頂級材料PWRRUN PB中底,中底加厚,緩震和回彈得到更好提升,能夠減少觸地帶來的沖擊力,提供搭載SPEEDROLL快速滾動,滾動感更強更均衡,前后掌過度更流暢,帶來很好的速度感體驗,單只重量201克比一些競速鞋更輕,輕便軟彈助力跑得更快更遠。

5、索康尼Saucony Triumph勝利 20
Triumph勝利 是Saucony索康尼跑鞋舒適的代表作,跑者上腳之后立即可感受到索康尼鞋款的專業及舒適。
因其在長距離跑步中仍極度舒適被譽為”跑者的頭等艙“,深受跑者好評。
作為日常訓練及馬拉松首選系列之一 ,其提供了夢幻般的緩沖和更輕量的穿著體驗,這要歸功于索康尼全新調教的PWRRUN 中底泡沫。
該中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緩沖,從而充分吸收落地時所受到的沖擊,并為蹬伸階段提供推進力。
耐用的外底為跑者提供了良好的抓地力,并讓鞋子更加耐用。
比起過去的Triumph 系列, 新一代的Triumph 20將前后落差由8mm調整為10mm,2mm的坡差降低了跑者在跑動中小腿和肌肉承受的負荷,這使得Triumph 20可以被更輕松的駕馭。
Triumph 20不僅是索康尼最好的跑鞋之一,而且可以說是當今跑鞋市場上最好的緩震跑鞋之一。

6、布魯克斯 Brooks Glycerin 20
布魯克斯甘油 20 是一款經典的緩沖跑鞋,也是布魯克斯銷量最好,最受跑者歡迎的跑鞋之一。
甘油20在中底采用DNA LOFT v3材質。這種氮氣注入泡沫而形成的超臨界發泡材料是布魯克斯最柔軟的中底材料,此外,它給你驚人的能量回報,讓你的腳下猶如彈簧。
一位跑者說:“我穿的鞋子中甘油20中底最為越舒服。它實現了緩沖和回彈的完美統一“。
甘油 20 有兩種不同的鞋面可供選擇,常規甘油20具有工程網眼鞋面,前腳掌空間更大,而甘油StealthFit 20 則是針織鞋面。

7、布魯克斯 Brooks Levitate 5
布魯克斯Levitate 5可以讓您毫不費力地、充滿活力地平穩奔跑。
布魯克斯使用 DNA AMP 緩沖技術為您提供長距離跑步所需要的緩震支撐性能的靈活感。
因此,這雙鞋您完美契合您的長距離奔跑,布魯克斯為您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鞋面選項供您選擇:Levitate 5或Levitate StealthFit 5。
Levitate 5具有更結構化的鞋面,體積越大的腳部越適合。它還有一個分離的舌頭和額外的孔眼,兼具包裹性和透氣性。
Levitate StealthFit 5具有一體式的靴子狀針織鞋面,帶有連接的舌頭,更靈活,更輕便,透氣,但也更窄。

8、New Balance 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
使用New Balance 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可以讓跑者跑得更遠,更快。
這款鞋結合了緩沖和能量回饋,非常適合長距離奔跑。
New Balance的能量弧技術是夾在兩層厚厚的FuelCell緩沖層之間的拱形碳板,可為您提供更多能量回饋以推動您前進。
各種水平各種能力的跑步者都喜歡這款碳板跑鞋,透氣的平針織鞋面為這款鞋履錦上添花,讓你在跑得更遠時保持舒適、透氣和穩定。

9、New Balance Fresh Foam 1080v12
輕量化同時緩震極佳是New Balance Fresh Foam 1080 v12的核心優勢。
New Balance加載了最新的1080中底技術,該技術主要是Fresh Foam X緩震材質。
枕頭狀中底可以實現輕柔著陸,并且讓跑者著地階段從鞋跟到腳趾平滑過渡。
跑者非常喜歡New Balance Fresh Foam 1080 v12柔和輕盈的技術組合。
但它不僅僅是柔軟的,中底泡棉的彈性響應也很積極,不僅適合慢跑,也適合快節奏奔跑。
Hypeknit鞋面外形良好韌性很足。鞋頭使用彈性面料從而適應各種腳型,因此這雙鞋包裹性良好。
New Balance Fresh Foam 1080 v12既舒適又多功能,無論您是速度訓練,整天站立工作,還是進行長距離訓練,1080 v12完全可以勝任。

10、HOKA Kawana
該款跑鞋提供了非常日式的名稱,Kawana為跑者提供反應靈敏,生動和平穩的跑步體驗,使得其非常適合長跑。
這款鞋采用 HOKA 全新的中底,打造更靈敏的跑步體驗,同時兼具有力的反彈,讓跑者不會感覺腳下太軟。
Kawana采用早期meta-rocker 設計和燕尾幾何形狀,可實現更平滑的腳跟著地。
一位跑者穿著后指出:“Kawana似乎有助于重心過渡,因此可能可以縮短觸地時間,讓人跑得更有彈性同時富有節奏感”。
透氣的提花網眼鞋面提供充分的透氣性。此外,這款鞋有一個加長的鞋跟袢帶,使其更容易穿脫。

11、HOKA Bondi 8
HOKA在制造Bondi 8將緩震柔軟性放在首位,這款鞋為跑者提供極致的舒適感。
最新版本的鞋子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超輕和彈性泡沫超厚中底,可使得每一步極為輕柔和富有彈性。
無窮無盡的緩沖給Bondi 8帶來了一種非常輕盈,猶如在云彩間奔跑的感覺,其Meta-Rocker 具有加長的鞋跟幾何形狀,可輕松著陸和快速、平穩的實現重心快速過渡。
HOKA Bondi 8優越的緩震性能提供了極佳的跑步舒適性。從鞋跟到腳趾,Bondi 8 是您發現的最舒適的跑鞋之一。

12、奧創 Torin 6
ALTRA路跑系列中的經典公路鞋款 TORIN 6,搭載ALTRA EGO? MAX中底,高彈且輕量,4-6分配速都能輕松駕馭。
標準型鞋楦適合絕大多數跑者腳型,中足鎖定的同時給腳趾富裕空間。
升級的鞋領提升腳踝包裹性,鞋舌邊緣采用柔軟織物避免上一代磨腳問題。TORIN 6,為每一次跑步的每一公里做好準備。

13、奧創 Vanish Tempo
Vanish Tempo,Vanish系列的最新版本。
與 Vanish Carbon 一樣,這款鞋輕量,高緩沖,專
為速度和賽事而生。
搭載Active Stance Rocker曲線滾動設計,提升奔跑流暢度和跑動效率。
和Vanish Carbon一樣,中底采用相同的ALTRA EGO? PRO材料,為每一公里提供高效緩沖;FootShape? Fit 適應型契合腳型技術,增加腳部包裹貼合度,鼓勵腳趾放松并自然蹬地,提供短至長距離競速所需的力量和穩定性。

14、美津濃 Mizuno Wave Sky 5
如果您想要柔軟、平穩的跑步體驗,美津濃Wave Sky 5就是您的完美之鞋。
美津濃Wave Sky 5包含兩種頂級泡沫組成的雙密度中底:美津濃Enerzy 和美津濃Enerzy Core。
美津濃 Enerzy 是其應用最為廣泛的泡棉,而 Enerzy Core則是美津濃產品陣容中最柔軟、最具彈性的泡棉成分。
結合在一起,兩種泡沫提供了極其柔軟和有彈性的跑步感受,著地過渡感覺像絲綢一樣光滑。
一位跑步者在穿著 Wave Sky 5后評論說:“新泡棉比我預期的更令人振奮,我的第一次試穿說實話,當天我非常疲憊。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雙鞋仿佛為我的腿增添了新的能量和動力,盡管那天我身體比較累,但這雙鞋卻給了我極佳的跑步體驗,跑完后身體很輕松疲勞一掃而光”。
美津濃Wave Sky 5采用了新的編織鞋面,以獲得更好的貼合度和更輕盈的感覺,是渴望柔軟而富有彈性地跑步的跑者的最佳美津濃跑鞋之一。

15、昂跑 OnCloudmonster
當訓練里程開始堆積時,它會給你的身體帶來很大的磨損。
On Cloudmonster為您提供最大程度的緩震,從而在長距離跑步期間保護您的關節和肌肉。
從簡單的5公里到30公里,它為您的跑步帶來強勁有力的緩震回彈。
On Cloudmonster使用 On 有史以來最大的 CloudTec 和大量的彈性Helion超級泡沫。
寬敞的前掌讓您的雙腳在跑步過程中開始膨脹時依舊保持舒適,同時提供支撐貼合性。
輕巧,耐用且耐高溫,On Cloudmonster將讓你獲得極佳的跑步體驗。


小結
長距離訓練鞋作為成熟跑者日常訓練的主要用鞋,承擔了跑者絕大部分跑量,跑者對其緩震、回彈、支撐、透氣、耐磨、包裹等全面要求也越來越高,其與競速跑鞋,日常訓練鞋的區別也更加明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09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