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漁家姑娘在海邊紀錄片(漁家姑娘在海邊)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1)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產生了很多部經典的戰爭題材影片,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弘揚革命英雄主義,感染、教育了幾代人,并傳唱至今,如《我的祖國》《英雄贊歌》《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誰不說俺家鄉好》《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中國軍網微信將陸續發布“經典戰爭電影歌曲解讀”系列文章,帶你一起回顧那些年傳唱大江南北的經典曲目。
1975年8月,全國上映了一部彩色故事片《海霞》,影片中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與電影《海霞》一起,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海霞》與同期的《創業》《閃閃的紅星》等影片一起被認為是70年代中期為數不多的幾部優秀影片。

《海霞》是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根據黎汝清小說《海島女民兵》改編,編劇謝鐵驪,導演錢江、陳懷皚、王好為,吳海燕、蔡明、趙聯、田沖、陳強等主演。
影片通過女民兵海霞的苦難身世和成長過程,表現了同心島上貧苦漁民解放前后與封建漁霸和國民黨特務斗爭的故事。這部影片將解放之初一群意氣風發的女民兵融入美麗的海島風光,很有特色。

電影《海霞》劇照
影片中的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黎汝清填詞,王酩譜曲。
黎汝清出生于山東博興,1945年參加八路軍,參加過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建國后一直在南京軍區從事文學創作工作。
1966年,他創作小說《海島女民兵》,1974年8月,導演謝鐵驪在拍攝根據《海島女民兵》改編電影《海霞》時,讓黎汝清寫一首《海霞》電影插曲的歌詞。黎汝清經過認真酙酌后終成詞稿。歌詞委婉、抒情,表現了海島女民兵參加生產勞動、保衛新生活的純樸、執著、倔強的性格和堅定信心。謝鐵驪和作曲家王酩見稿后大為贊賞,譜成影片插曲后,隨著電影播放,隨即傳遍祖國南北。
上下滑動查看歌詞
《漁家姑娘在海邊》
大海邊哎沙灘上哎
風吹榕樹沙沙響
漁家姑娘在海邊嘞
織呀織魚網
織呀嘛織魚網
嗨...嗨...
漁家姑娘在海邊
織呀嘛織魚網
......
高山下哎懸崖旁哎
風卷大海起波浪
漁家姑娘在海邊哎
練呀練刀槍
練呀么練刀槍
嗨~嗨~
漁家姑娘在海邊
練呀么練刀槍
《漁家姑娘在海邊》的作曲者王酩,1953年學習作曲,1959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后入中央樂團創作組從事音樂創作。電影音樂是王酩音樂成就主要組成部分。《漁家姑娘在海邊》這首歌是王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7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的主要成就之一。
王酩在為《漁家姑娘在海邊》作曲時,全身心投入,將曲子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反復修改、演唱,他的每一遍唱曲,都是在傾訴積蓄在心里的感情。這首歌曲調優美樸實,民歌風味濃郁,并具有現代感,使人百唱不厭、百聽不厭。隨著電影的放映,這首歌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隨后,王酩的音樂創作如決堤一般,特別是電影歌曲,給人們一個接一個的驚喜,如電影《黑三角》的《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小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櫻》的《媽媽看看我吧》《淚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祖國春常在》《有一個青年》的《青春啊青春》……這些影視歌曲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伴隨著新時期文學和影視作品的繁榮,這些影視歌曲被傳唱四方,成為新時期第一批原創流行歌曲。

作曲家王酩
王酩、施光南、王立平曾被譽為新時期青年作曲家“三駕馬車”。作曲家王立平說:“王酩是這一代里優秀、有代表性的一個。”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組織評選的“聽眾喜愛的十五首歌曲”,其中有四首是王酩的代表作:《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青春啊青春》《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此外,他和詞作家喬羽合作的《難忘今宵》堪稱經典。
影片中《漁家姑娘在海邊》由女高音歌唱家陸青霜領唱,中央廣播文工團合唱。陸青霜,浙江省臨海縣人,1949年加入浙江省臺州地委合唱團,1952年調入浙江省歌舞團,1955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任獨唱演員。她演唱的《小河的水呀靜靜地流》《芝麻開花節節高》等歌曲廣為流傳。她為電影《錦上添花》《春苗》《海霞》《水鄉的春天》等錄制的插曲,深受群眾的歡迎。

歌唱家陸青霜
《漁家姑娘在海邊》40多年來久唱不衰,“大海邊哎, 沙灘上哎, 風吹榕樹沙沙響,漁家姑娘在海邊哎,織呀織魚網, 織呀嘛織魚網……”海島女民兵對解放后的生活充滿幸福、充滿憧憬,一邊織網,一邊練武,勞武結合,全民皆兵,那優美的歌聲和美麗的畫面,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
作者:徐平
編輯:李響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475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