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東北女匪駝龍之死(東北女匪駝龍真容)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8)

“哈哈笑,哈哈笑,官兵來了胡子跑。你買鞭,我買炮,駝龍綹子被拔掉。”
這是1925年在吉林長春當地流行的一首童謠,描述的正是民國女匪首駝龍。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可這個駝龍卻行為大膽,不受世俗約束,被人稱之為一代奇女子。
她不僅人長得漂亮,被捕后就連張學良也想一睹芳容。而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傳奇的經歷,完全打破那個舊社會的條條框框:淪落過風塵、做過壓寨夫人、也做過土匪頭子,最終24歲被槍決。
她的人生到底有著怎樣戲劇性的色彩?同一時期著名的女匪還有一枝花,為何獨獨駝龍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甚至在此后還美化她的形象,以她為原型改編了影視劇?
駝龍原名叫張淑貞,是東北遼陽人,自幼家境貧寒,母親去世得早,一直與父親相依為命。

(畫報)
父親疏于管教,加之又從小缺失母愛,所以張淑貞生性就比其他女孩頑劣,也極度渴望被愛。恰巧當時又正值亂世,只有16歲的張淑貞,因為誤信讓人的花言巧語,此后被拐賣到了長春一所名叫金玉堂的妓院。
張淑貞雖說性格比較野,但也拗不過妓院老鴇和看管人的欺壓,慢慢也學會了妥協,從最終的抗拒到慢慢的隨遇而安。而在妓院,張淑貞靠著自己的窈窕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很快搖身一變成為“金玉堂”妓院的招牌。
但這種逢場作戲的愛,讓張淑貞對于愛變得麻木,本以為這樣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會伴隨著張淑貞終老。然而一個叫王福棠的人的出現,再次改變了張淑貞的人生。
王福棠是長春當地自稱“任義軍”土匪綹子的大當家,在江湖號稱“大龍”。當時王福棠正是因為張淑貞的名氣才來到金玉堂,一見面果然名不虛傳,王福棠一眼就看上了張淑貞。
但王福棠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我們都說“臭味相投”,王福棠的粗獷、豪爽的氣概,也讓張淑貞很是欣賞。此后兩人在經過一番相處后,也就情投意合,關系越來越密切。

但江湖有江湖的規矩,王福棠要帶走張淑貞,那也要從金玉堂妓院給她贖身,但金玉堂的老鴇卻死活不肯放走這顆搖錢樹,畢竟自己妓館還得靠張淑貞這塊活招牌來養著。
王福棠此人雖說是土匪,但也比較講道義,凡事也講究個先禮后兵,于是多次和老鴇交涉贖身一事,但都遭到了拒絕。
不得已才露出了土匪的面目,為了讓妓院老鴇能放張淑貞,王福棠派人綁走了老鴇的兒子綁,并以此來脅迫老鴇讓王福棠為張淑貞贖身。
最終老鴇才無奈放手,張淑貞從妓館被贖身,此后便隨王福棠上山成為了壓寨夫人。而這也正是張淑貞傳奇經歷的開始。
王福棠確實也沒看錯張淑貞,張淑貞的性格遠不同于那個時代大部分的女子,她性子潑辣,頗有點男人豪爽的性格,敢愛敢恨,做任何事情也是敢作敢當。
她作為一名女流之輩在山寨里,并沒有像其他女子那樣扭扭捏捏,除此之外,她還對騎馬射擊表示出很大的興趣。

(雙槍駝龍劇照)
王福棠對她也是有求必應,當即送了兩支嶄新的德國鏡面匣子槍給她作為定情信物。張淑貞此后就跟著王福棠練槍騎馬,愈發有山寨夫人的風范,更是在江湖上報號“駝龍”,真正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女匪。
此后她經常和王福棠帶領著一群土匪活動于濱江道的五常、榆樹等地。干的事情也并不光彩,打家劫舍,奸淫擄掠,那是樣樣沒落下,一時間他們這個土匪綹子成為了當地百姓的公敵,百姓也是怨聲載道。
隨著這股土匪綹子勢力不斷壯大,也帶動了其他土匪綹子的氣焰,把吉林等地搞得民不聊生。
很快也引起了東北軍的注意,當時擔任吉林省警備司令的李杜接到剿匪的命令,期間就曾多次率部在五常一帶,對當地的土匪發起了圍剿,其中就包括王福棠他們。
這些土匪綹子雖說人多勢眾,但畢竟只是些散兵游勇,遇到戰事并不會拼死抵抗,也不具備系統作戰的能力,一遇到正規軍的圍剿,很快就潰敗逃散。

(雙槍駝龍劇照)
其中號稱“老白龍”土匪頭子,最后被招安,而此人正是此后抓捕駝龍的關鍵人物。
在被圍剿后,王福棠和駝龍這股土匪綹子,憋了一肚子氣,于是找機會準備報復。
最終于1923年10月,大龍和駝龍聯合了其他幾個土匪綹子,去偷襲吉林德惠萬寶的亂石山善人屯,引發了當時轟動東北的兵打亂石山事件。
那天一眾土匪摸到村邊,駝龍騎馬手持雙槍,高呼:“弟兄們,沖啊,各人找個人的老丈人家!”
只見一群小土匪像是打了雞血,四散而去,他們先是劫掠了村里張家、老黃家的小窖,除搶劫財物外,還會對村里的婦女進行奸淫。
一時間亂石山化作了人間煉獄,哭聲、喊聲、嚎叫聲響徹整個山谷。村民被逼得上吊的上吊,跳井的跳井。
而在攻打當地一戶最大的富戶老紀家的時候,土匪們卻遇到了困難。紀家家大業大,家里請了不少家丁,再加上院墻高筑,一時間土匪們也無法攻破,只得在外一邊破口大罵一邊發起猛攻。

(處決土匪)
然而就在土匪進攻時,德惠地方保衛團也得到了消息。原來地方政府鑒于此前吉林地區匪徒為患,官府為了加大對土匪打擊的力度,在圍剿的同時還在各地成立了地方保衛團。
就在亂石山戰事陷入焦灼的時候,德惠地方保衛團以及長春保安隊的人馬接連趕到,隨后與紀家家丁里應外合,將這股土匪綹子打的措手不及。
慌亂中駝龍逃出生天,而丈夫王福棠因傷重不治,死在了荒郊野嶺,就連尸身也沒能帶回。王福棠的死,駝龍傷心不已,以至于他性情大變,并在此后她暗自發誓一定要為丈夫報此血海深仇。
逃離德惠后,駝龍又重新整頓了殘部,自己成為了這伙土匪綹子的大當家。

(雙槍駝龍劇照)
在那個時期土匪雖說也不少見,但女匪卻是少之又少,駝龍善使雙槍,槍法很準,加之常在各地鬧事,她的稱號慢慢也在當地傳開,甚至也被人傳的神乎其神,人稱“雙槍駝龍”。這些無疑也給她的人生又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而真正讓她為更多人所知的是,那起著名的東荒地血案,而制造此起血案的正是駝龍。
1924年,駝龍成為大當家后,又轉嫁了王福棠的弟弟,號稱“九龍”。兩人在經過一番商量后,制定了為大龍復仇的計劃。
當時正值奉直開戰之際,省城及地方布防士兵被調至前線,各地防備空虛。駝龍等人正好趁此時機,狠狠打擊了此前的紀家,包括幫助過紀家的人。并放下狠話:“誰反抗就干掉誰!”
一時間這股邪惡勢力席卷了東荒地,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血案。

(劇照)
眼看這場殺戮愈演愈烈,所幸的是當時駝龍的丈夫九龍在戰斗中,不幸死亡,這種席卷的勢頭才算緩和了下來。此后地方勢力,也慢慢反應了過來,組織了反擊。
駝龍見勢不妙,于是撤離了省城,此后率領殘部撤回了濱江道一帶,之后投奔了同時期當地另一女匪首一枝花。
一枝花原本是雙城巨紳之妻,后來因為丈夫被牽扯到一起政治性案件中被槍斃。一枝花因此對政府心灰意冷,占山為王,一心與官府作對。一枝花與駝龍不同,她雖說做土匪,但從不搶掠商民,大有種官逼民反,水泊梁山的感覺。
為何后人多談論駝龍,而鮮少聊到一枝花,其中很大一點原因就是一枝花雖為女匪首,但鮮少作惡,比駝龍的經歷要低調得多。而駝龍行事大膽,甚至是行為荒誕,在那個時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異類。
而為人所談論者,往往有兩個極端,大奸大惡和大善大愛。顯然從駝龍的總總經歷來看,她是屬于前者。

(女匪一枝花劇照)
駝龍投奔一枝花后,很快就遇到了新的問題。由于突然加入這么多的人手,如果不行土匪搶掠的勾當,根本無法養活這么多人。
不得已,一枝花作為匪首,自然得考慮到手下人的溫飽問題,于是答應了外出搶掠。但她也定下了規矩:“只準搶掠財物,不可行奸淫殺人之事,違令者處死。”
所謂盜亦有道,一枝花顯然在這一點上比駝龍具有更多的原則。但駝龍對此卻不以為然,所到之處,依舊放任手下土匪行奸淫之事。然而這樣的舉措,反而使得周圍的地痞無賴爭相恐后地加入駝龍的陣營。
更荒誕的是,駝龍還從這些投靠自己的無賴中,挑選了16名少年作為自己的貼身侍衛,也就是《申報》中提到的“面首”,面首出自于宋書意為男寵之意。可見駝龍此人行為之大膽、之荒誕。

(女匪合照)
作為大當家的一枝花,眼看駝龍在自己眼皮底下如此暴亂無度,甚至還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多次下了殺心,想將其除之而后快,但又懼于駝龍當時人多勢眾,最終怕落于下風。
但自己也無法再與駝龍茍同,此后便將自己雙城的地盤讓給了駝龍,自己率部去了其他地方。據說此后因為勢單力孤,投靠了另一個土匪綹子,最后被捕,也就銷聲匿跡了。
而這一邊一枝花走后,駝龍順勢成為了大當家,勢力也不斷擴大,人數達到了兩千余人。于是經常帶著手下,前往長春等地燒殺搶掠。期間多次打敗地方官軍,在當地聲勢浩大,也最是臭名昭著,鄉民對這個女土匪也是恨之入骨。
當然這也是此后為何在駝龍被捕的時候,押赴刑場時,萬人空巷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是慕名前來一睹這個惡名遠揚的女土匪。

(劇照)
那為何當時駝龍能在吉林各地耀武揚威這么久呢?
其實主要的一點就是前面說的,當時正值奉直開戰,地方政府兵力空虛。再加之駝龍所聚集的土匪大多是些欺軟怕硬的地痞無賴,并不懼怕當地士兵,所以才能如此肆無忌憚。
隨著直奉戰爭的結束,奉軍開始回防駐地,這時候,他們才騰出手來對付駝龍這股土匪綹子。在正規軍的圍剿下,駝龍所率的這群烏合之眾,很快就敗下了陣來,被打得四處潰逃。
駝龍獨自一人逃到了公主嶺,此時的她已是窮途末路,無處可去。隨后便隱姓埋名隱匿在鴻順妓院,做回了妓女,重操舊業。

(鴻順妓院)
李杜派部下繼續追查駝龍的蹤跡,而當時負責追查的正是此前被招安的“老白龍”,他對駝龍知根知底,很快偵察到駝龍隱匿在鴻順妓院,隨后便假扮成闊商來到鴻順妓院抓捕。
老白龍點名要她服侍,按照行規,駝龍必須接客。就當駝龍伺候老白龍寬衣的時候,老白龍轉身將槍頂住了駝龍的頭:“你還認識我嗎?跟我走一趟吧。”
駝龍此時依舊鎮定自若,淡淡說到:“等我換件衣裳。”說著就轉身去取柜上的皮箱,剛拿下來,但老白龍也比較警覺:“不必麻煩了。”說罷上前直接反扣住駝龍的雙手,將其制服。
事后老白龍翻出皮箱,只見兩把德國鏡面匣子槍,泛著寒光,倒抽了一口涼氣。
至此,駝龍的人生也算是落下了帷幕,從妓院開始也從妓院結束,何其富有戲劇性。
此后李杜將駝龍羈押到了長春,準備將其軍法處置。而此時卻受到了少帥張學良的電報:將其押往沈陽,他也想見見這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美艷女土匪。與此同時,不久后又接到了吳俊升的電報:將其押往八面城。

(處置信函)
這兩封電報卻讓李杜為了難,左右都不是,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地處決,誰也不得罪。于是給駝龍拍下了最后一張照片,準備在1925年1月21日這天行刑。
1月21日那天,長春街頭人頭攢動,大家爭先恐后來一睹這個“勇猛”、“美艷”,會使雙槍的女匪首。而此時的她身穿一條長棉裙,脖子后面插著一根白色長條招子,上面赫然寫著“奉令擊斃匪徒張淑貞”幾個大字。
街邊民眾看著這一幕,議論紛紛:“可惜了,這么好的大姑娘白瞎了啊!”“生的多俊啊!”也有人知道其惡名的:“這種人,該死!”......

(畫報)
隨著一聲槍響,東北匪史上又多了一抹殷紅,也多一段人們酒后飯余的故事。
至此關于女匪駝龍的故事也被各種傳頌,甚至被人美化成了正義的抗日英雄形象。話劇《槍斃駝龍》,電視劇《雙槍駝龍》等等更是讓后人將這個曾無惡不作的女匪宣傳成了正義的化身。
而這一切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駝龍作為一個舊社會的女人,表現出完全異于其他女性的行為,打破了傳統人們對女性定義條條框框,成為勇敢的代名詞。所以人們才更愿意將其美化,甚至為此津津樂道。

(長春)
就如駝龍臨死前所留下的那段話:“我張淑貞,今時年二十五,十九歲下窯子,大龍花三千元為了贖身,遂跟大龍前后為匪六年,死我手下者不知幾千人。一個娘兒們,能縱橫數百里,屢抗官兵,也算是露臉了,今又承諸位盛情送行,謝謝!”
敢作敢為,豪爽的性情可見一斑,這樣極具性格又貌美的女人,又怎能不引來爭議,甚至成為人們酒足飯飽的“美談”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714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