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道道經(jīng)典美食100例(七夕會美食打卡品脆鱔)
發(fā)布時間:2024-10-23閱讀(13)
無錫脆鱔,亦有太湖脆鱔之稱,是我國眾多鱔魚佳肴中獨樹一幟的風(fēng)味美食。

妻的哥哥,正宗無錫人,在無錫還添小居,妻常帶我周末度假去無錫。帶著美食的記憶,我好幾趟去了醉月樓,愛上脆鱔這道難以忘懷的錫菜。
無錫鱔肴系,當(dāng)?shù)厥竺酥弧o錫脆鱔,亦有太湖脆鱔之稱,原名梁溪脆鱔,是我國眾多鱔魚佳肴中獨樹一幟的風(fēng)味美食。相傳始創(chuàng)于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國年間。無錫有梁溪河,西通太湖,惠山直街有位姓朱的油貨攤主,創(chuàng)意發(fā)明脆鱔,流傳于世,經(jīng)幾代名廚改進(jìn),日臻完善。脆鱔外觀鹽褐色,色澤暗金黃,脆而不膩,酥而不僵,晶瑩剔透,松脆適中,香氣撲鼻。
那天,晨曦初露的時分,我們赴著名的黿頭渚觀荷,中午相約建筑路的醉月樓,五個多小時的奔波,早已饑腸轆轆。中等個子的莊師傅是“脆鱔”第七代傳人,現(xiàn)任這家醉月樓的廚師長。講起脆鱔,他意猶未盡:脆鱔在江蘇無錫十大名菜中,榜上有名,是地地道道的功夫活,制作時要“繃緊神經(jīng)”,主要靠高、中、低三檔油鍋,三下三上。第一次下鍋,要高油溫浸炸,至表面殼一次成型,撈上后,慢慢醒一醒;第二次下鍋,掌握中油溫,將水分炸收吸干,炸聞干香后,出鍋,涼一涼,即使保存幾天,也不易發(fā)軟;第三次下鍋,需靠低油溫,一般客人點菜后,方才下鍋,撈一撈直接端上桌,熱氣騰騰。烹飪中,鱔要一刀刀切,一鍋鍋炸,一份份裝,全部都是手工活。裝盆時,架空高聳,又在頂部撒上一小撮嫩姜絲,點綴其間,白得可愛,脆鱔配上姜絲,我覺得,吃起來酸酸的、甜甜的、脆脆的,口感豐富滋味美。
傳承89年的醉月樓,門店多家,這家店鋪寬敞大氣,墻頭上掛有特色佳肴的老照片,進(jìn)門處滿墻都是獎匾,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錫幫菜制作技藝示范店、中國錫菜十大名店、中國錫菜十大名牌等殊榮。我們嚼著香噴噴的脆鱔,還點了幾個招牌,灌蟹蝦球、蓮荷童雞、鏡箱豆腐,更有糟醉技術(shù)的糟鵝、糟毛豆、糟百葉等幾碟小菜,月樓名醉,醇香芬馥。不到無錫醉月樓,不知錫城真滋味。(文 / 王士雄)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321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