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澳門五大美食 澳門最著名的美食其實是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27)
澳門南部路環島,最大的特點是自然風光和本地人居住的狀態保持得較為完好,鳥語花香,是澳門人休閑度假的熱門地點。這里沒有金碧輝煌的高樓,沒有一擲千金的人生,更沒有燈紅酒綠的生活,只有平淡樸實、布滿滄桑印記的街道和低矮的房屋,在歲月里不聲不響。
但路環也吸引了不少來澳門旅游的游客,究其原因,終究逃不過一個“吃”字。誰讓咱中國人“民以食為天”呢。
若說澳門最知名的美食,非“葡式蛋撻”莫屬。顧名思義,蛋撻發源于葡萄牙。據說曾有人來到葡萄牙,問當地人,葡萄牙哪里的蛋撻最好吃,得到的回答是:葡萄牙的每一個蛋撻都是最好吃的!
我曾經去葡萄牙里斯本的時候,專門去吃過第一家蛋撻店的蛋撻。蛋撻起源于葡萄牙里斯本貝倫區的“熱羅尼姆修道院”。18世紀,修道院的修女們研制出了蛋撻,因為當時要用大量的蛋白給衣服上漿,剩下的蛋黃就用來做點心。
熱羅尼姆修道院
1820年,葡萄牙自由黨人發起革命,許多修道院被迫關閉,窮困潦倒的修女們只能出售自制的點心。后來蛋撻的配方被一個甘蔗廠的老板買走,迅速被人們所接受。1837年,甘蔗廠老板就在修道院旁邊開了一家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一直到今天都門庭若市。
近兩百年來,這家店一直沿襲著古老的秘方,原始配方一直被當地的主糕點師嚴加守護,作為商業機密,到如今也只有三個人掌握蛋撻所用配料的方法。
沒想到來自英國的藥劑師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旅行中,在里斯本吃了蛋撻。雖然沒有掌握核心的制作秘方,但醫藥工作的背景讓他對配方和材料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在葡式蛋撻的基礎上“改造升級”,加入了自己的創意——主要用豬油、面粉、水和蛋為原料,融入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將原先的歐式曲奇外殼,改造成廣式酥皮,使之更適合東方人口味;又調整了蛋心配方,多加特制的奶油或黃油,使得口感上比里斯本的蛋撻更勝一籌;還靜心揣摩烘焙的時間,既讓焦糖在蛋撻表面留下看似“不小心”燒焦的外表,吃起來又沒有絲毫的焦味,成就了如今聞名于世的安德魯蛋撻。
也是,別看英國餐那么難吃,滿大街“炸魚薯條”,但英式下午茶里那么多精致的甜點,英國人做甜品可是有一手啊!1989年9月15日,安德魯在路環島上開設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安德魯餅店”。
澳門傳奇的蛋撻店還有一家叫“瑪嘉烈蛋撻店“,其實安德魯和瑪嘉烈是兩口子!1996年婚姻破裂,兩人分道揚鑣。但畢竟一起過了那么多年,制作蛋撻的秘方瑪嘉烈早知道了。她在澳門半島另起爐灶,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蛋撻店。其實咱們還得感謝他們離婚了,因為瑪嘉烈比安德魯更有經濟頭腦,她把秘方賣給了肯德基!從此香氣四溢的蛋撻才更為世人所熟知。所以,如果說安德魯把蛋撻從葡萄牙“沖出歐洲”,他的妻子瑪嘉烈更讓蛋撻“走向世界”。
2006年1月,安德魯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的旅游功績勛章,以表揚他創造澳門招牌蛋撻的成就;同年12月官也街分店也開業了。遺憾的是就在這一年年底,年僅51歲的安德魯因哮喘病發作驟然離世。唯一慶幸的是,蛋撻生意越做越大,不僅在度假村內又開設了一家分店,甚至還開到了港臺及東南亞等地。
隨著安德魯先生的離世,關于蛋撻的傳奇故事告一段落。如今兩家蛋撻店在澳門的熱度不相上下,吸引無數游客慕名前往,兩口子的愛恨情仇也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八卦。但依然有不少人認為,只有路環的總店才是正宗的“安德魯蛋撻”。
其實我根本沒做關于蛋撻的攻略,旅途中我幾乎不做美食攻略,都是走到哪兒吃到哪兒。那天早上乘車來到路環,下車一抬頭就看見了蛋撻店。嘿,這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嘛!
安德魯餅店的位置算是比較偏遠,我去澳門的時候游客不多,來店里的大多都是當地人來買早餐。我已經在里斯本吃過葡式蛋撻,雖然年頭長了味道早就忘了吧,來這就買一只嘗嘗而已。
店內也有其他簡餐出售
剛出鍋一爐,不大的屋子里彌漫著香氣
蛋撻底表層是香脆的蛋酥層,經過烤箱的烘制,松脆酥香;中間的蛋黃層是蛋撻的靈魂,香滑柔軟,甜而不膩,入口即化,令人回味無窮。
享用蛋撻最佳地點是小店馬路對面樹下長椅上,一邊品嘗蛋撻帶來的美妙滋味,一邊感受路環悠閑寧靜的生活氣息。
安德魯餅屋:
地址:澳門路環市中心撻沙街1號地下
營業時間:7:00-22:0(周三7:00-19:00)
安德魯咖啡店:
地址:澳門路環屠地前地
營業時間:9:00am-18:00
瑪嘉烈蛋撻店:
地址:澳門半島約翰四世大馬路金利來大廈17B地舖時間:8:30-18:00(周一-五),周三休息
安德魯餅店不遠處就是“恩尼斯總統前地”,這里是路環的中心廣場,中央的恩尼斯花園占地僅380平方公尺,是為了紀念葡萄牙總統恩尼斯所設立的,是路環市區的地標之一。
園內種有一棵巨大的龍眼樹,中央有一尊純歐式風格的愛神丘比特噴水雕像。在韓劇《宮》里,信和彩京就曾在花園的石凳上聊重逢后的近況。
如果說路環有什么讓我失望的,黑沙灘絕對是唯一。諸多旅游攻略上都提到了路環東面的黑沙灘,因黝黑的細沙而得名,也入選了“澳門八景”之一。據說這種黑色的細沙是由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黑色次生礦海綠石所致,經年累月被海浪沖刷到岸邊,年復一年積累下來,使得原來潔凈明亮的白沙灘變成了神秘迷人的黑沙灘。
我曾經在夏威夷大島見過黑沙灘,夏威夷的黑沙灘因火山噴發形成,全名叫“普納魯吾海灘公園(Punalu’u Beach Park)”,位于大島東南部,火山國家公園和Naalehu小鎮之間。黑色的沙,黑色的海,大風卷起黑色的海浪拍打著岸邊黑色的礁石,氣勢磅礴。
我是在午后到黑沙灘的,公交站就在沙灘對面,海灣呈半月形,全長1公里多,坡度平緩。看見黑沙灘的第一眼就覺得大老遠坐公交來上當了,完全看不出黑沙的樣子,只是臨近海水有點發黑,不知道是不是水臟……
前一天曾在澳門博物館里看到過關于黑沙灘的介紹:岸邊曾發掘出4000余年前的陶器,說明這里早就有人類居住。如果有興趣,附近還有一個百年歷史的“黑沙村”,隱藏于大片木麻黃叢林中,是觀看日出的最佳地點。
沙灘旁邊倒是有幾家燒烤攤,生意挺火,老板也熱情地招呼著。只是我的心情被所謂的黑沙灘一下子down到了谷底,完全沒心思坐下來享受陽光海浪。
后來跟當地人提起黑沙灘一點也不黑,結果對方說“是黑的,只是臺風把黑色的沙子又都刮進海里了……”不知真假,如果有之前去過黑沙灘的朋友,也求證一下。
當然也可能是我當時中午到的,太曬了。海里有不少本地人游泳、玩帆板。
每逢周末,澳門當地人最喜歡攜家帶口來到路環,這里有矗立于山頂的媽祖女神,有可以看“國寶”大熊貓的郊野公園,更有可以休閑、燒烤的露營地。或是就像我曾經說的那樣,找一家小咖啡店,坐下來慢慢喝一杯。
有人說吸引人的不是咖啡,而是充滿故事的澳門味。其實,這更是路環的魅力所在。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游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只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余座城市。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507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