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莆田有什么好吃的特產 福建省莆田市8種特產與美食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6)
敬祭媽祖九層粿。九層粿,是由九層不同顏色的米漿合成的一種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為料,磨成米漿,分成九個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適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層為紅色,第二層為淡黃,第三層為原白色,直至反復至九層)。因此粿共九層,故名之九層粿。其制是紗布墊蒸籠之底,上第一層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層,直至第九層為止。蒸熟之后涼開,切成菱形,不但外觀奇特雅氣,且口感滋潤細膩,吃來松脆,淡甜,最宜小孩與老人,為莆地特有之小吃。

莆田熗肉,是莆田民間有一道傳統的家常菜。做法雖說簡單方便,但有不少釉奧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其真傳,要做出同樣的品質和味道很難的。經得行家指點,才知道要做好這道菜,可要拿出四樣功夫來。其一是選好肉料。最好選用質地柔嫩的豬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爛肉塊,切成細丁。其二是腌漬佳味。把切好的肉丁放入拌有鹽、糖、味精、醬油的盤中腌制,待入味后取出。其三是沾糊淀粉。把肉丁均勻地沾糊上好的淀粉,然后倒入滾沸的湯水里。其四是掌握火候,入鍋15分鐘即可。芥藍菜葉是用高湯氽過,切細的加進去,菜色鮮生青翠。這樣做出來的熗肉,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
莆田小煎包以其皮薄餡美、多滋多味而出名。餡料用瘦肉丁、蝦仁米、香菇末、蘿卜絲、蔥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雞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餡心,再用經過發酵的面粉為皮,捏出菊花瓣形狀的封口,然后放入平鍋里熾熱的花生油上煎約10分鐘。出鍋時,小煎包略呈焦黃色,冒著吱吱熱氣,飄出陣陣清香,使人食欲大增。小煎包制作的歷史較長。早在20世紀20年代,莆田城內游毓良開辦的“雙興煎包店”十分有名。所制的煎包供不應求。如今,這種煎包店非常普遍,幾乎各個鬧市都有。現在莆田的煎包,應該以求生的為最好!!十字街的那家,排隊都要排好長!!

擔仔面又有人叫“肉臊面”,肉臊其實是鹵肉的一種,現在成為了臺灣南部的一種經典小吃。臺灣的鹵味、特別是鹵肉,是揚名海外的,肉臊就是以純瘦肉的鹵肉,用較甜的鹵汁鹵過,再切丁、加上新鮮蒜瓣一起炒,非常的香。炒好以后加入面中,就是擔仔面了。特色:特點便是里面的肉臊是用木炭火烤的。按照現在的做法,擔仔面里面一般會加一只蝦進去,而肉臊是用鹵肉來爆炒而來。原料:肉臊(純瘦肉的鹵肉),蒜,油面.值得注意的是,擔仔面的面又不是一般的面條,而是一種叫做“油面”的面條,這種圓形的面條口感爽滑彈牙,相互不粘連,很能與肉臊的口感相搭配。

莆田雞卷是莆田民間的一種傳統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雞卷的做法。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蝦仁、尾梨、冬瓜條、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豬的網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圓粒狀,油炸成焦黃色,趁熱沾上醬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其特點是色澤金黃,酥脆鮮香,甜中帶咸,清爽可口。雞卷是用豬網油包裹豬肉、香菇、蝦肉、荸薺等多種配料合成的餡物,制成條狀,經油炸而成。外表如雞皮之狀,形似雞腿,因而得名。用豬網油作皮料,又薄又韌,油炸后酥濃香濃。餡物加上山珍海味,還有又脆又甜的荸薺,食之不膩,百嘗不厭。雞卷可稱得上是一種方便熟食,便于攜帶,便于貯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賞景,隨帶一袋雞卷,數瓶啤酒,休憩時席地而坐,細細品嘗,不亦快哉!

赤餅是仙游的一個著名小吃。用面粉拌成漿團,再在平鍋燙成面皮,然后用幾張面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了,皮韌餡甜,吃來滿口留香。

興化泗粉(又稱興化賜粉)的由來。唐時興化東甲海堤初成,擋住滔滔海濤,始有莆田南北洋芻形。灘涂地鹽份多,一般農作物不易種活,惟有黃豆耐堿,興化大地多有收獲。莆仙先民對黃豆情有獨鐘,將其加工成各類美食,豆丸便是其中一種,江彩萍進宮后思家鄉風味小吃,其兄便譴人往長安專做莆仙小吃豆丸進貢,皇上嘗后贊不絕口。因而,在黃石江東東華一帶豆丸也稱貢丸。賜粉系皇宮小吃。類似黃土高原涼面,唐明皇嘗莆仙豆丸后,感其味鮮柔嫩,便將其宮中小點泗粉賜予梅妃父母品嘗,因莆仙盛產地瓜,淀粉甚多。各家必備。邑人將其制作泗粉原料給予改進,再佐以家鄉海鮮,便成今日之泗粉式索粉,黃涵一帶尤其是梅妃故里稱泗粉為賜粉。意為皇上賜賞之意。

蟶熘是莆田民間普遍流行的一道風味菜,具有滋補、清熱的效用。蟶一般指縊蟶。體細長者稱竹蟶。屬軟體動物,有兩扇介殼,生活在沿海淺灘涂里。莆田沿海的鄉村都有養殖,以涵江哆頭所產為佳。蟶是莆田海鮮名產之一,其吃法多樣。除加工為蟶干外,鮮煮的有插蟶、清燉蟶,還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鮮蟶炒蛋、蟶熘等。特別是蟶熘,是人們喜歡的一道湯菜。蟶熘是以蟶肉混和淀粉,加上各種調味品制作的湯羹,也叫蟶羹。煮法較簡單:即將蟶洗凈后去殼,再用適量清水把蟶肉浸泡洗凈,撈起瀝干置于盆中與干淀粉拌和均勻。加工時,先把姜、蒜頭之類香料放進已燒熱花生油的鍋里,待煸出香味后撈起。把清水浮出水面時,再把已炒的香料投入,加上精鹽、味精、蔥花之類佐料腦海許米醋,調勻即成。肉嫩潤滑,鮮甜爽口。蟶熘不僅是家宴上的一道湯菜,也是菜館上會客喜歡的一道湯羹。那么它為什么叫蟶熘呢?原來這個“熘”字在莆田沿海有個傳說。傳說舊時某年,沿海一帶流行瘟疫,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和健康,部分村莊出現人員死亡現象。而令人不解的是最靠近海邊的幾個村竟沒有人死亡。當是民醫從治療病人中悟出一個道理:沿海的幾個村莊都養殖縊蟶,吃過縊蟶制作各類清湯。而蟶起作用的。于是在民醫的宣傳下,滸瘟疫的村莊各村民都煮起蟶粥吃,果然不久瘟疫就“溜”了,不再流行了。老百姓說,是縊蟶把疫病驅趕走了,于是逐漸地在群眾中流傳一種吃熘驅病的傳說。在飲食文化中,有人認為把“溜”字改為“熘”字,說明蟶熘是經過加工煮熟而來的,更切合本意

興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其成品條細如絲,潔白透明,勻韌不碎,質地優良。它有興化細米粉、銀絲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條米粉等。吃法方便,膾炙人口,沖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對感冒、盲腸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是饋贈佳品。深為海外僑胞所喜愛。名聞遐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258.html
上一篇:莆田正宗菜譜 好料好鹽好味道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