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余杭有什么美食 余杭這個獨家美食太火爆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0)
秋風起,不只蟹腳癢,大街小巷還陸續飄起了羊肉香。在逐漸寒冷的天氣,喝一口滾沸的鮮美羊肉湯,是很多余杭人的秋冬限定。

在余杭倉前,掏羊鍋這種特色美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羊肉、羊肚、羊肝等在高湯中燉煮,人們從鍋中掏出來大快朵頤,熱氣騰騰的幸福感頓時產生。

其實,無論是余杭街上開著的羊鍋店,還是每年11月舉辦、動輒上萬人參加的“羊鍋節”,背后都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倉前的王榮法師傅,他也是余杭非物質文化遺產掏羊鍋的代表性傳承人。
從菜場的冷板羊肉攤主到
400平方米羊鍋店的老板
上世紀90年初的一段時間冷板羊肉十分盛行。王榮法和妻子商量后,決定拜師學習做冷板羊肉,并湊錢在倉前農貿市場開設了鋪位。“一般早上8點半就基本賣完了。”
平日朋友來家做客,由他親自做羊肉鍋招待,很多朋友貪戀他的手藝,勸他把這門生意做起來。
1997年,王榮法在家里支起了攤子,名聲逐漸傳了出去,一晚上有三四桌客人。下決心把掏羊鍋做出名堂的他,和當時的倉前太炎酒店聯營,讓“掏羊鍋”成為了一道正式菜品,生意也慢慢步入了正軌。掙到第一桶金之后,他用15萬修了村上的路,家家通到了門口。
2008年,當地政府在葛巷村創立了羊鍋村,王榮法將羊鍋生意搬了進去,創立了第一家羊鍋店,和一家人共同經營。
“當時羊鍋村有26家羊鍋店,生意好的不得了,很多來的車都排到了另一條馬路上。”

5年前,由于街道征遷,新的羊鍋村搬到了苕溪村的馬家自然村。王榮法的新店擴建到了400多平方米,共有2層樓,能容納20多桌客人。很多老顧客忘不了那口羊鍋的美味,跟隨來到了新店址。

每天早上3點,天還完全沒亮,王榮法就準時起床用木桶燒制老湯。放入生姜,茴香,桂皮等中草藥,煮上5、6個小時。接著處理現殺的羊,取下骨頭,洗干凈羊頭、羊腳等部位,58歲的王榮法一天忙碌下來,常常沒時間打個瞌睡。

為了做出香而不膩的掏羊鍋,除了在煮老湯上下功夫,羊肉的選取也得十分講究。王榮法說,羊鍋村選用的是1-2歲、15-25公斤的山羊,這樣不會有膻味。
客人來到店里,除了直接點份經典的掏羊鍋,還會加幾個菜,土雞、魚、蝦、春筍等,王榮法的老本行冷板羊肉,也深受食客們的青睞。

盡管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在上漲,掏羊鍋的價格卻幾年沒變動過,仍然是10人量的大鍋860塊,中鍋600塊,小鍋300塊。
與政府合作策劃“羊鍋節”
為貴州貧困學生親自燒美味
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王榮法心里裝著一種責任感,不僅想經營好自家生意,還希望將掏羊鍋的美食文化發揚光大。
2006年,掏羊鍋這一行業還遠遠沒有形成規模。王榮法和幾個朋友討論,醞釀了策劃“羊鍋節”的想法。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這個新興產業,便很快拍板定了下來,每家店還得到了2000元的補貼。
“第一屆羊鍋節在倉前老街上,前后只有3天。第二屆在余杭塘路上,當時開在政府搭建的簡易棚里,有幾十家店參與,人氣旺得很。”
第三屆來到了葛巷村,每家都擺上了100多桌,王榮法一家店就租用了3戶房子。期間,余杭公交還開了三條羊鍋專線,讓市民快速便捷地去倉前“掏羊鍋”。

如今,每年羊鍋節,有蕭山、臨安、臨平等地的顧客專程趕來,加上正值秋冬旺季,“整個村每天的客流量有一兩萬人。”
“以前羊鍋節都是定在雙十一,現在不是變成消費節了嘛,就改到了11月10號。”但羊鍋節卻不是一場單純的消費節日。
2010年前后,羊鍋村全體向貴州省普安縣的對口幫扶小學捐獻了20萬元,承包了學生們一年的午餐。王榮法更是三四次前往貴州,用掏羊鍋溫暖孩子們的胃。
隨著羊鍋村日漸紅火,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2016年羊鍋村搬進來之前,馬家自然村附近交通很不便,“走都走不進來。“

自從羊鍋村入駐,路況改造、污水處理開始起步,村貌也得到了改頭換面。村里農戶的收入也通過出租房屋有了增長。

空中俯瞰羊鍋村 圖片來源:新華社
幾年前,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20分鐘的專題,報道“倉前掏羊鍋第一人”王榮法。很多人從遼寧、新疆、天津等全國各地來找他拜師學藝,至今收了140多位徒弟,不少人在自己的家鄉開起了店。
王榮法提到,還有十幾天,他開在夢想小鎮的新店“老街食府”也即將完工,菜品以羊鍋為主,一樓是一家羊鍋主題的體驗館。
“以前倉前美食不怎么多,現在大家一提起倉前,就會想到掏羊鍋。”王榮法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更多人愛上這種余杭傳統美食,把文化傳承下去。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