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家鄉的臘肉晶瑩剔透唇齒留香 一口臘肉一嘴滿足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1)
一陣炊煙裊裊
一抹臘味飄香
寒冷冬日,一縷臘肉香
足以聊慰歸鄉之思、口腹之欲
中華大地上流傳的故事如星河浩瀚,臘肉的故事也不例外,有人認為,這是四千年前蚩尤部族戰后南遷的產物;也有記載稱,兩千多年前,漢寧王途經漢中時,當地人用上等臘肉招待他;還有《周禮》記載,當時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學生們用成捆的干肉贈與老師作為學費。

可以說,臘肉在每個時期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一束臘肉,包含的是思鄉之情,是好客之義,是尊敬之心。
在千百年時間的洗禮與歲月的沉淀中,臘肉憑借豐富醇香的口感和親切的煙火氣息博得民間眾人的喜愛,成為一道無論是家常小炒還是歡聚一堂都必不可少的佳肴美味。
湘式的煙熏、川式的麻辣、廣式的香甜、臘肉,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人們對不同口味的偏愛,也造就了臘肉的別樣風情。
臘月一到,家家戶戶開始“磨刀霍霍向豬羊”,用鹽、花椒將皮薄、柔嫩、肥瘦均勻的新鮮豬肉抹勻,再放入木桶內密封,放到陰涼干燥處腌制5-7天,讓鹽分滲入到豬肉的每一寸肌理。

當鹽分沁透豬肉,便可以將肉取出放在通風處風干水分,部分地區腌制臘肉通常停留在風干這一步,這些地區的人好似更喜歡大自然的洗禮。湖南則不同,迎接大家的是漫長而又煙火氣十足的熏制時間。

對于有柴火房的農家來說,將風干的臘肉掛在房頂,是最省事兒的,但中國人對美食總是有著更高的追求。
湘西的農家會將臘肉掛到“火塘”中,寒冷的冬日,在火坑中生上火,一家人合圍而坐,在靜候時間與煙火的醞釀中,討論著今年的收獲,聊著臘肉的故事,也盼著遠在他鄉的游子。

閑聊之余,再在火坑里添上松針、桃木、谷殼、茶樹枝等,讓“熏香”變得更有韻味,而剩下的一切,只需交給時間。在氤氳繚繞的香氣間,在熱情跳動的火焰中,將所有的思念與期盼鐫刻進臘肉,時間緩緩流動,臘肉逐漸變得棕紅緊實,當游子歸鄉時,也是臘肉制成取下時。
臘肉經過時間的沉淀后,迎來“肉生”的第一次洗禮,經過熱水的點撥,臘肉變得“干凈透徹”。再將臘肉切成薄片焯水,撇去多余的咸,一碗熏香濃郁、咸淡適口的“水晶薄片”就大功告成了。

在茶油、剁椒、豆豉的點綴下變成一份原汁原香的蒸臘肉;在大蒜葉的輔佐下又是一碗大香氣撲鼻的大蒜炒臘肉;夾起一片臘肉,是食而不膩的三肥兩瘦、是恰到好處的是晶瑩剔透,更是肉香、熏香在舌尖綻放的無窮回味。肥肉的潤、瘦肉的彈,蒸制的醇、炒制的香,一碗臘肉配上一碗米飯,能讓人放下矜持,變成狼吞虎咽、風卷殘云,“何以黯然銷魂,唯一口臘肉”。
在很多人看來,再奢靡的山珍海味、滿漢全席都不及臘肉的萬分之一,因為臘肉不僅僅是一道菜,臘肉寓意著家庭美滿、生活富足,臘肉熏制好的時候,就是一家人團聚之時,是新春將臨之際。
雖說山川不同,口味各異
但大家都默認臘肉是團圓的象征
臘肉,留住時間與美味
盡管四季更替,歲月輪轉
臘肉都能幫你回憶臘月的美好
吃臘肉,滿足了口腹之欲
更撫慰了世間的思鄉之情
綜合整理:匯新農電商
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4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