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廣西河池最出名的美食 河池市16大名吃美食
發布時間:2024-10-28閱讀(18)
龍捧·紅豆腐

龍捧(bóng)·紅豆腐在壯鄉,不論是豬、牛、羊等家畜以及雞、鴨、鵝等家畜的鮮血都被視為美味佳肴,備受人們青睞。宜州人自古以來對血不直呼其名,而稱“紅”,如牛紅、豬紅,雞紅、鴨紅。民間還有傳說:“‘紅’可以‘絞灰塵’。從事灰塵作業的人經常吃它,幫‘絞’肚里的灰塵。”這種祖傳的“食療法”,更增加了人們對動物血的興趣,促使了它的身價倍增。宜州人吃動物血的吃法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有“紅豆腐”。
宜州粽

包粽子并不復雜。選用黏性大的“大糯米”,用堿砂水洗浸后濾干,然后用新鮮的竹葉把糯米及餡心包裹成各種不同外型的“包”,就是粽子。餡心最簡便的是裹了五香粉的一小塊豬腰方肉;稍微講究的還加入花生、綠豆、板粟、蓮子、白果、紅棗、臘鴨、雞絲。
龍岸菜包
?

在河池的大街小巷,都能發現到處都是少數民族的特色飲食,在羅城,那里生活著許多仫佬族人,因此那里的仫佬族美食更是百花齊放。仫佬族的美食吃起來既方便又養生,每到逢年過節,或是全家團圓的時候,仫佬族人都會做名為"龍岸菜包"的菜肴來慶祝。
用糯米、蝦仁、木耳、火腿等切成細丁,經過翻炒后散發出的大山和大海的味道,包裹著這些的菜葉選用的是葉大肉厚的芥菜葉子,這樣才能保證包裹的密合度和口感,經過蒸好的養生蔬菜包,散發著陣陣清香,一口咬下去鮮香可口,蝦的鮮味在嘴里留有余香,讓人吃到上癮。
牛頭宴
?

說起河池的特色美食,里面的牛頭宴也是當仁不讓,制作牛頭宴的過程可不簡單。首先將牛頭放入鍋中蒸上四十分鐘,蒸好的牛頭還需要放到十幾種香料制作而成的鹵水里再煮上半個小時,然后調配特別的醬汁,用調味粉大火翻炒螺肉,待螺螄的咸、酸、辣出味后,淋在牛頭上,讓它徹底入味。這樣的牛頭宴吃著大快朵頤,好不爽快。
渣豆腐
?

渣豆腐每逢夏季,走進鳳山的漢家瑤寨,在餐桌上會看到一道菜羹,那是人們常吃的長壽綠色食品-瑤豆腐也叫渣豆腐。其做法是:1、將嫩黃豆(青豆)一兩碗打磨成豆漿(渣),然后煮半鍋水,待水開后將豆漿(渣)倒入鍋中并不停地攪拌,等到豆漿煮沸后滴入約兩匙羹的米醋2、取一嫩南瓜黃瓜各一個切成絲、南瓜苗剝好洗凈、番茄切成丁;3、將南瓜、黃瓜絲、瓜苗番茄丁倒入鍋中與豆渣一起煮,再加入火麻羹煮熟后盛入碗中。
一品豆腐
?

河池的一品豆腐和其他地方也不大相同,這里的豆腐從不用石膏定形,而是用雞蛋和豆漿混合在一起,再放入蒸鍋里脫胎換骨而成,經過油炸后的豆腐金黃鮮嫩,再加上秘制調料,一道受當地人喜愛的一品豆腐就做好了。
豬龍碰
?

豬龍碰原料:豬小腸、豬血、大米飯、玉米粉、花生仁、鹽、油、五香粉等。制法:將小腸洗凈備用,花生仁炒熟搗碎,然后與豬血、大米飯、玉米粉炒熟、油鹽適量拌勻成爛泥狀(不要過烯爛),灌輸入腸內并壓緊壓實,扎好兩頭,放入鍋里文火煮熟即成。豬龍碰撈出水后即可食用,亦可再次入油鍋炸至表皮稍黃,出鍋切塊上桌當主食,這樣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
七百弄雞
?

七百弄雞是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于2017年1月10日獲國家農業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畜禽品種。七百弄雞是農村群眾自繁自養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以放養為主,白天在房前屋后、山林荒坡、果園草地等適宜放養場地自由覓食蟲、草,晚歸雞舍,適時適量補喂本地種植的玉米、谷物等雜糧,具有適應性、抗病力和覓食力強,耐粗飼等特點。體型嬌小,肌肉結實,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皮下脂肪少,味美甘香,營養豐富。
干鍋牛蛙
?

比起一品豆腐的靜,動如脫兔的干鍋牛蛙也不甘示弱,牛蛙生性好動靈活,鍛煉出來的發達肌肉肉質嫩而柔韌,可以說是干鍋牛蛙的靈魂之處。將清理好的牛蛙放入油鍋中猛火炸上十分鐘,再將蔥姜蒜、花椒、泡椒等配料和牛蛙一同爆炒,待完全入味后便可出鍋了。好動的牛蛙經過酸麻辣的醬料,讓食者自始至終都能感受到不停跳動的味蕾,根本停不下來。
武篆酸粉
?

武篆酸粉是東蘭武篆當地自創的特色風味酸米粉口感酸而不酸,香,極其美味是東蘭最新的特色風味小吃
東蘭香煎豬肝肉
?

豬肝中鐵質豐富,是補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豬肝可調節和改善貧血病人造血系統的生理功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能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維持健康的膚色,對皮膚的健美具有重要意義。
武篆油團
?

武篆鎮油團,以當地糯米作原料,加工、粉碎、泡水、過濾,然后捏成雞蛋大小的圓團,用當地的山茶油煎炸熟透,爾后除盡余油,倒入細碎的黃糖攪拌,等到黃糖將油團裹嚴,便可出鍋味道其 妙無比。
大化大頭魚
?

大化大頭魚體側扁稍高,頭較肥大而寬,頭部、背部灰黑色,間有淺黃色澤,腹部銀白色,身體兩側散布著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大化大頭魚屬于純生態養殖產品,煮熟后沒有任何泥腥味,其魚頭特別大,占體重的五分之二以上。大化大頭魚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煮熟的魚頭和肌肉無泥腥味,魚頭的表皮和咽喉部的肌肉味道特別鮮香,口感爽滑。
什錦菜
?宜州特產美食什錦菜,香、脆、辣是這一款泡菜的特點。
宜州什錦菜,在傳統制作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精心腌制而成,其口味純正自然,鮮美脆嫩,健脾開胃,且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木瓜酶素等,無添加任何人工色素,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健康和美味的享受,也是人們閑暇的美食,家庭餐桌上的菜譜,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具有香、脆、辣等特點。
松糕饃、印版饃
?

松糕饃、印版饃,是宜州家喻戶曉的街頭游賣小食。松糕饃、印版饃都是油粘米做的糕點,松糕是模具壓成的一寸正方體,全身雪白,似白米餅而又柔軟,似發糕但米粉不經過發酵,入口松散,故名“松糕”、“松糕點”;印版饃似饃又不是饃,正確的說法應為用餅印的印版壓出來的饃。
圓形,直徑約5厘米,厚l厘米,由于用木雕花的“餅印”(宜州方言,即制餅的木質模具)壓出來的饃,上面有龍鳳呈祥或蝙蝠壽星翁,寓意福星高照,也有花鳥圖案。蒸熟后呈棕紅色。既軟又韌,清甜爽口,不沾牙,不膩喉。老少皆宜,經濟實惠,花一毛錢可以二者兼得。二者看似平常的糕點,但神奇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二者一方一圓,一白一黑、一松一韌,味道各異,制作工藝不同的“高漢差”糕點,宜州人偏偏把它們“強迫搭配”,強扭在一塊。賣者同時做,同時賣,而不另做別的,買者同時買兩樣,同時夾著一塊吃。單獨吃各有各的風味,夾著吃又別具一格。因而自古以來,提到松糕,肯定連著印版饃,使外地人誤會為一種糕點之名,而忽略了其實是兩樣不同的東西。
桑桿云耳
?

云耳又名木耳,為真菌類的擔子菌綱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實體,常寄生於桑、槐、柳、等樹木,木耳科菌類食物,市面以色黑身硬者稱木耳,色赭身較柔者稱云耳。其特征:半透明、片薄有彈性,該菌細嫩可口,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鈣、鐵、磷、胡蘿卜素等成份,是倍受人們喜愛的“黑”色食品之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900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