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0-29閱讀(9)
列位客官,今天我們來說說能讓衛(wèi)嘴子吃一口、想三天的傳奇早點——馃子。
提起馃子(油條),有吃貨又要不服了,說大丸子,最近是缺嘴了(嘴饞)還是怎么的,凈說普通的物件,這馃子二哥我一天最少來兩顆,想吃現給你炸不就完了,有嘛好噴的呢!
非也非也。咱天津人對馃子,可始終有一種"拿得起、放不下"的濃濃情感。
馃子,又名果子、油條、油炸檜、油炸鬼,在我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古代最早的馃子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用來紀念報國英雄岳飛的,二是用來鞭撻賣國賊秦檜的。

棒槌馃子
大家如果有空去江浙地區(qū)旅游的話,可能還會看見很多秦檜夫婦下跪的銅像。(杭州還有一道叫"蔥包檜"的名小吃,是用薄餅裹蔥、油條煎制而成的,有機會可以去嘗嘗)
下面書歸正傳。對老天津來說,這果子看似普通,但可是每日都離不了的記憶美味。
在天津大大小小的早點鋪里,你總能在最醒目的位置上,看到它"揮之不去"的身影。
天津人愛吃果子,也創(chuàng)造性的給果子搞出了不少名堂。比如,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有這幾種:棒槌果子、果篦兒、糖皮(糖果子)、果頭(北京叫油餅)和雞蛋果子(也叫炸老虎、荷包蛋)。

剛出鍋的棒槌馃子
先說說這"玉樹臨風"的棒槌果子。(毫不客氣的說,這可是果子軍團里的實力猛將)。
從外形上看,棒槌果子長得可真是"一表人才"、"虎背熊腰"。剛來天津的寶寶們,估計看一眼得嚇一跳。長約一尺、寬約二寸、厚約一寸,走的可是"霸氣側漏"的古惑仔風。(聽說帶墨鏡叼牙簽更颯哦)
剛出鍋的果子,身形挺拔、通體棗紅(也有金黃的),咬上一口,油香四溢、香脆可口,不僅單吃美味,還是"人緣極好"的"百搭單品"。
裹進煎餅,就是老天津的煎餅馃子;泡入豆?jié){、加各類小菜,就是老上海的招牌咸豆?jié){;

大餅夾馃子
卷上大餅、燒餅,配上老豆腐、漿子(豆?jié){),就是最傳統(tǒng)的津味早餐;
塞入蝦茸,入鍋再炸,就是津版創(chuàng)新菜"油條蝦";
甚至配上豆芽、香菜、香干、紅粉皮、麻醬、腐乳等,妥妥地就是一個"津味素"的小餃子。哈哈,看來美食江湖哪都少不了你啊。
果篦兒這個東東,也是咱天津獨創(chuàng)。把發(fā)好的面搟成薄皮,先在鍋邊反復搖晃、沾滿油氣,再整片放入鍋中復炸,三兩翻后,就是金黃酥脆的大果篦。

果篦兒
配上煎餅,就是衛(wèi)嘴子最愛的"煎餅果篦";夾上大餅,配上鍋巴菜(嘎巴菜),左手托著掉下來的渣渣,也很是享受。(我喜歡最后把渣渣也舔了,就當洗個手)
糖皮、果頭、雞蛋果子,都是一個類型,就是表現形式不同。先說果頭。

糖皮兒(糖馃子)
這個東東,四四方方,像個餅餅(油炸食品,北京叫油餅,天津也有叫油香的),厚度約2厘米,口感外酥里"肉頭"(軟),沒有棒槌果子那么油膩,搭配老豆腐最美。
糖皮就是加強版果頭,在做果頭的面上,加上一層紅糖做的油酥,搟在一起下鍋炸制即可。個人感覺糖皮更好一點,糖酥炸得棕紅酥脆,讓人有種吃點心的感覺。(大家有沒有把糖皮摳下來單吃的經歷呢?)

雞蛋馃子
雞蛋果子,丸子君大愛,又叫"肚里乾坤"版果頭、天津版雞蛋灌餅。是在果頭的面里,灌入雞蛋,再炸制而成的神奇單品。外皮焦脆、雞蛋軟嫩,口感豐富。(有時還能吃出糖心蛋的感覺)

雞蛋馃子2
列位客官,大個果子已出鍋,大片果頭桌上擱,您了還不趕緊,整一個嘗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65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