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管理學十大悖論(溫水煮青蛙效應居安思危)
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2)
【定律釋義】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里,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后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游動。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來熱度難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被煮熟。科學家經過分析認為,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離險境”,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來;第二次由于沒有明顯感覺到刺激,因此,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沒有了危機意識,它覺得這一溫度正適合,然而當它感覺到危機時,已經沒有能力從水里逃出來了。

這就是著名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在這個競爭殘酷的時代,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任何企業都不能保證自己在任何時候都立于不敗之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才是高明之舉。
“溫水煮青蛙”的例子,常被人們提及。從哲學原理的角度看,它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哲學觀點,告訴我們對漸變的適應性會使人失去戒備,在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放松警惕,在這個急速變化的世界里,如果我們不能敏銳地察覺到外界的變化,迅速調整自己的應對姿態,而是安于現狀,最終必然會被時代拋棄。

不過,人與青蛙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差別。人是高級動物,有思想,會思維。青蛙在逐漸加溫的水中是無知的,而人在蠶食環境時是有知的,即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一點就很重要。如果人能接受教訓,知錯改錯,否則,還不如青蛙,因為青蛙是無知的,不知者無罪;人是有知地,明知而故犯,恥也。
所以不能滿足眼前的小利益,要及時的發現問題并且積極地解決問題,最終才能實現更大的突破。

在營銷業務中,讓別人接受自己的產品或者建議很不容易,我們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無所作為,最佳的方式就是從對方容易接受的一點開始,慢慢說服對方。“溫水煮青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交際場合運用好這個原理必能如魚得水,增加自己的制勝砝碼。
相反,在工作中總是有那么些人,他們對現狀非常的滿足。有周末,有假期,每個月在某個固定時間有固定工資打到上,偶爾還有點獎金貼補家用。工作勤奮或者偷懶,結果都是一個樣,每天瀟灑地上班,候著鐘點下班,十年如一日,根本會想到什么充電,什么提高,完全沒有危機意識。
但是突然有一天,單位改革了,新人“很快”就要取代“舊人”,那些懂得上進的人姑且還有一席之地,但享受慣了安的人卻適應不了快節奏,多年的懶惰讓他們的工作能力沒有半點提高。危機已經到來,他們才意識到該努力,但已經晚了。
溫水煮青蛙效應不過是要提醒人們時刻存有危機感,不要貪圖安逸享樂。
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出名之后,有人以追根究底的精神認真地重復了這個實驗,并且發出聲明:“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是的,我們都被騙了!”

先讓我們回顧過往歷史中有關“溫水煮青蛙”的幾個實驗吧。
1869年,德國科學家格爾茨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時,設計了一個實驗。把切掉了大腦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熱,青蛙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做同樣處理后,青蛙會試圖跳出來。格爾茨在實驗中,將水溫從 17.5℃加熱到了56℃,平均每分鐘升溫 3.8℃。
1872年,亨滋曼通過實驗宣布,如果加熱的速率足夠低,青蛙并沒有跳出來的打算。亨滋曼在實驗中用了90分鐘的時間把水從21℃加熱到了37.5℃,平均每分鐘升溫不到0.2℃。
此后,奧克拉荷馬大學的動物學教授霍奇森也做了這個實驗,他選定的加熱速率是每分鐘1.1℃。霍奇森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后,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同樣做了這個實驗。科研人員把青蛙放入裝冷水的容器中后開始加熱,青蛙開始時因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終被煮死在熱水中。
2014年3月,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宇等四名學生專門做了這一實驗。他們在燒杯中放入一定量的20℃的水,將虎紋蛙放置其中加熱,當燒杯中水的溫度升高時,發現青蛙會從水中跳出來,而不是我們熟知的一直被煮死在水里。
多次的實驗表明,當燒杯中的盛水量為440 毫升時,青蛙跳出時水的平均溫度為30 ℃;而當燒杯中的盛水量為800 毫升時,青蛙跳出時水的平均溫度為32.8℃。在盛水量不同的情況下,青蛙在水中能忍耐的溫度也略有差異,但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逃離。
新的實驗結果是,被放到燙水中的青蛙還不待反應,就已經被燙死了。而放在逐漸加熱的涼水中的青蛙,卻會在水溫超)自己承受能力的時候往外跳出逃生。不管在鍋里放了多少只青蛙,沒有一只是被活活煮死的,它們都知道在水過燙時去逃命。
理論被推翻,人們都覺得受到了欺騙。青蛙根本沒有我們一直以為的那樣傻,那么人呢?溫水里的青蛙未必會貪圖安逸而忘了生存的本能,燙水里的青蛙也不一定有那么機敏,能夠在突如其來的意外面前逃脫。

“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不難做,但所有的人寧肯直接引用“溫水煮青蛙”的典故去論證從量變到質變的順理成章,也不愿意去做任何一點質疑,包括我自己,至少在聽到這個故事以前,我和人們一起認為,青蛙就是那么蠢。
“溫水煮青蛙”的后續故事讓我思索了很久。這何嘗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弊端呢?謊言重復一千遍,所有的人都認為謊言是真理,而與謊言不一樣的說法就是荒謬絕倫。或者,幾個人湊到一起,為某個說法到底是真理還是謊言論戰得面紅耳赤,卻沒有一個人去實驗,讓事實說話。人們覺得做實驗是浪費時間,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而無聊地無休止地爭論卻是一種享受。
這也說明懂得理性思考是何等的重要。同時要記住,即便所有人都認同并且經常說的道理,也可能是錯的。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謊言。凡事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調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21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