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海鮮冰鮮生凍哪種口感好(活鮮冰鮮船凍)
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8)
綜合/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
眼下,正是各種海鮮旺銷的季節。然而,收到禮盒或采買回來的各式海鮮,包裝上的各種凍法讓消費者分分鐘傻眼。以各種進口蝦為例:熟凍北極甜蝦、活凍黑虎蝦、生凍厄瓜多爾白蝦、船凍阿根廷紅蝦……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不同的冷凍方式該怎么解凍才能讓海鮮口感不會變差呢?一起了解一下!

為了保持海鮮食材最新鮮的那一刻,人類在遠洋捕撈的過程中摸索出了多種處理方式,以針對不同的情況處理不同品類的海鮮,目的就是為了最大可能地保持他們的鮮度,并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目前,這些處理方式不只應用在遠洋捕撈業,在人工養殖品類中也被廣泛使用。

根據不同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海鮮:活鮮、冰鮮、凍鮮。凍鮮按照海鮮冷凍時的生熟狀態,又分為生凍和熟凍。
根據不同處理地點,也分為船凍和岸凍兩種。
必須強調的是活鮮、冰鮮、凍鮮都各有優點和缺點。有些海鮮天然耐運輸,而有些海鮮離水即死。各種保鮮技術,是根據不同食材的特點尤其是根據不同的肉質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其目的是令每一種食物都能在運輸之后展現出最佳的口感和風味。

活鮮的優缺點
活鮮顧名思義,指的是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依然活著的海鮮。很多人都認為海鮮中當屬活鮮最好,因為最為新鮮。如果你臨近海鮮捕撈點,那要求吃活鮮是合理的。但如果你身處內陸,或者想吃進口海鮮,漂洋過海進口而來的活鮮產品的存活率和肉質飽滿程度就很難保證。

拿生命力最頑強的大龍蝦來說,大龍蝦通常能夠堅持一周左右的運輸時間,這也是為什么進口大龍蝦通常可以吃到活鮮的原因。在運輸過程中,有的供應鏈周轉較快龍蝦品質尚可,而有的供應鏈運輸及暫養時間過長,龍蝦缺吃少喝狀態不佳,導致蝦肉萎縮瘦癟。這也是為什么活龍蝦烹飪后,有時會遇到肉離殼的現象,甚至蝦鉗肉只有1/3的原因。

盡管現在冷鏈物流發展得很快,快速運輸鮮活波士頓龍蝦、俄羅斯帝王蟹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但空運活鮮的高物流成本和高損耗率,依然是其價格相對較高的原因。

昔日北平最有名的飯莊,處理運輸后掉肉落肥的螃蟹,必須催肥后達到最佳口感方可應客。然而,在當今年代已經很少有商家采用這樣的方式。
所以,吃活鮮最好的選擇是——就近享用。否則就算運輸上可以保證海鮮存活率,但實際口感可能也會比原產地略打折扣,甚至不如其他冷凍方式處理的海鮮。
冰鮮:用碎冰短時間保存的海鮮
海鮮在捕撈上岸后在短時間內用碎冰一層一層將其覆蓋進行保鮮,這種處理方式的海鮮稱為冰鮮。
碎冰可將海鮮溫度降到0℃左右,并在冷鏈運輸和存儲過程都保持在該溫度范圍內。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海鮮或肉質基本不結冰,可以在短期內維持良好的鮮度。更直白來說,我們在超市常看到的,臥在冰塊上但本身并不結冰的海鮮,如果不是冷凍后又解凍的,而是一開始就用碎冰保存運輸到店,這樣的產品就屬于冰鮮。

這種方式處理的海鮮保存時間較短,不適合長途陸路運輸。很多高檔進口冰鮮產品都必須采用空運方式以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比如冰鮮進口三文魚、金槍魚等。

冰鮮三文魚

冰鮮藍鰭金槍魚
凍鮮:冷凍保存的海鮮
凍鮮,是指急凍后在-18℃以下儲存的海鮮。
凍鮮的好處是通過冷凍技術手段將海鮮食材的中心溫度迅速降至-18℃,從而達到完全凍結,令水份完全固化,阻止了因流動性所造成的質量變動,確保了海鮮的營養與質量。
處理得當的冷凍海鮮可以最大限度地鎖住海產品體內的營養、水分,以免流失。并且,低溫冷凍還可以殺滅細菌和防止細菌侵入,保持產品原有的品質,利于長時間保存。開篇說到的各種凍蝦,都屬于凍鮮的范疇。

超低溫冷凍金槍魚
由于生魚片中可能存在寄生蟲,有些國家規定生魚片食材需經過低溫冷凍才能上市售賣,進而降低感染的風險,但是也有些國家或有些品種不要求冷凍。如美國FDA規定魚肉必須在-35℃冷凍15小時,或是-20℃冷凍7天后才能生食,常見的有超低溫冷凍金槍魚等;而歐盟要求在-20℃冷凍超過1天才可以提供生食,但是在挪威養殖的三文魚(大西洋鮭魚)及虹鱒,這兩個產品根據歐盟和挪威的法律,無需冷凍即可生食。
生凍VS熟凍
凍鮮按照海鮮冷凍時的生熟狀態,又分為生凍和熟凍。
1、生凍
生凍一般是將活的海鮮直接冷凍(即包裝上注明的“活凍”),或者經過簡單加工處理方式后冷凍,常見的有活凍虎蝦。有些工藝更為復雜,要放血去頭去內臟清洗,或者制成魚柳、魚塊、魚段,或添加保水劑或鹵水等,才能冷凍成為不同產品,如鹽凍白蝦或水凍白蝦、凍三文魚、凍巴沙魚等。

生凍白蝦,按不同工藝可分為鹽凍和水凍
生凍海鮮的優點是料理方式多元,購買后解凍再烹煮,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發揮;但購買時常常包含水分,解凍的時間也比較長,解凍方式也需要注意。大部分解凍方式可以歸為流水解凍、低溫解凍(放在冰箱中冷藏解凍)、自然解凍這三種。推薦的解凍方式是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低溫解凍,一來可以在炎熱的夏季避免室溫解凍帶來的細菌滋生,二來沒有包裝的海鮮在流水解凍過程中風味會流失。

2、熟凍
熟凍是將海鮮經過簡單處理,快速燙熟后再冷凍,多見于蝦、蟹、貝類。
如果是在船上熟凍的海鮮,由于是在海鮮最鮮活飽滿時快速燙熟并低溫急凍,能夠很好地保留其鮮嫩肉質。熟凍海鮮屬于半成品,優點是品質穩定、購買后烹飪簡單,甚至可以解凍后直接食用。熟凍是目前最為常見、穩定的海鮮處理方式之一。熟凍海鮮以短時間蒸煮為宜,不適宜太長時間的高溫烹飪方式如油炸或爆炒,否則肉質容易變老。

熟凍帝王蟹
有的海鮮肉質不適宜生凍,必須進行熟凍才能保持最佳口感。尤其是帶殼的海鮮如蝦、蟹、龍蝦及貝類等,除了活鮮之外,主要就是以熟凍處理。因為生凍會導致細胞壁內外不均衡,肉質收縮影響口感。

熟凍波龍
我們日常吃的不少刺身其實都是經過熟凍處理,而非都是生的,比如常見的面包蟹、北極甜蝦、北極貝、海鰲蝦等。不夠專業的日料店恐怕都不知道這點。此外,熟凍有兩種加工方式,全熟和半熟。全熟的常見于各種蝦蟹類,半熟處理的海鮮常見如北極貝。

熟凍北極貝
船凍VS岸凍
凍鮮按照海鮮冷凍時的不同地點,又可分為船凍和岸凍。
1、船凍
船凍,即海鮮在捕撈上船后,經過初步加工處理并立即在船上急凍。加工過程包括清洗、挑選雜物、(去臟去鰓)、分揀規格、裝盒、冷凍等環節,如果有燙熟環節則為船上熟凍,沒有的就是船上生凍。不同海鮮的加工處理環節不同。
船凍阿根廷紅蝦加工過程
船凍因為海鮮撈起即加工,能夠最大程度地在最短時間內保存海鮮的肉質、汁液,以這種方式出品的海鮮通常品質優異。

船上熟凍北極甜蝦
2、岸凍
岸凍,業內也稱為“陸凍”,即近海或養殖場里的捕撈船,捕撈海鮮后先進行簡單加冰保鮮處理,靠岸后再將海鮮送達加工廠進行冷凍加工。陸凍海鮮的品質往往取決于海鮮運送到加工廠前的保鮮方式和時間。
有的海鮮從捕撈到送入岸上加工廠只需幾個小時,有的運輸途中會加冰降溫保鮮,這樣的岸凍海鮮品質也很不錯。但如果海鮮在運送過程中已經腐敗變質,加工后的陸凍產品也比較差。
通常,同一品類的海鮮,船凍品質比岸凍更好更貴。比如,船凍阿根廷紅蝦比陸凍的貴,船凍的海鰲蝦也比陸凍的貴,加拿大北極貝因為大多是船凍所以通常比朝鮮的陸凍北極貝貴。

愛爾蘭海鰲蝦捕撈加工過程,左側為陸凍,右側為船凍
怎樣解凍才不浪費好海鮮?
海鮮解凍時,當溫度上升到一定范圍(由0攝氏度升到6攝氏度)時,能使食品內部冰結晶的融化水恢復吸收到海鮮細胞中去,如果急速融解,這些水分就不能恢復而變成汁液流出。由于這些汁液中帶出了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水溶性營養成分,就會使海鮮的營養遭受損失。因此,冷凍海鮮的合理解凍是保證質量的關鍵。

一般說來,解凍時間越短越好,色澤越接近原色越好。海鮮解凍,既可在1-5攝氏度左右的自然空氣中解凍,也可用15攝氏度左右的自來水噴淋解凍(有包裝),還可放在10攝氏度左右的流動水解凍(有包裝)。但不應放在靜置的水中浸泡;切忌把海鮮放入溫熱水中解凍。

進口的冷凍海鮮,一般在捕撈上船后,就立即進行初步加工,然后進行急凍,包裝進入船上-25度冷庫。海鮮解凍,可以用冷水噴淋解凍,但一般有經驗的廚師會采用另一種更好的方法——“低溫解凍”,它能保證解凍后的海鮮,口感和營養保持在剛出水的狀態。

低溫解凍能確保海鮮的可溶性成分不流失,讓營養物質保留在肉質中,同時也保留了我們追求的那一口“鮮”。冰箱的冷藏層溫度能控制在4.4℃左右,這個溫度是減少食物傳染疾病的合適溫度;低溫的解凍環境,也讓細菌活動緩慢,解凍后的產品更新鮮、安全。
如何進行低溫解凍?
把冷凍的海鮮從冷凍室取出后,放置在冰箱冷藏室(0-3℃)解凍,一般需要24-36小時;建議把食材提前一天取出,第二天早上醒來就解凍的差不多了(具體解凍時間還是要看食材的大小)。
解凍時把食材放置在可排水的容器中,避免融化的水匯聚后浸泡食材,從而影響品質。用來解凍冰箱的冷藏室不要放太多太雜的東西,冷空氣需要足夠的循環空間來保證食品安全。

解凍程度如何把握?
如果是要做刺身食用,例如阿根廷紅蝦、莫桑比克桃紅蝦、西班牙緋紅貢蝦等產品;或者是熟凍產品,解凍后立即食用的,例如智利帝王蟹、北極甜蝦等,建議解凍到8分程度即可,這樣口感最好。

如果是解凍后烹飪食用的,需要解凍完全,這樣有利于縮短烹飪時間、讓食材受熱均勻,享受口感更鮮美的海鮮。冷凍海鮮一經解凍,應立即進行烹調,否則會因微生物和酶的活力恢復,引起海鮮變質和營養素的損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