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6)
你知道有哪些食物是紀念名人的嗎?來看看吧。
1.年糕
吃“年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公元前514年,吳王讓伍子胥督建王城。 吳王之子夫差繼位后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
子胥臨死前對部下說:我死后若 國家有難,民眾沒糧吃,就到城門墻下挖地三尺, 可找到吃的東西 。后來越國進攻吳國,城中軍民斷糧, 伍子胥的部下就帶領軍民在象門城下挖地, 果然挖出許多可以充饑的“城磚”, 原來“城磚”是糯米粉壓成的,這是伍子胥生前設下的“積糧防急”之計, 吳國軍民就靠這些城磚渡過了難關。此后每逢過年, 吳國百姓都要壓制類似“城磚”的年糕,紀念伍子胥。

2.涮羊肉
“涮羊肉”是名特風味。
但能流傳下來卻和忽必烈有關。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 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 不料敵情突發,做“燉羊肉”來不及了, 廚師忙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一攪和就撈出來,放點調料送了上去。 忽必烈饑不擇食,吃罷迎敵并獲全勝, 還朝后命廚師如法炮制,并建議放了許多佐料,群臣吃后贊口不絕。 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3.火腿
“火腿”是宋代名將宗澤發明的。
宗澤是主戰派,因打仗連連得勝,百姓抬著肥豬慰問, 一時豬肉多得吃不了,宗澤就命人將豬腿割下,腌制起來。 由于腌制的豬腿又濕又重,行軍攜帶不便, 所以常常把它們匆匆曬上幾個太陽,掛在風中涼干,日子一久, 腿肉紅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其中更以金華火腿著名。

4.臘八粥
吃臘八粥的由來說法之一就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據說,釋迦摩尼苦行多年,苦行無果,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于是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5.餛飩
人們吃云吞,是為了紀念盤古。
云吞在北方也叫餛飩,據記載:“混沌是天地未出現時的景象,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開天辟地。后來人依據混沌的神話,天形如卵,地如卵黃,完全為天所包圍之說,造出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餛飩二字,原為三點水旁,后因用作食物之名,祭祀祖先,就改成食字旁。

6.粽子
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史記》記載中,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后,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楚國的老百姓知道后都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你們還知道哪些常吃的美食是因為紀念名人誕生的嗎?來告訴小編吧!讓小編和你們一起漲姿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424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