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保亭特產(chǎn)美食是什么(風味保亭食)
發(fā)布時間:2024-11-15閱讀(12)
變幻的風、云,幽靜的水、嶺,賦予這片土地自然而神奇的魅力,這里是坐擁雨林溫泉的養(yǎng)生奇境,這里是凝聚黎苗文化的美麗家園,這里是美食之境,風味保亭。

每個城市都有不一樣的景色,不一樣的美食,說起海南美食,就不得不提海南保亭特色黎苗美食。當?shù)卮緲愕拿耧L、傳統(tǒng)的習俗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優(yōu)質(zhì)食材。地道的黎苗美食,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保亭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8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態(tài)雨林使得美食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埋的、樹上長的,沒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保亭山地美食以注重綠色天然、健康養(yǎng)生而聞名,天生地養(yǎng)的食材加上淳樸的烹飪手法,成就了一道道醇香獨特的佳肴。這些地地道道的黎苗山地美食,以及吸取了天地精華長大的野味生鮮,絕對是一頓讓人無法忘懷的無污染綠色美食盛宴!

來保亭,怎么吃?吃些啥?
山地美食取材自哪里?
為什么名字這么奇怪?
吃貨們快快集合
跟著小編一起去保亭
嘗嘗這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黎苗美食吧!
保亭縣最出名的菜品莫過于四大名菜:會上樹的雞、會沖浪的魚、不回家的牛、五條腿的豬,營養(yǎng)健康、風味獨特。
會上樹的雞
什玲雞又名什玲土雞,屬保亭地區(qū)本地原種雞,主要集中在什玲養(yǎng)殖,故名什玲雞。什玲雞常年放牧半放牧于林地,取食昆蟲、雜草和谷物,體型適中,肉質(zhì)鮮美細嫩、皮脆肉香、韌性強、抗病力強的特點,具有“北有文昌雞,南有什玲雞”的美譽。
什玲雞的常見吃法是撈葉炒什玲雞。在原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的什玲雞再配以山撈葉干煸生炒成菜,口感獨具特色,皮薄光亮,肉質(zhì)柔嫩,骨髓溢香,不僅色香味形俱佳,而且營養(yǎng)價值豐富。

會沖浪的魚
八村石鯪魚長年生長在水質(zhì)純凈的山間小溪中,對水質(zhì)的要求很高,喜愛潔凈的水質(zhì)環(huán)境。這種魚喜歡逆流而上,與湍急的溪水嬉戲,故名為“會沖浪的魚”,肉質(zhì)特別滑嫩。
石鯪魚的習性限制了自身的生長,一般個子都不大。卻因為喜歡逆流,勤奮而游,所以魚肉富含蛋白質(zhì),入口特別滑嫩,小巧而精華。石鯪魚無論香炸、清蒸還是清水煮,都是一道美味佳肴,而且素有“不吃石鯪魚不算到保亭”的說法。
小知識點:保亭縣的水質(zhì)達到國家標準的三倍,是海南唯一一個被國家水利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縣。優(yōu)質(zhì)的水資源,自然孕育了眾多美味健康的河鮮。

不回家的牛
在保亭,當?shù)氐睦杳缱宕迕駮腰S牛放養(yǎng)在海拔700米以上牧草豐富茂盛的山坡上,任由它們自由自在地覓食。每隔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主人才會上山去,用各家獨有的方法召喚頭牛領著牛群來到固定的地方吃鹽巴。
牛兒們平時就看看風景,吃吃野菜,談個牛類戀愛,生個牛寶寶,過著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怪不得肉那么好吃,都是保亭這方水土給喂出來的。
這種牛因為長年處于半野生狀態(tài),因此野性十足,肉質(zhì)肥美,鮮嫩爽口,水分極少。

五條腿的豬
據(jù)說本地的小種母豬在發(fā)情期,會被放到山里去,有時會與野豬配種,之后便生下具有野豬習性與體質(zhì)的小豬。這樣的雜交豬,腿腳短小,嘴尖且長,個體小,重量輕,養(yǎng)一年也只有百來斤。習野豬性,喜嘴拱土覓食,走起路來嘴巴貼著地,嘴不離土,后觀之,如五腳。所以人們認為它的嘴也是一只腳,故也稱之為"五腳豬"。
五腳豬皮厚油少,肉質(zhì)結(jié)實,其味芳香,爽嫩可口,多吃不膩。無論蒸煮煎炸,還是涮炒燉腌都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此外,在保亭還有許多值得一嘗的黎苗特色菜品
魚茶、竹筒飯、三色飯、山蘭酒、菠蘿盅、
紅毛丹銀耳蓮子木瓜湯、撈葉煎蛋、溫泉蛋......
以及各種黎苗小菜小吃
竹筒飯
顧名思義,所謂竹筒飯就是用新鮮竹筒裝著糯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是海南黎族傳統(tǒng)美食。以前黎族同胞外出遠行、田園耕作、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竹筒飯,制作方法簡易。
保亭黎家竹筒飯通常是用山蘭稻(旱稻)配以肉類,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芭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置于炭火中燒烤,綠竹漸焦,清香四溢,削掉燒焦的竹筒表皮即可食用。
米飯醬黃,柔韌透口,“一家香飯熟,百戶聞竹香”是對黎家竹筒飯最美的贊譽。

山蘭酒
山蘭酒因黎族人采用山蘭稻釀制而得名。“山蘭稻”也叫“山欄稻”,即黎族人在山上砍出空地后,圍欄起來種植的旱糯稻,適合釀酒。
山蘭酒制作方法有二,一種是將山蘭米蒸熟揉散成粒,再將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酒餅”碾至粉狀摻入其中,裝進壇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樹下自然成酒;另一種是將蒸熟的山蘭米和碾碎的“酒餅”混合放置在墊滿芭蕉葉的錐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葉封蓋,三日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即開始滴出酒漿。

山蘭酒因存放時間的長短而味道不同。釀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是甜的,這時也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的酒。這種“BIANG”是大多數(shù)人特別喜愛的,甜而微辣、辣而不燥。據(jù)說,黎家婦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補養(yǎng)身、祛濕防病。隨著時間久了,“BIANG”的甜味慢慢消失,酒的香味漸濃,埋入地下一年后酒呈黃褐色,數(shù)載則顯紅色甚至黑色,此時即成真正的山蘭酒。
黎族先民飲酒不用酒杯,釀好的酒儲藏在陶罐中,飲時“以竹管吸之”,竹管較細,插入酒釀的下端用竹片編成五個部分,以防吸進酒糟堵住竹管。飲酒時,席間置酒一埕,插竹管兩支,兩旁賓客輪流吸飲,頗有蘭亭“曲水流觴”之韻致。

苗家三色飯
苗家三色飯是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一般在農(nóng)歷“三月三”期間制作和食用,是苗家用來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性食品。
苗家三色飯原為五色飯,分別為紅、黃、藍、黑、白五色,先將山蘭糯米分別放入紅藍藤葉、黃姜等五種植物汁液中浸泡,然后用特制獨木蒸籠蒸熟即可食用。如今五色飯已改為三色飯,有紅、黃、黑三色,色彩鮮艷,清香可口,有藥味甘香,飯團甜滑,形態(tài)美觀,極具苗族風味色彩。

魚茶
“魚茶”不是茶,其實是一種腌制的魚,分為“干魚茶”和“濕魚茶”兩種,分別是用干飯和稀飯腌制生的淡水魚而成。
據(jù)海南民俗專家介紹,在海南,“魚茶”的由來有三個“傳說”。第一個“傳說”是這么講的:相傳很久以前,一個黎家婦女無意中把生魚和米飯放在一起,幾天后發(fā)現(xiàn)魚的味道不錯,這一消息立即傳遍全村。第二個說法是: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慶宴后,黎族同胞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便把米飯和生魚放在壇子里蓋好,幾天后發(fā)現(xiàn)魚味酸可口,因此,這種做法世代相傳。還有一個傳說:黎族苗族同胞“刀耕火種”,有一次他們發(fā)現(xiàn)用生魚和米飯和在一起吃能夠給身體“降溫”,“魚茶”因此流傳。

這么多黎苗美食
是不是還沒嘗夠!
接下來別眨眼,還有更多美食哦!


▲無骨魚煮芭蕉蕾


▲菠蘿蜜雞煲


▲紅毛丹銀耳蓮子木瓜湯

▲革命菜

▲糯米粑、木薯粑

▲山蘭椰葉粽

▲苗家五色粽

▲檳榔花豬肚

▲紅毛丹肉丸湯

▲溫泉蛋

▲菠蘿盅
保亭的美食遠不止這些,
本土特色小吃,山珍野味、風味特產(chǎn)俱全,
樹仔菜、撈葉煎蛋、椰子雞、六弓鵝……
讓我們相約保亭,品味生活中的美好“食”光
一起大快朵頤,醉美的保亭風味!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64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