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5閱讀(9)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
人們多以食用豬肉為主。
我國食用豬肉的歷史要追溯到先秦時期,那時有“六畜”之說,即豬、牛、羊、馬、雞、狗,其中豬、牛、羊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周代的《禮記》將豬、牛、羊稱為“大牢”,是當時的國君和卿大夫們才能有資格享用的佳品。

牛在古代是重要的勞動生產資料,歷朝歷代都三令五申禁止宰殺耕牛,因此在古代牛一般不作為食用。羊對養殖條件要求較高,通常需要較廣闊的牧場,不是所有地方都可養殖。豬是明代乃至以后時期我國大力發展的肉類家畜,這使得我國地方豬品種資源非常豐富。在農業農村部頒布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包括了42種地方豬品種,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編著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中收集的地方豬種多達76種。
近年來,隨著牛羊肉產業的發展,以及部分媒體對豬肉營養健康的不當宣傳,使得大家對豬肉的消費意愿日益下降,對牛羊肉的消費熱情日益高漲。

豬肉真的不如牛羊肉營養健康嗎?
◤
就營養價值來說,豬肉首先可以為我們提供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豬肉蛋白中的必須氨基酸組成非常接近酪蛋白,而酪蛋白是營養學上的“理想蛋白”,因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最為接近,最適合人體生長發育需要。
其次豬肉也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豬肉中含有豐富的磷、鉀、鐵、鎂等礦物質元素,這四種礦物質是構成肌肉細胞的基本元素。有研究將豬肉、牛肉、羊肉、雞肉中的維生素B1、B2及尼克酸含量進行比較,發現豬肉的維生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畜禽肉品。

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嗎?
◤
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偏高是一種誤傳。
事實上,與人們日常消費的其他食物相比,豬肉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甚至可以說是相對較低的。
有的人認為“豬肉尤其是肥膘(即豬皮下脂肪)膽固醇含量高,對人體健康有害”,科學實驗結果也恰恰相反。
Watts和Merrill早在1963年就報道,豬肉膽固醇含量與牛肉、羊肉、雞肉、淡水魚肉相當,大大低于黃油、奶酪、雞蛋、內臟和絕大部分海產品;即使是豬肥膘,其膽固醇含量也大大低于黃油、奶酪、雞蛋、內臟和絕大部分海產品。而豬肉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則顯著高于牛肉、羊肉和牛奶中的含量。
說到膽固醇,順帶提一下,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是“壞的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是“好的膽固醇”。
而且人體內的膽固醇根據需要由自身合成的占到了3/4,通過飲食攝入的量僅占1/4。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也表示,人體自身脂肪代謝對血中膽固醇水平的影響,要遠大于膳食中膽固醇的影響。

最后,從中醫食療角度說說豬肉和牛羊肉的食用問題。中醫食療理論認為,牛羊肉都有滋補脾胃的作用,比較適宜寒冬時節補益之用,長期食用容易上火。
與牛羊肉相比,豬肉在這方面的禁忌相對就少很多。豬肉味甘咸,性平,能夠滋陰、潤燥、補血,一般人都可食用。《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獖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看完這些,
你對豬肉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672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