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

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8)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今天,五月初三,媽媽一大早就打電話過來說,她寄了一箱粽子給我。是的,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都會早早地包好粽子,然后通過快遞寄過來。只為我可以趕得上端午這個時節....<p> 今天,五月初三,媽媽一大早就打電話過來說,她寄了一箱粽子給我。是的,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都會早早地包好粽子,然后通過快遞寄過來。只為我可以趕得上端午這個時節,吃上媽媽包的粽子。聽著媽媽在電話里的叮囑、關懷,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孩童時候。</p><p> 我的家鄉,坐落在茂名市的一個小村莊上。村莊的東邊流淌著一條河。都說河水處,潤育人家。沒錯,村民就是靠著這一條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子孫。而河邊上的那一排排笠股樹,根不會變,但葉子每年都會更新。</p><p> “二妹,起床了。今天你們三兄妹要去摘笠股。”媽媽一把把我從夢里叫起來。我有三兄妹,一個哥哥,一個弟弟。由于年紀相差兩三歲,所以兒時,經常跟著他們一起上山下河,瘋狂地玩耍。</p><p> “笠股”,是我家鄉的一種方言。而這種植物在書面語上是叫露兜樹,多生長在河邊,或者濕地上。它的葉子呈條形,長達80厘米,寬4厘米,從葉端開始 ,逐漸長成一條狹長的尾巴,葉的邊緣和背面中間,均有粗壯的銳刺。這種植物,在我們那里,沒有人知道它叫“露兜樹”,只知道它叫“笠股”,并且這種叫法世世代代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p><p><img alt="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0432c51fd344539b88452b24f3c49f6.jpg"/></p><p>圖片來源網絡</p><p> “笠股”的葉子經過晾干水分,然后再進行水煮,會變得非常柔韌的,任你怎么扯它,休想弄斷。正因為它這個特性,我們都把它用來編織成帽子、席子、籠屜等,既實用又好看。</p><p> 我 一看掛歷,原來今天是四月二十五了,還有幾日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難怪媽媽要我們去摘“笠股”,原來是要準備綁粽子的繩子了。 </p><p> 我們來到了河邊 。平常時候,河水都是清澈平靜的。天氣熱了,村上很多男孩子都會到河里洗澡。河里有很多的石螺,沙蜆,還有很大的河蚌。我們經常在河里捉螺和蚌,回去炒著吃,或者煮粥,味道非常清甜。聽說河蚌會有珍珠,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大概都是要經歷幾十年的沉淀才有吧。</p><p> 可是今天的水流比較湍急,水是黃泥水般,少了往日的清澈、溫柔,可能是昨晚的一場大雨所致。聽老一輩的人說,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前后,南方暖濕空氣活躍,北方會偶爾有冷空氣南下,在江南和廣東,冷暖空氣交匯,往往會出現大而集中的降水,而這個降水就會被稱為“龍舟水”。聽奶奶說,這個“龍舟水”就是“大吉水”,小孩子的小手小腳浸一浸“龍舟水”的話,小孩子會身體健康,快高長大,還能驅邪避穢。我當時還笑著說:“一定是龍王保佑我們”。沒錯,我是看了《西游記》,才懂得“龍王”這一概念。</p><p> “阿妹,快點過來,這里有很多笠股!”哥哥很興奮地說。只見一棵棵“笠股”樹,密密麻麻的長在河岸邊上。“哇,葉子都高過我啦”我很興奮地說。“小心點,很多刺的,不要弄傷了。我來割,你們來裝。”有哥哥在,一切都會被安排好。就這樣,哥哥割“笠股”葉,我和弟弟就把它們裝進大麻袋里。 不一會兒的功夫,我們就弄了整整兩大麻袋的“笠股”葉。兄妹幾個,高高興興地,一路上輪流抬著“笠股”葉回家。 </p><p> 回到家里,給“笠股”葉去刺也是我們兄妹幾個的事。帶上棉手套,一人一把小刀,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給“笠股”葉去刺,也是一大樂事。奶奶也會加入我們,她會邊干活邊教我們怎么弄。首先是去掉兩邊緣的刺,然后去掉中間的刺,手法都是輕輕地削過去,然后輕輕一掰,“笠股”葉就一分為二了。這樣,一根葉子可以綁兩個粽子。弄完之后,就把它們洗干凈個,掛在竹桿上晾干,然后放到鍋里煮上一煮,倒出來,過一下涼水,再掛在竹桿上,這樣出來的“笠股”繩子就會變得柔韌無比。</p><p> “媽媽,今天才五月初三,就開始包灰水粽了嗎?”我很興奮地問。“是的,今晚開始泡米,明天就可以包啦。”媽媽說。五月初三這個晚上,媽媽就開始淘糯米了。</p><p>糯米都是自家種的,煮出來的糯米飯是非常的香軟可口的。 而這糯米還分大糯米和小糯米,就是形狀上和口感的區別。形狀上,大糯米個子大而圓,而小糯米細而修長。口感上,大糯米也會比小糯米軟糯一些,Q彈一些。</p><p>奶奶經常種很多大糯米拿去賣,價格都會比小糯米多一倍呢! 平常時候,如果別人送給奶奶一個粽子吃,奶奶就會問上一句“是大糯米還是小糯米包的?”然后就會和別人分享她的糯米心得。</p><p>可是如今,我們再也不介意它們是大糯米還是小糯米了,只知道它是用糯米包的粽子。 奶奶和媽媽都是個講究的人,包灰水粽,當然是用大糯米了。只見媽媽把糯米洗了好幾遍,然后放在一個膠桶里面。</p><p>“好了,二妹,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就是由你來給糯米漏灰水。”媽媽說。“好的,我很樂意。”小時候,我是很樂意做各種事情的,因而我也習得了媽媽的好手藝,很會包粽子。</p><p><img alt="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dfd028ea35b94acc999ac59b14829f29.jpg"/></p><p>圖片來源網絡</p><p> 給糯米漏灰水之前,是要做很多工序的。首先是把一個谷篩,就是呈立體三角狀的谷篩放在一個桶上,然后在篩的底部鋪上三層黃色的長方形的紙,然后再放入木灰。另外把鍋里的水煮開,注意一定是開水。我勺起一勺子水,慢慢地倒進谷篩上,水就會慢慢地滲過木灰,滲過黃色紙,然后“滴滴答答”地,流到桶里面去。這樣,就是叫“漏灰水”。</p><p> 做這件事,我們要學駱駝。駱駝是一個沉得住氣的動物,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嚼得到,總會走得到。</p><p>同樣,倒水時不能傾瀉而下,需要慢慢地來,心急不了,木灰里的香味才會慢慢地滲出來。 然而,這里用的木灰也是很講究的哦。有用荔枝樹燒的灰,或者用桑樹桿燒的灰,又或者是用茶籽殼燒的灰。在以它們為柴燒火時,是不能放入其他柴的,以保證木灰的純度。燒完后,放涼,然后用袋子把灰裝起來,等到包粽子就用得上了。</p><p>當然,現在很少人家用木灰漏水包粽子了,都是直接用堿水,大概是追求方便吧。可是,在我看來,柴木灰漏出來的水,用來包粽子,才有自然的植物香味,才配得上“灰水粽”這個特有稱號,才顯得它是我家鄉的特色。</p><p> 灰水弄好后,然后需要把它放涼,倒進洗過的糯米里,水要沒過米面,蓋上蓋子,讓它泡上一個晚上。 </p><p> 第二天,糯米泡好了。媽媽把它撈出來,晾干水。經過一夜的浸泡,糯米胖了不少,還穿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的衣衫,在晨光的映照下,顯得晶瑩剔透,非常可愛。 </p><p> 在糯米晾干水的期間,我們需要把粽葉放進鍋里面煮,煮開后,把它們放到涼水里面洗干凈。同樣,經過水煮的粽葉,也是很有韌性的,不管你包怎樣的粽子,都不會輕易把葉子弄破。</p><p> 現如今,市場上粽子葉的類型有很多種,地區不同,使用的粽葉也有所差別。比如有芭蕉葉、荷葉、箬竹葉、蘆葦葉等等。然而,不同粽葉包出來的粽子香味也不一樣。可是這些葉子都是純天然無毒害的,是一種天然的功能食品保健原料。</p><p>然而,我家鄉采用的是箬竹葉。 如今,家家戶戶都可以在菜園地里種上幾棵箬竹。等到葉子長得茂盛之時,人們就可以把它們摘回去了,曬干備用。 </p><p> 然而,小時候箬竹葉不是那么輕易獲得的。如果你不去山上摘,就需要到市集上去買。也不便宜哦,那時候粽子葉需要五塊一捆呢,一捆也就八十張左右。 可是我家使用自己采摘來的箬竹葉。去哪里摘呢?當然是高山上。</p><p>每逢箬竹葉生長茂盛時節,奶奶和媽媽就會聚集村里的婦女,一起組團去山里摘葉子。我年少不懂事,經常問媽媽,為什么要這么麻煩,直接去集市上買回來不好嗎?奶奶總說,摘的不僅僅是葉子,而是一種樂趣。大概這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吧。而摘回來的箬竹葉,直接疊成一捆捆,夾在兩片竹桿之間,然后把它們擺在屋檐下風干。</p><p><img alt="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1208bf7adee436abfe63c3892d97f30.jpg"/></p><p>圖片來源網絡</p><p> 粽葉準備好了,然后我把它們放在一個簸箕上。同時,“笠股”繩也被擺出來,簸箕中間放上一個大盤子,盤子里面當然是泡好的糯米啦。奶奶、媽媽就圍坐在簸箕旁,開始包粽子。 小時候,豬肉貴,加上家里不富裕,所以我們很少包肉餡的粽子。而奶奶經常說包純糯米的灰水粽,也就是里面什么餡都沒有,只有糯米,可以存放大半個月。而那時候家里沒有冰箱,現在看來,灰水大概也有保鮮的作用吧。</p><p> 現在的粽子,形狀上有立體三角形的,有小巧玲瓏的斜四角形的,還有體型肥大,體型別致的……五花八門,姿態各異。而那時候我們包的灰水粽是呈長條的,兩段各有兩個角,總長大概20厘米長。首先是取一張大的粽子葉,放在手掌上,然后鋪上均勻的糯米,然后兩邊各插入一張粽子葉,中間再放上一張葉子把米蓋好,最后就是把“笠股”繩子固定好一端,接著在另一端用“笠股”繩子繞著粽子身體纏,直到把粽子葉纏住,纏成圓柱形狀。</p><p> 媽媽和奶奶包的灰水粽每一個都差不多大,長度也差不多長。我經常夸獎說:“媽媽、奶奶,你們太厲害了,不用尺子量,也可以包得這么均勻。要是我,肯定是一頭大一頭小,并且長短不一。”奶奶就會說:“等你熟練了,腦海中自然有一個粽子形象,包出來區別也肯定不大了。” 是的,作為中國的農民,憑經驗這方面的技術,是其他國家無可比較的。根據經驗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非常的準確。這不,奶奶經常說,一斤米可以包5個粽子,而你要包100個粽子,就泡20斤糯米就可以了。在奶奶這里,每次都沒有錯誤過,包出來的粽子也是大小一樣的。</p><p> 經過幾個小時的消耗,媽媽和奶奶終于把粽子包完了,接著就是上鍋煮粽子了。 煮粽子也是很講究的一門技術活。首先是把粽子放在一個大鍋里,水剛好沒過粽子。然后燒的是柴火,添柴過程中,不能太大火,也不能太小火。總之,就是奶奶說的剛剛好。而怎樣才算剛剛好呢?奶奶說沒有確定的剛剛好,你認為對的就是剛剛好。這樣煮到7-10個小時,灰水粽就煮熟了。由于水煮過程,蒸汽的揮發,水會變少,中間肯定是要陸續加水的。</p><p>而整個煮粽子的過程,粽子的香味會縈繞在房子的周圍。奶奶常說,包粽子是做不得悄悄吃的,因為它的味道你藏不了。</p><p> 每次煮好,嘴饞的我總是迫不及待要去嘗第一口。而奶奶總是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放涼才是最好吃的。 我早已等不及了。等到粽子不燙手了,我就先嘗了。把“笠股”條剝開,再剝開粽葉,一根金黃金黃的粽子就出現在眼前了。先不急,還要準備一碟白糖。把粽子往白糖里蘸上一蘸,一口咬下去,軟糯Q彈,清香可口。慢慢地感受那個味道,不急著吞下去,慢慢地嚼。粽子葉的清香,糯米的清香,加上白糖的清甜,那個感覺,真的很令人陶醉,這就是唇齒留香的感覺吧。</p><p><img alt="灰湯粽子的正宗做法(層層工序悠悠情懷)(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223ed83f6c4649e09876d1be269e1b38.jpg"/></p><p>圖片來源網絡</p><p> 然而,除了蘸白糖,還可以蘸黑糖醬哦,味道也是極好的。當然,還可以把粽子放到鍋里煎,撒上一些鹽水,煎焦兩面,拿在手里,咬上一口,咯吱咯吱脆的 ,同樣回味無窮。 </p><p>然而現在,很少人包純糯米的粽子了。粽子餡已經變得五花八門了,有臘肉的、有咸鴨蛋的、有紅綠豆的、有蓮蓉的,甚至還有鮑魚、小龍蝦等等。也許生活好了,豐富多彩才足以見證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p><p> 然而正是這種味道的不統一,才更讓人懷念最初的、最純的味道。 </p><p> 為什么在端午,包粽子會變得這么隆重呢?原來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種端午習俗。相傳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愛國詩人屈原懷抱大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入糯米投入江中,所以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而我知道這個傳說,也是上學之后,老師告訴我的。在這之前,我也問過奶奶,為什么每到端午,都要這么隆重的包粽子。她也說不出來,只說世世代代這樣傳承下來的。 </p><p> 其實灰水粽并不是端午節的特有,它貫穿于我們所有的重大節日中。 </p><p> 有一次我的嬸嬸生兒子了,奶奶就會連夜忙碌包粽子。同樣是灰水粽,可是,是有餡的粽子。包的餡是芝麻五花肉餡,也就是現在的咸肉粽。奶奶說,因為這是要分給親戚朋友,以及同村的人的,自然要做得更隆重些。</p><p> 添丁發財對于農村來說,都是一件很大的喜事。而灰水粽在那時候就是扮演著和別人分享喜樂的一個中介角色。 </p><p> 而每年的除夕之夜,吃了年夜飯過后,媽媽也會張羅包粽子。因為到正月初二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需要挑著半蘿框粽子回娘家。除了平常樣子的灰水粽,還有一對個子大一倍的粽子。這對粽子也是很講究的,除了個子大些,肉也要多些。它的一端是粽子葉尖的那一邊留出來,另一端和平常一樣,也是兩個角。我們把它叫做“利嘴粽”,寓意情意濃厚,尊敬長輩的意思。</p><p> 可是,隨著外婆外公,爺爺奶奶的去世,這些習俗,我家再也沒有弄了。每年媽媽回去探望舅舅,都是簡簡單單的了,直接給個大紅包舅舅。而姑姑們來探望爸爸和伯伯,也只是有水果和紅包。 </p><p>沒有舊時的形式,味道都變了。而灰水粽,就成了記憶中的一種情懷。</p><p> “女兒,這次包的粽子是三角的哦。”媽媽的一句話把我從記憶中拉了回來。我驚訝地問:“啊,怎么不是長的?”媽媽說:“現在家里的人都興包三角粽啦,并且里面還有很多肉,包你滿意。” 媽媽包的粽子,自然有媽媽的愛在里面。</p><p>然而,純糯米的灰水粽再也不那么容易吃得到了。 如果奶奶還在,我是肯定還吃得上純糯米的灰水粽的。</p><p></p><p>今年回娘家的時候,在集市上我還是找到了最初灰水粽的影子。在鬧市的一個角落里,一位老爺爺坐在一張小桌子旁,小桌子上擺著幾個灰水粽。灰水粽旁邊還有一碟白糖,一碟黑糖醬。當我剝開粽子葉,看到晶瑩剔透的金黃的粽子后,心里有說不出的酸味。 </p><p> 都說,人到中年,很容易懷舊。這話一點都不假。</p><p>粽子的樣子還是孩童時的樣子,味道依舊是孩童時的味道,濃濃的糯米味里滲透著淡淡的箬竹葉味,還有淡淡的苦澀的“笠股”味。 </p><p> 我和老爺爺聊了幾句家常。我問現在吃灰水粽的人還多不多。老爺爺顯得有點失望,他說:“都是一些老人家出來逛街,逛累了,肚子也餓了,就會過來買上一根粽子吃。而很少有年輕人吃它羅。做灰水粽的手藝也快失傳羅。哎,時代變化了,年輕人都不喜歡這種最原始的味道了。”老爺爺繼續說著:“如今,家家戶戶依舊喜歡包粽子,可是它的樣子變了啊,味道也變了,幾乎沒有人包這種純糯米的沒味道的灰水粽了。漏灰水也是一件麻煩的事,現如今也沒有人漏灰水羅,用的都是現成的堿沙了。“聽著老爺爺的這一番話,心里縱有千緒萬緒。 </p><p> “對了,這次粽子的顏色也金黃金黃的,非常的靚。”媽媽激動地繼續跟我說粽子。我問了一句:“是漏灰水做的嗎?”電話那邊傳來一句“不是哦,是用堿水做的。” 突然間,我很想奶奶了。想念奶奶和我嘮嗑削“笠股”時的叮嚀小心,想念奶奶和我嘮嗑“漏灰水”時的注意事項,還有想念奶奶滿山遍野去摘箬竹葉的情景…… </p><p> 粽子,還是叫粽子,可已不是那個灰水粽,淡淡的苦澀的灰水味,只留在了深深的記憶長河里。 </p><p> 愿你端午良辰臨仲夏,不負光陰幸福時光。</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TAGS標簽:  灰湯  粽子  正宗  做法  層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