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1-30閱讀(35)

真菌·紅黃鵝膏菌
Amanita hemibapha
紅黃鵝膏菌,隸屬于擔子菌門,蘑菇綱,蘑菇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生于闊葉林、熱性針葉林地上,國內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照片攝于西雙版納。
紅黃鵝膏菌是植物的外生菌根菌,夏季出菇。菌蓋中部紅色至橘紅色,邊緣黃色;菌褶淡黃色至米色;菌柄淡黃色至米色,被黃色至橘黃色不規(guī)則蛇皮紋狀鱗片,菌環(huán)淡黃色至橙色;菌冪殘余(菌托)袋狀,白色。
紅黃鵝膏菌幼時呈蛋狀,白色的外菌冪如蛋殼一般保護著內部的菇體不被昆蟲取食或被其他物體損傷;隨后,菇體破殼而出,菌柄逐漸伸長,菌蓋緩緩展開,孢子成熟后會從菌蓋背面的菌褶飄散出去。
據(jù)統(tǒng)計,在所有的蘑菇中毒死亡案例中,近百分之九十的罪魁禍首都是含有鵝膏環(huán)肽的鵝膏菌;紅黃鵝膏菌雖然也是出自于這個盛產(chǎn)劇毒蘑菇的鵝膏菌屬,但它并不具備令人談虎色變的鵝膏環(huán)肽,不僅可以食用,還相當美味,深受當?shù)乩习傩盏南矏郏诖宋锓N的產(chǎn)區(qū)經(jīng)常能見到路邊販賣的“鵝蛋菌”,價格還不便宜呢!
許多人都會經(jīng)驗性地認為“顏色越鮮艷的蘑菇毒性越大”,這一判斷標準本就沒有科學依據(jù),鵝膏環(huán)肽、鹿花菌素等致命的毒素都不會讓蘑菇顯示出鮮艷的顏色,紅黃鵝膏菌更是用自身的美艷和美味打破了這一傳言。
文章的最后,筆者提醒各位看官,野生菌有風險,吃菌須謹慎,最好只吃自己熟知的野生菌!

王庚申,筆名采蘑菇的小猴子,大型真菌愛好者,現(xiàn)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在讀。

左凌仁,自然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特約編輯,長期拍攝國內野生動植物,致力于表達生物多樣性之美。
策劃統(tǒng)籌:趙娟 連惠玲
文稿撰寫:王庚申
海報設計:鄭弼尹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74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