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張家界旅游特色飲食(張家界兩節土家味有特色)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25)

旅游與飲食,張家界雙重打造的品牌。在景點上嚴開發保持原生態,在飲食上嚴要求,保持飲食的原創性、民族性、時代性的“土家味”。旅游與飲食,相互滲透。
美食作為向旅游者傳送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已潛移化的成為旅行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張家界“兩節”旅游,你知道這些土家口味嗎?

酸酢魚
酸酢魚。捕捉到的新鮮小魚,破肚洗凈,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許食鹽,調勻),然后放進菜壇內,腌3至5天,待有酸味以后再挖出來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這樣色澤金黃,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
“酸酢魚”是少數民族同胞待客的名菜,主人家平常都舍不得吃,非客至不食。

山蒼子“辣姜子”與“山胡椒”
山蒼子。當地人稱“辣姜子”與“山胡椒”,是許多食品的佐料。山蒼子可以食鮮子,也可以炸油。油的主要成份是含檸檬烯、甲荃庚烯酮。它可以配制各種食品,也可以用作卷煙、化妝品、牙膏、香皂與肥皂等產品的香精。它還是合成維生素A的紫羅蘭酮系列香料的最好原料。這里要特別一提的是,吃水餃、米粉或面條,只要滴上一滴,便又香又帶微辣。吃鮮魚、鱔魚、泥鰍等,滴上一兩滴入火鍋,有一種特別的芳香味。

泥鰍鉆豆腐。燒制方法是先把小泥鰍放在缸里或壇子里,倒清水并放少量的食鹽,喂養一夜,等泥鰍吐盡肚子里的泥沙和其它雜質,再用清水沖洗,并將活鮮鮮的泥鰍倒入嫩白豆腐內,讓它們亂鉆,等把豆腐鉆出若干小眼,再下油鍋燉煮,并加上花椒、蔥花、味精、生姜末、醬油等佐料。這道菜營養特別豐富,又特別鮮嫩,其味特美,是土家人招待貴客的美味佳肴。

砂鍋燉狗肉
砂鍋燉狗肉。也是土家人愛吃的一道傳統菜。它的烹制的方法是這樣的:先將帶皮狗肉3斤,洗凈并切成3大塊,放入鍋內用明火燒開,再取出清洗一次,清洗后再放入砂鍋內加清水(水量以沒過狗肉為宜),并放進佐料(姜片、蔥把和白酒1兩),加蓋,先用明火燒開,再用小火煮10至15分種,撈出狗肉,剔除骨頭,一面將骨頭放入原湯汁內煮,一面將狗肉切成1寸長,3分厚的肉片放到一邊,再放入油鍋翻炒,翻炒時放入白酒5錢,翻炒幾下再倒入砂鍋,用狗肉原湯煮,并放入少許食鹽、辣椒、姜末、桂皮等佐料煮開,然后再用小火煮半小時,上面撒點胡椒粉與蔥花,即成了一鍋香噴噴的“砂鍋燉狗肉”名菜,吃時味美異常。

臘豬肉
土家臘味菜系列。臘豬肉、臘羊肉、臘牛肉、臘狗肉、臘豬蹄、臘豬腸、臘血豆腐等。
酸辣菜系列。酸野薤、酸青菜、酸豬肉、酸魚、酸辣玉米糊等 。

粉蒸肉
土家家常系列。和渣、南瓜湯、米豆腐、粉蒸肉、扣肉、巖耳燉雞、泥鰍煮豆腐、魚兒辣子等 ;腌菜類有腌肉、腌魚、腌辣椒、腌蘿卜、腌辣玉米粉、腌生姜等;

野葛粉
野菜種類。地米菜、野葛粉、蕨粑、南金姜等都不可不嘗。
很多來張家界景區的游客,都會喜歡上土家美食的品嘗。熱愛飲食文化游客都不會放過旅游飲食文化的附加值,每吃一口,會細細品味一會,打聽菜系“回家我能做嗎?”成了張家界賓館、土家客寨的習慣交流語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35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