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傳統的叫花雞的做法(傳統美食叫花雞)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11)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制作材料有新鮮嫩荷葉、黃泥、活土雞等。
叫花雞的制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后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只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后去掉內臟,帶毛涂上黃泥、柴草,把涂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熟的雞肉。

典故一
叫花雞,是江南名吃,歷史悠久,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起來,用烘烤的方法制作出來的一道特色菜。只要是看過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的同學肯定知道這道菜。用泥巴把雞包起來,架火燒泥巴,泥燒熱了雞也就熟了。它又名富貴雞,原是乞丐所創造,故稱叫花(化)雞。相傳朱元璋帶兵打江山時,有一次朱元璋又打了敗仗跑了三天三夜,敵人在后面窮追不舍,朱元璋筋疲力盡,饑餓難忍,就在這時看到前方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間還有一堆泥巴,旁邊蹲著一位老叫花(化),朱元璋好奇地問到:"你在這里干什么?”老叫花(化)一看是朱元璋,就忙說:“我在烤雞獻給大王。”朱元璋一聽非常驚奇,老叫花(化)把雞從火中取出,打開泥巴,香味撲鼻。朱元璋邊吃邊贊不絕口,“非常好吃”。從此以后,朱元璋打仗一帆風順,當了皇帝。后來朱元璋就封此雞為“富貴雞”。
典故二
另外有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花子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贊不絕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典故三
據傳,清代年間,在常熟虞山腳下,一個餓了好幾天的叫花子在草叢中捉到一只雞,欲以充饑。但一無鍋灶二無調料,甚至連褪毛的開水都找不到,無奈之下,將雞宰掉,取出內臟后,用幾張荷葉包起來,外面裹上泥巴,堆積些枯枝敗葉點火烤了起來。待烤得泥巴發黃干透時,往地上一摔,雞毛隨之脫落,撲鼻的香氣四散開來。附近張大戶的仆人恰巧經過,香氣吸引,向叫花子討得煨雞之法,回去稟告了主人。主人如法炮制,邀親友品嘗,眾人吃過贊不絕口,詢問主人菜名,主人以“叫花子雞”回之。常熟本地廚師據此傳說加以改進,在雞腹內填加各種配料,以豬網油、荷葉包裹,以黃泥糊于包裹外,然后燒烤,味道更為鮮美,并美其名曰“黃泥煨雞”。

最原始做法:
原料: 新鮮嫩荷葉數張、黃泥足量、活土雞一只、棉線N米長。
1、活雞扭斷脖子——不放血,不拔毛;
2、從后門開個盡量小的口把內臟掏出洗凈內腔;
3、依個人口味在腔內涂抹作料,也可以放上香料,不過一般是不放的,因為香料的味道容易搶走荷葉的清香;
4、黃泥加點水調成粘稠的泥漿,用泥漿把雞涂滿, 一定要滲透到毛根部,表面抹均勻成橢球狀;
5、用荷葉把球包上,包嚴實,用棉線扎好;
6、地上挖個坑把球埋進去,把坑填平,雞球表面離地面10厘米;
7、在上面生一堆篝火,不要太大了免得受熱不均勻,等火自然熄滅自然冷卻了,把雞球挖出來,用石頭一敲 雞球表面的泥塊就碎了,一拔就下來,連毛都帶下來,一根不剩,即可食用。
缺點:不夠衛生。

蘇菜做法:
原料:三黃雞 [6] 、荷葉、豬網油、肉丁、蝦仁、香菇、筍片、面粉、料酒、醬油、糖、蠔油、鹽、蔥、姜、丁香粉、八角粉。
1、制作叫花雞的主要原料。
2、面粉加入料酒和成面團。
3、揉好的面團,用來取代泥巴。
4、三黃雞洗凈,加入鹽、糖、料酒、醬油、蠔油、蔥姜、丁香、八角粉腌漬1小時。
5、把蝦仁、肉丁、香菇、筍片炒成餡心,塞入雞腹中。
6、用網油裹住雞身。
7、再用開水燙過的荷葉包起。
8、最后把面團搟開,包好荷葉雞,入烤箱200°C烤1.5-2小時。
小竅門:
1、雞肚子里的餡料可以換,放些五花肉、筍、蝦仁也很不錯;
2、稀面糊和軟面團可以直接揉成面團包在荷葉上即可,就可以不用拌稀面糊了;
3、錫紙可以不用包;
4、面團和荷葉是很容易分離的,不用太擔心,但是打開的時候要注意燙到手,里面確實是很燙的;
5、加了黃酒的面團會有點酒香味,就當酒壇泥用了;
6、把抹雞的調料里的蔥姜蒜最后都塞到雞肚子里。

看過“射雕英雄傳”的朋友,都還記得這么一幕吧。丐幫幫主洪七公接過“俏黃蓉”給做的叫花雞,風卷殘云的吃得干干凈凈,一面吃,一面大加贊美 ,好吃。就是為了這個能吃到這個叫花雞,才肯教 “傻郭靖”武功的情節。雖然美食的誘惑只是一個方面,但這用泥巴裹住的雞肉到底是怎樣的滋味兒,竟然讓食盡天下美食的洪七公如此贊嘆不已,都很讓人好奇。
其實 “叫花雞”原出于江蘇常熟,是一些窮苦難民(或叫要飯的)偷來的雞,用泥巴把雞包起來,架火燒泥巴,泥燒熱了雞也就熟了,這是一道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菜。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贊不絕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炸燒味,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配蔥白、甜面醬進食,口味更佳。此菜是常熟地區傳統名菜,也是蘇州三雞之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50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