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咸菜炒地皮菜(山上撿來的地皮菜)
發布時間:2024-12-09閱讀(21)
小時候總是在雷陣雨過后往山上跑,只為撿這野菜,外形似木耳,加點酸菜炒一炒,下飯又開胃

夏季雨水也較多,每當下雨后,第二天我總會再市場買點這個野菜回來。這種野菜說來也怪,只有下了雨才會生長。
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自己會在下了雨的第二天在上坡上撿些回家,做成菜。兒時的我還有些嘴饞,但凡覺得能入口的野菜一個好似都不會放過。

這以前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也曾給它取過名,但那都是地方語言,用文字還描述不出來,后來進了城,在餐桌上見到它,才知道人們管它叫“地木耳”。確實是食材如其名,長在地里的,外形還像木耳一樣的。
生長在山丘和平原的巖石、砂石、砂土、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上,耐干旱,干至手搓即碎時,得水亦能生長。 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天菜、雷公菌、地軟兒、地瓜皮等,在上海農村一般叫天菜,因其在雷陣雨后的田間草叢長出,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暗黑色,有點像泡軟的黑木耳。
研究表明,地木耳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也是一種普通念珠藻,其蛋白質含量高于雞蛋、木耳、銀耳等。

地木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可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益氣,滋養肝腎的作用。
小時候吃的,就愛被媽媽加上點酸菜,辣椒,炒著吃,也沒什么調味料,連油也少得可憐,味道也怪怪的,有較重的泥腥味。這食材和一般的野菜不僅外形不同,連味道也差之甚遠。

后來在餐館吃到味道,便吃不出什么腥味,在原材料處理上可能更為講究。
自己開餐館時也常賣這個菜,比起小時候那味道可是回轉了360度。除了沒怪味,反而還很美味。
地木耳500克,反復用清水沖洗,加少許鹽再沖洗,讓其沙洗干凈。地木耳長在地里,泥沙較重,所以買的時候要選擇大塊,干凈點的。很多人喜歡吃就是覺得清洗較麻煩,其實也沒那么難,多用清水淘洗一樣能洗干凈。
另外準備酸菜切絲,野山椒切節,姜蒜切末。鍋內熱油,將酸菜姜蒜米,野山椒炒香,倒入地木耳煸炒出香味,加入少許水烘入味,再放入調味鹽,即可。

此菜口感細膩,酸辣可口,下飯,還有淡淡的清香味道。
溫馨小提示: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可食用,婦女產后、寒性痛經以及女子月經期間不宜食用地皮菜。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93050.html
上一篇:雞蛋炒菜的做法大全(地衣炒雞蛋)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