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江西手工米粉做法(峽江傳統米粉制作過程實錄)
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17)
峽江傳統米粉系峽江特產,其創制年代為宋慶之間(1195~1200),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以“家傳”或“師承”方式傳承發展。該米粉以峽江優質晚米為主要原料,采用水邊龍下特質水源,運用傳統手工工藝精制而成,使之形成獨特的風格,以質地潔白細嫩、柔滑爽口、久煮不糊、久炒不碎、余香綿綿等特點而久負盛名。清乾隆年間《峽江縣志》載:“峽人善造米粉,細白勝于他處,”197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中均有關記載。龍下米粉在省內外、國內外頗負盛名,1985、2003年均在江西省大型旅游產品推介會上榮獲“優秀旅游”產品獎; 2007年該項目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峽江米粉”的基本制作、形式。
峽江米粉手工制作是傳統手工制作米粉的典型代表。選用優質晚米,采用特質水源,運用傳統手工工藝精制而成,整個生產過程有10余道工序
其制作內容:
選用優質晚米,用井水(龍下村挖建一座深20米,直徑為2.8米的專用水)用竹籃清洗干凈,放到陶缸保持溫度在20度左右,經過10天10夜浸泡后,和著水用磨成米漿,再用紗布濾去水份,然后裝在竹篩里等第二天清晨起來,制成粉團放到鍋里煮至下沉2厘米后撈起,放入石臼中,用特制的木棍進行舂搗,使其成為韌性極強的米馃,放入木榨機榨成粉絲,再經清水浸泡7~10分鐘,攤放在竹排上曬到一定程度(開漿2-3次)后涼干,最后用稻桿扎把打包即為成品。
其制作主要器具:
木盆、竹籃、木桶、釣籮、漏漿袋、石磨、木榨機(含銅板細孔圓片)罩籮、戴球、浸米缸、曬粉架、米粉籮(長方形)、凈木板等。
2012年9月15日,在峽江縣文化館組織的拍攝過程中,我們5個影友從凌晨2點直到上午11點,守侯在制作龍下傳統米粉的車間,用相機記錄了這一傳統米粉的生產過程,從中我們了解制作米粉的各種程序,也了解制作米粉的師傅們為我們可口美味的米粉付出艱辛的勞作。文中引用了縣文化館提供的資料,在此感謝縣文化館領導和制作米粉的嚴師傅一家。

1、磨好了浸泡好的晚米捏成米團

2、把捏好的米團放入大鍋中煮熟

3、把煮得半熟的米團用攪伴機攪均。

4、用木榨把把攪均的米粉榨成一根根粉條

5、木榨榨出的粉條在大鍋里繼續煮熟

6、用冷泉水清洗煮熟的粉條

7、把煮熟的粉條放在木架上攤開準備晾曬

8、把木架搬運到外面通過陽光、自然風晾曬

9、收獲晾曬好的粉條準備打包包裝

10、一盤香噴噴的峽江傳統米粉,看了口水直流,想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0828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