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古人怎么表達(dá)吃(古代飲食中漢字之)
發(fā)布時間:2025-04-10閱讀(29)
接上篇:
飲食中的漢字之:“食、即、既、皀”的關(guān)系與過程表述
講述“食、即、既、皀”的漢字關(guān)系及過程表述
本文講解與烹飪用火有關(guān)的部分漢字

【炊】
火 欠
形聲會意合體字,火欠為炊,
“欠”,象人張口欠吹氣形;“火”,象火焰形。
口“欠”吹“火”為“炊”火做飯。
《說文》:爨cuàn也。
本義:
燒火做飯。
如:
炊飯、野炊。
漢·王充《論衡·知實》:顏淵炊飯,塵落甑中。
宋·蘇軾《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
城西忽報故人來,急掃風(fēng)軒炊麥飯。
組詞及成語
炊煙、炊具、炊事、炊餅、野炊、炊食
炊火、炊米、炊帚、晨炊、茶炊、斷炊
無米之炊、米已成炊、炊沙作飯、晨炊星飯

其中說文所說的【爨】字
可以說是最復(fù)雜又非常有文化的一個漢字。


【爨cuàn】
《說文》:齊謂之炊爨。
象持甑zèng ,冂為灶zào口,廾推林內(nèi)火。
什么意思呢?

我們先把【爨】按上圖分解下:
A:,雙手捧著
B: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
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xiàn)代的蒸鍋,蒸籠
C:冂,竈zào口,灶口
D :雙木,代表一根根的柴火
E:雙手(廾),代表雙手托著
F:火,灶內(nèi)熊熊燃燒的火

這就是一個農(nóng)村中常見的生活畫面:
用手把蒸器放在灶上,再添柴木,煮飯蒸菜

【爨】本義:
燒火做飯。
如:
爨,炊也。——《廣雅》
取其進(jìn)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說文系傳》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其它引伸義:
1、爐灶
翻憐爨下勞薪。——張炎《風(fēng)人松》
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宋·范成大《欒城》
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煙(吹煙)
2、燒,燒煮
常若微雷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fā)。——《水經(jīng)注》
【烹】
形聲。從火,亨聲。
用“火”燒煮食材成“亨”熟食物為“烹”。
本義:
燒煮。
如:
《韓非子·解老》: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史記·陳涉世家》:卒買魚烹食。
《左傳·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
引申義:
1、古代一種以鼎煮人的酷刑。
《戰(zhàn)國策·趙策三》: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新唐書·竇建德傳》:河間久拒守,多殺士,今力窮而下,請烹之。
2、殺、滅。
《淮南子·說林》: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烹滅強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
3、肴饌。
宋·陸游《故里》:芋魁菰首君無笑,老子看來是大烹。

其它表達(dá)烹飪用火方式的漢字:
煎、炒、烹、炸
燴、烤、爆、炒
煮、蒸、煨、熬
.......
漢字的產(chǎn)生,
源于生活,
源于生產(chǎn)實踐,
源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
源于自然圖像,
源于對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
我是 @漢字谷主,歡迎關(guān)注!
【人字學(xué)習(xí)法、說文解字、漢字思維、快速識字、國際中文,漢字博物、語文素養(yǎng)】
想提升自己的漢字教學(xué)能力!請關(guān)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2748.html
下一篇:絲瓜削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