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4-10閱讀(21)

每到下午的這個點
小二都感覺饑腸轆轆的
各種想吃
想吃各種

聽新聞頻道的記者說
現(xiàn)在有一種丹陽人都愛的美食上市了
為了這種美食
記者同志的腳都變成了這樣


《采菱曲》
南北朝 · 江淹
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
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

“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還記得這首優(yōu)美的采紅菱嗎?丹陽人速來愛吃菱,又到了一年里吃菱角的時候了,司徒鎮(zhèn)張寺村的百畝菱塘又熱鬧了起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現(xiàn)場去感受收獲的快樂。

這里是司徒鎮(zhèn)張寺村的一處菱塘,密密麻麻的菱葉像綠色的地毯一樣覆蓋在湖面上,天空雖然下著雨,然而擋不住菱農(nóng)們采摘的熱情。正在采菱的就是薛中強、丁英華夫婦,倆人在村里承包了10畝菱塘,已有近20年的采菱經(jīng)驗。只見他們雙手劃水,“采菱船”就漸漸向前駛?cè)ィS手從水中撈起長長的菱角藤蔓,輕輕一掐,菱角便落入船中,既快又準。丁英華告訴記者,他們把這樣的采菱方式稱做“翻菱”,一般是選取成熟的老菱摘下,再把菱盤翻下放入水中,讓嫩菱得以繼續(xù)生長。


好水才能有好菱,菱角生長,對環(huán)境有獨特的要求,張寺村毗鄰香草河畔,菱塘水質(zhì)清澈,水流平緩,適合菱角生長,村莊的種菱歷史已有上百年之久。立秋之后,伴隨著陣陣雨水的澆灌,第一批早熟的地產(chǎn)紅菱已然成熟,進入采摘期。八月的司徒,最美不過這一畝畝碧綠的菱塘。接下去的一個多月,秋季的時鮮“菱角”將陸續(xù)登上市民的餐桌。


秋風(fēng)一曲采菱歌,行云不度人腸斷。在不少老人的印象中,但逢采菱,總是要唱唱歌的,這是老傳統(tǒng)。一舟緩緩劃過,舟上幾個妙齡女子吟唱著采菱曲,玲瓏婉轉(zhuǎn)、柔美動聽,這是江南流行的曲子,也是一幅縱情勞動的唯美畫卷。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如今,菱角的種植日漸萎縮,以張寺村為例,多年前還有上百畝菱塘,而現(xiàn)在僅有零星的菱農(nóng)依然在堅持。也許不久之后,婀娜多姿的采菱女將僅能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之中。

中醫(yī)認為菱角性涼、味甘,入脾、胃二經(jīng)?!洱R民要術(shù)》載:“菱為上品藥,食之安中補臟,養(yǎng)神強志,除百病,益精氣,耳目聰明,輕身耐老”。秋季多吃菱角養(yǎng)胃補脾、益氣健身。
《本草綱目》還提到,菱粉熬粥有益胃腸,可解內(nèi)熱,老年人常食有益。
鮮菱肉炒毛豆:素食絕配
▼

毛豆和菱角都是當季的鮮蔬,水鄉(xiāng)人家最喜歡把它們清炒,簡單勾芡,再撒上一些小蔥,噴香鮮甜得不得了!
材料: 鮮菱400克、毛豆子200克、香蔥&鹽&糖少許。
制作方法:
1、毛豆子文火水煮8分鐘,出鍋瀝干后冷卻。
2、鐵鍋燒熱后加油,加入菱肉反復(fù)翻炒3分鐘,再放毛豆子、白糖翻炒2分鐘
3、勾芡后撒上香蔥,加鹽調(diào)味。
紅糖菱角粥:香甜軟糯暖腸胃
▼

外殼紫黑堅硬的老菱可以清蒸剝開吃,軟軟糯糯的。
不過,阿福覺得它最適合煮粥。李時珍有云,“菱實粉粥益胃腸,解內(nèi)熱。” 再加上少許紅糖,秋涼的日子里正適合撫慰脆弱的腸胃。
材料:圓糯米1杯、菱角肉150克、水8杯,紅糖少許。
制作方法:
1、圓糯米洗凈,加水浸泡20分鐘;
2、武火燒開,轉(zhuǎn)文火熬粥;
3、菱角肉洗凈、蒸熟、切丁后加入粥內(nèi)煮至熟軟;
4、粥熬好后加紅糖調(diào)味。
吃菱角的禁忌:
長期體虛內(nèi)寒者不宜生吃;
菱角不能和豬肉同煮,
易引起腹痛。
丹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謝超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49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